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南与苏北的人口与经济发展现状

苏南与苏北的人口与经济发展现状

苏南与苏北的人口与经济发展现状
——分别以常熟和连云港为例
我们的课题为:苏南、苏北的人口与经济发展现状,期中苏南地区一
常熟市为例,苏北地区以连云港市为例。
如今,我国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之下,在这个拥有这世界上最
多人口的特殊国度,人口势必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经济
实力较为强大的江苏省就更应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了。
一、 两市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
1.经济数据。常熟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1230.7亿元,按
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增速比上年回落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304.59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完成360.8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人均GDP为115405元
连云港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1.13亿元,按可比价格较上
年增长13.6%,增长幅度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369.53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1000.1亿元,增长28.6%。人均GDP为19181元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2.经济结构。2009年常熟的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2∶57.8∶40
调整为2.2∶56.2∶41.6 。连云港由16.4:47.3:36.3调整为16.4:
46.3:37.3。两市的三次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二、 两市目前的人口状况
1. 人口总数的变化情况。截至2009年末,常熟的户籍人口总数为
1066417人。出生率6‰,死亡率7.55‰,自然增长率-1.55‰,
连云港市户籍人口总数为490.64万人。出生率12.58‰,死亡率
7.69‰自然增长率4.89‰。由此得出两市均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
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这主要是因为人口计生
工作的全面稳步展开,晚婚晚育得到广泛提倡,人们的生育观念
逐步转变。但不难看出常熟的人口水平明显优于连云港市。
2. 人口年龄结构的情况(老龄化情况)。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
普查结果,常熟市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97%,同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1.01个百分点。连云港市为
9.18%,上升了2.13个百分点。总体看来两市的老龄化水平都远
超国际衡量标准的7%,且老龄化的进程都在加快,这是对经济社
会的巨大挑战。
3. 人口素质状况。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同2000年
第五次普查相比常熟市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615
人上升为9184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0666人上升为16925
人,文盲率由6.06%下降了3.19个百分点。连云港具有大学文化
程度的由2532人上升到7189人,高中文化程度的由9867人上升
为14116人,文盲率由7.45%下降了2.6个百分点。由此得出,两
市人口受教育程度都明显提升,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4. 城市化水平。至2009年底常熟的城市化率为69%比08年上浮了两
个百分点,连云港的城市化率为44,3%,比08年上浮了1.8个百
分点,均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升,连云港的城市化水平需要进一
步提高。
5. 外来劳动力的情况。
常熟市2010年外来人口为754088人,而连云港至2010年末还不到
13万, 长年外出务工的有82万人。由此明显可以看出,连云港市典
型的人口迁出地,而常熟是明显的人口流入地。但是新时期两地面对
不同的发展状况应该确定不同的战略来应对。
三、 目前产生的问题
1. 在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两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保持
在较低水平,尤其是常熟市,已经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近年来,
国家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的大力支持以及其自身产业结构的升级,
导致人口回流现象的出现,这对于常熟这样的对外来劳动力还有
一定依存度的城市来说意味着刘易斯拐点即将到来,人口红利期
已接近尾声,劳动力成本将大大提高,这迫切需要通过产业结构
的优化升级来改变现状,传统的相对粗放的,低水平的劳动密集
型经济已不再适应目前的状况了。而对于连云港而言,其长年外
出务工的有82万人,其中大部分到上海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打工,
如今江苏沿海开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迫切需要扩大吸收外来
人口与流出人口回流来支持相关建设。
2. 虽然表面上看来两地的教育水平都有所提高,高等教育也正在普
及,但各方面的高素质技术人员仍然相对紧缺,就常熟市而言,
中级职务以上人员占总专业技术人员的25.59%,其中高级职务的
仅占4.87%,水平比较低。而连云港的中高级职称在全部从业人员
中占15.36%,比重也是比较低的。已经影响到了创新能力及高技
术产业的发展,长此以往,一旦人口红利窗口关闭,老龄化继续
推进,地方财政将不堪重负,经济发展将受到重创。
3. 就业压力仍然较大,虽然两市的自然增长率都有所下降,但据全
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两市15—64岁人口比重都有所上升,常
熟市较之第五次普查上升了33.68个百分点,连云港市上升了
35.19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就业压力的进一步加大,社会竞争依
然强烈,再加上如今企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越来越高,高素质人才
供不应求,就更加剧了这个状况。
4. 连云港市的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城市化发展仍然严重滞后于工业
化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与实
现现代化目标的“巨大瓶颈”。据研究,我国城市化没每提高1
个百分点,由于对消费品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拉动,按
保守估计也可带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低水平的城市化将
导致城乡消费断层。同时,第三产业对要求服务对象相对集中,
在人口分散的乡村地区发展余地有限,而且成本相对较高,低
水平的城市化不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且不利于剩余劳动力的
吸收。
四、 应采取的措施
1. 提升人口素质。人口素质的提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
要把控制人口的增长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要在继续注重并
且加大力度发展高等教育,同时也要高度关注职业教育,多创造
出社会需要的高精尖技术人才,要在观念上打破传统的只有上大
学才有出路的想法,只有真正掌握一门被社会所需要的技术那才
是最重要的。
2. 积极创新。在当前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增长的前提下企业要
得到长远的发展只有对自身的技术进行创新,不断减少产品的成
本,并且在产业链中要向高附加值环节转移,这样也有利于对外
资的吸引从而反过来刺激自身的转型。同时也要注意管理运营模
式的创新,这样企业才会不断有新鲜的血液注入。当然也离不开
政府的扶持。除了在财力上的支持还要营造利于企业家创新,使
企业家敢于创新、便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3. 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分为两部分,对本市居民特别是老龄人口的
保障,与对外来人口的保障。要建立健全对外来人口的福利制度,
加宽保障面,保障他们在异地他乡有幸福感,归属感,这将有利
于外来人口的流入,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经济转型。对本
市人口的保障力度也要加强。最近《华尔街日报》称,英国汇丰
银行最新公布的一项17国调查显示,高达75%的中国人认为他们
退休后会比父辈过得好,位于世界第二,中国人成为对退休生活
最乐观的群体之一。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说明社会保障正在向号
的方向发展,但仍需加强。同时,就像刚刚提到的,老龄人口的
保障需要特别注意,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目标,
当然,要大力发展老年产业,从生产、经营和服务等方面为老年
人提供产品和服务,发挥老年产业的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