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现状及未来
发展
摘要:构建服务型政府是近年来中国新一轮政府改革的目标,也是中国
政治学、行政学和公共管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服务型政府是要求坚持
公民本位、以人为本的现代政府,坚持主权在民的民主政府,是服务公
共利益、捍卫公民尊严的公共政府,更是权力受约束的法治政府和有限
政府。服务型政府有利于保障公民的自由与权力,促进社会和谐,维护
社会公正,捍卫公民尊严,更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繁荣。本
文通过对服务型政府进行理论概括,介绍迄今为止中国服务型政府的发
展现状,并结合有关文章,得出中国服务型政府的未来发展趋势及所需
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中国;服务型政府;现状;发展趋势
1、导言
建立一个运转良好的政府始终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理想。人们为了
安全、秩序和有尊严的生活而建立政府,但是,并不是所有政府都能实
现人类的美好愿景。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不同的历史阶段存在着不
同的政府模式,其中一些能够实现人类的期待,满足人类的公共需求;
而另一些非但不能实现是,甚至与人类建立政府的初衷背道而驰。人类
政治生活文明化的过程,实质就是在这些不同政府模式之间进行“优胜
劣汰”的过程。
上世纪70年代末,一场声势浩大的公共管理改革浪潮在全世界范围
内兴起。在西方,这场改革运动被看作是一场“重塑政府”和“再造公
共部门”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简而言之,就是改变政府传统的公共
管理模式,转变政府的职能。新公共管理运动对传统的行政管理进行了
反思,主线是调整政府和社会管理公共事务职能之间的关系,重塑政府
管理自身和社会事务的手段、过程和模式,解决新时代背景下政府管理
社会和自身事务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直至上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
范式实现了转变,公共服务理论也不断发展成熟。新公共管理理论以经
济、效率和效能为基本价值,提出“重塑政府”的观点,要求建立以服
务为导向、以公众为顾客的新政府治理理念,重新部署政府的公共服务
方式,增强政府与公共消费者之间的联系1。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建
设服务型政府成为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
2、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现状
(1)中国服务型政府发展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形成一个“经济建设型政府”模式,政府
长期主导资源配置,并将掌握的资源主要运用在经济领域,这使政府充
当了经济建设主体和投资主体的角色,这种模式造成了经济与社会发展
失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失衡等等现象。所以,中国改革发展研究
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是
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必然选择。公共服务型政府并没有否定“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而是抛弃了政府把主要精力用来直接搞投资建设的做法,主
张政府为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实现经
济社会协调发展2。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谢庆魁教授指出,服务型政府的提出适应三
大需要:一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二是社会转型的需要;三是政府改
革的需要。官僚型政府发展的下一步就是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要
求行政体制和机制转变,也就是结构功能和运行方式的转变,强调政府
为所有人服务,为一切对象服务”3。
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有着实在的实践基础,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
实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道路。于此同时,行政体制改革与政
府职能调整也在逐步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政府及时转换角色,增强学
习能力,吸取西方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在制度设计和安排时注意协调好
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使政府职能的调整能够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互协
调、相互促进;其次,社会力量不断成长和发展,公民素质和参与意识
不断增强,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了动力;再次,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为实现服务型政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中国服务型政府的定义
虽然对服务型政府的关注越来越多,但国内学者对服务型政府概念
的界定并不统一。一些观点从政民关系角度出发,认为“服务型政府是
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
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服务
责任的政府”4;一些观点从转变政府职能角度出发,强调政府的公共
服务职能,认为服务型政府是指政府以原来的控制管理为要务转变为传
输服务为要务,管理目标由经济领域转移到公共服务领域,尤其应该提
供私人和社会无力或不愿提供的,却又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非排他性服务
5;一些观点从政府服务的性质、方式角度来理解,认为对具有强制性
和普遍性的政府而言,服务型政府应强调提供公共服务应尽可能地以自
愿为基础6。还有一种观点从系统角度对服务型政府定义,认为它是一
个由理念、体制和管理方式三个具有极强内在逻辑性的板块组成的整体,不仅包括政府机构调整、职能变化、权责体系重构,而且必须对政
府与外部关系做出重大调整7。
