1浅析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华民族认同感 赵建华 (郑州大学公民教育研究中心)
摘要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直接面对着由其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全方位的挑战。本文从中华民族感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全球化给我国公民中华民族感带来的挑战,提出了增强我国公民中华民族认同感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 全球化、民族认同、中华民族认同感
The simple analysis of the identity or Chinese N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Zhao jian-hua The Center for Studies on Citizenship Education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Chinese Nation is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all aspects on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The article contains the identity of Chinese nation with the concept, analysis on the impacts of globalization to the identity of Chinese Nation. There are also several methods that we can take to enhance our citizens ‘ identity of Chinese Nation in the last part of the article,
Key words Globalization , National Identity, the identity of Chinese Nation 2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苏菲的世界》
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使国际社会政治局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种文化之间的碰撞与冲击频繁发生。认同问题业已成为当代社会生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在每个地方,我们都遭遇到认同的话语。而且,人们所讨论的在每个地方,我们都不仅仅是认同问题,还涉及到变化问题:新的认同的涌现,旧的认同的复活,现存的认同的变迁。”[1] 中国也不例外,尤其是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全球化给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巨大变化,同时也对中国社会的民族认同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在这一背景下,为保证中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就必须团结国内一切力量发展中国经济,繁荣民族文化,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以增强公民的中华民族认同感为前提。对于中华民族认同感的分析研究也因此显得至关重要。
一、华民族认同感的内涵 1、民族认同感 民族认同感也是民族认同意识,即民族认同性。它是“同一民族的人感觉到大家是同属于一个人们共同体的自己人的这种心理”。[2]也有学者认为:“民族认同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它不但包括个体对群体的归属感,而且还包括个体对自己所属群体的积极评价,以及个体对群体活动的卷入情况等。”[3] 当然,他们所提出的民族认同只是一种狭义的民族认同。其实,广义的民族认同不仅包括个体对本民族的信念、态度和行为卷入,而且还包括个体对他民族的信念、态度和行为卷入情况。在单一民族国家,民族认同往往与国家认同是重叠的,但是在多民族国家,国家认同是较民族认同更高层次的认同。民族认同感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民族自我认同、民族归属感、民族态度和民族社会参与和文化实践等。
2、中华民族认同感 分析中华民族认同感需要以认识中华民族为前提。中华民族是由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各民族所构成的,是以汉族为主体融合或包容了中国境内各民族而形成的一个现代民族,它有主体民族但没有共同的血缘关系,有共同的主体文化但又包括了一些构成中华民族这一大族体的各民族的文化,并且各民族文化作为一种国家政体内的亚文化,都有保持与发展自己文化的权力。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就是在这种基础上所形成的,人们认同自己的国家以及国家内的主体文化,从而形成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 3
感。“中华民族认同感就是对中华民族这一族体的归属意识。”[4] 在当代,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共同的民族渊源,二是共同的民族文化,三是共同的国家——中国,这三个层面共同构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是对中国国家及中华文化的归属意识,这种认同感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是有深远的民族渊源及文化渊源的。中华民族认同感是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的民族归属意识,它是超越政治制度及各主体与非主体文化之上的共同的概念。在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包含人们的民族价值观、民族感情、责任感、民族内部的亲和感与凝聚力。因此在当代,没有什么意识的力量比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更具有包容性、广泛性与对我们古老民族的凝聚具有更大的作用,中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利益与未来的共同发展都将是基于中华民族的认同这一基础上的。中国的每个民族及个人在中华民族认同的基础上都应具有这样的意识:我归属于这个民族,因此我与这个民族有共同的利益,有共同的发展愿望与责任,这一民族人与人之间都具有民族亲和感。
二、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认同感面临的挑战 全球化作为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发展潮流,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以及国际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的合作与渗透,正以一种强大之势影响到甚至瓦解着一些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既有的社会结构和规范秩序,影响着最易受到其力量冲击的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在这种潮流的影响下,我国公民尤其是当代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感也表现出弱化的倾向。