2005年,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
究所联合举办了“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会上一些学者
提出,服务型政府的特质是:有限服务而非无限服务,平等服务而非差
别服务,依法服务而非特别服务,积极服务而非消极服务。服务型政府
的四大行为要素是“问政于民、决政于共、行政于和、监政于公”。也
有学者提出,建构服务型政府的前提是建设民选政府,核心是建设有限
政府和责任政府,关键是推进具体的制度建设。一些与会者还提出,建
设服务型政府不能仅仅停留在“政治口号”层面,应该要通过政府改革
和创新使之逐步制度化。实践表明,仅仅停留于提出新的政治口号而不
立足于制度建设,结果只能是社会在新一轮的等待和期望之中错失建设
服务型政府的良机。从制度上讲,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建设民选政
府、有限政府、责任政府和绩效政府8。
由于服务型政府是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公仆身份的确认,它的
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它的职能基础是法治政府与责任政府,它的
生命力在于公平性和公正性,因此,综上所述,本文将服务型政府定义
为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
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以公共
利益为目标,以满足广大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和公共利益诉求
为己任,具有公共信用并受到公民支持的公开透明、民主开放、廉洁高
效、依法行政、公平公正、诚实守信,并以实现服务职能、承担服务责
任的现代政府模式。
(3)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成果
近年来,我国政府管理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力度也越来越大,积累了
很多经验,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效果:
3.1推行政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制度。近年来,福建、浙江、上海、
江苏等省在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初见成效。这些省
份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合法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建立了政
府绩效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确立绩效目标、绩效责任,再造行政流
程,开展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把治庸治懒治繁和自身建设能力结合
起来,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和作风转变,提高了政
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3.2探索行政要素的优化组合。深圳市在十六大之后,积极探索决策、
执行、监督适度分开、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科学有效方式,大部门
制改革力度大,启动 法定机构试点改革,探索建立公共服务的新型组
织形式。四川各市县推进标准化政务服务建设,实现了行政审批、办事制度、服务方式、政务服务中心场地、政务服务中心设施等五个标
准化,把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有机结合起来。
3.3政府管理创新与依法行政良性互动。国务院先后两次修订了工作规
则,先后提出了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行政、行政监督三项准则和推进
政府公开、加强廉政建设两项准则,出台了推进依法行政与规范政府
自身行为的重要法则和规定性文件。政府管理创新的实践为制度建设
提供了新鲜的、坚实的立法基础,而制度建设又为推进政府管理创新
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这是我国在不断推进和深化政府管理创新的
实践过程中所积累的重要经验。
3.4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努力改变政府的“管制”性质。行政审批制度
是成熟的市场经济中政府干预市场的必要手段,南京市政府从2002年
以来两次清理消减行政审批967项,市级审批已经精减了2/3,福建省
到2003年1月底,省级政府部门共减少行政审批事项602项。各级政府
在减少行政审批的基础上,把服务的原则体现在审批过程中,普遍设
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和窗口,改善政府行政人员的作风态度,改造
服务流程,即方便公民也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3.5简化政府工作程序,再造服务流程,实现政务服务便捷化。中国服
务型政府建设中一个突出的方面是通过建立政务超市、行政服务中
心,采取一站式办公等方式,改革办公模式,简化服务流程,为公民
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政务超市始于2000年南京市下关区,截至
2002年底,全区政务超市受理服务事项127921件次,办结率为
96.88%,不仅缩短了办事时间,更缩短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心理距
离。北京市怀柔区政府2003年以来推行“全程办事代理制”,在政务
超市的大厅制、窗口制和一站式办公制基础上,建立严格的代理制,
进一步克服了政务超市中存在的问题。
3.6推行政务公开,扩大公民知情权。扩大公民知情权是建设服务型政
府的重要一环,政务公开是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也是政府有效履
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保障,政务公开成为建立服务型政府极具震撼力
的改革内容。重庆市政府通过政务公共信息平台,使政务信息公开披
露,深圳市从2000年起举行了各种听证会,扩大公民参与。
3.7借助于电子政务开创高品质的服务行政。以上海市为例,其门户网
站“中国上海”集中了全市工商、财政及社保等全部政府部门的网上便
民服务功能,成为为公民提供服务的总平台。它发挥了信息传递、政务
公开、便民服务、功能聚集、联系群众等作用,提高了政府综合服务能
力。中央与地方工商、海关、国税和地税等部门也纷纷推出各种网上办
公业务。电子政务从满足公众需求出发、建立更好的服务体系,在信息
传播、政务公开和方便公众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