全球化给我国公民的民族认同感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因素。诸如追求同质化的经济全球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独特性的消解,影响了中华民族认同感形成的基础;全球消费主义网络中我国公民对民族国家的虚无主义态度,降低了其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与政治参与;我国现代化进程在全球化影响下的起伏也影响了我国公民中华民族认同感的形成等。而受到全球身份的认同感及全球意识的影响,民族本身的公民身份认同及民族意识发生了改变。一些不良思想对中国公民的精神污染使得中国民族意识开始淡化。如极端的区域保护主义、激进的民族主义及盲目排外主义。各民族在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一体的这一大背景的影响下,政治的压力、文化的冲击、社会生活的趋同,都会使我国公民的民族认同感发生很大的变异及错位,中华民族也会因此而会发生改变。但是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及意识,才能将力量集中起来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足, 4
而不因为外来的打击破坏而陨落。就诸如台湾问题,如果台湾当局与民众能够在统一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联接下团结一致,早日回归祖国,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集体中,就不会给台湾带来动乱,而外来的破坏势力也将无法趁虚而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将顺利进行,综合国力也必将大大提高。
美国学者罗伯特·赖克认为,在全球化时代,现代民族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将是“对付割断公民联系纽带的全球经济的离心力,赋予最有技能和洞察力的人更多财富,而使技能欠佳的人陷入日趋下将的生活水平。”[5]全球化产生了全球经济的离心力。而这种离心力则是经济全球化使民族国家的公民没有对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的认识,没有对自己国家的归属感,即缺乏民族认同感。而在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下,我国公民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受到冲击,而其中华民族认同感也在这一趋势下显得弱化。他们的民族国家意识、他们的民族认同感以及他们对本民族文化认知与承继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受到一定程度的消解与弱化,进而影响到我国的国家的安全以及中华民族的存亡。
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华民族将直接面对来自世界各国文化的全面挑战。如何定位和建立新的中华民族认同感,如何应对中华民族认同感的消解与弱化是全球化给我国提出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的重大意义 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是使海内外中华民族的每一份子超越政治制度、宗教、地域等局限,达成团结的共同基点。不论是居住在大陆、台湾、香港、澳门还是海外的没有加入居住国国籍的华人,只要有一股强烈的中华民族认同感,就将能够紧密团结,万众一心,早日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面对全球化,在新的世纪里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凝聚力,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
我国公民的中华民族认同感是我国这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稳定发展的前提。“怎样才能使人们热爱自己的祖国,真正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它的前提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成员具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6]对于今天的中华民族来说,最强大和具有代表性的凝聚力就是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尤其是今天存在着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等不同政治体制的现实中,中华民族认同感就是一种共同的团结力量。强烈的中华民族认同感是消解在政治态度上存在的差异的有效途径。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我们就会共同关注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我们就有了共 5
同的利益,这使得我们在中华民族面临全球化进程中的整体性的侵犯或损害时,能够积极的团结在一起共同应对。同时,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使中华民族每一份子更多地关心中华民族的发展强盛,为中华民族的壮大与发展尽责力。
其次,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当代,全球化的浪潮对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冲击,文化传播与融合也越来越快,尤其是网络的发展,在时空上大大缩短了人类交流的距离,不同民族的文化都被卷入一个大的文化融合时代,文化的融合冲击无时不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力量的冲击,而事实上西方文化在中国境内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此时,强化我国公民的中华民族认同感,就将提升中华民族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与归属意识,使人们热爱并且注重保留我国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没有对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感,也将失去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就容易受到其它文化的侵蚀。“失去了文化,一个民族的特征也将随之消失,最终可能融合在强势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7]因此,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在当代维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价值,维护中华文化这一全球华人的共同财富,是中华民族存在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也反映着我国民族的团结与兴盛,对于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的格局中独树一帜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最后,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和睦相处及共同繁荣。 对于中华民族的统一认识,作为同一民族的一员,人们所共有的对文化、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的理解与体验都更加容易,能够导致社会的和睦。在我国,强烈的中华民族认同感使我们在考虑中华民族内部的矛盾冲突时能更多地站在一个民族的立场上,为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及共同繁荣昌盛而努力。相反地,如果没有了中华民族认同感,人们也就不再认为中华民族能作为一个民族而存在发展,就有可能导致民族的分裂与社会的不稳定。又如果居住于中国境内的某一个民族不认为自己是这个民族大家底中的一员,也就是对中华民族这个现代民族不再认同,那么导致民族的分裂与社会不稳定也将是显而易见的。而只要认同于中华民族,那么生活在中国这个大家底中的各民族才能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