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验二 片的加工及等级评定
2 一、实验目的原理 (一) 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片的加工及其等级评定方法,为将来指 导生产和从事鹿产品营销及深加工奠定基础。 (二)原理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类、多糖类、矿物质及水分等。由于鹿 茸种类及收茸时期和部位的差异,各种化学成分含量也有所不同。一般花鹿 二杠茸较三杈茸质嫩,花鹿三杈茸较马鹿三杈茸质嫩。从茸顶端到根部,有机物 和水分含水量逐渐减少;无机物含量逐渐增多,骨化程度增高。因此越接近茸顶 端,茸质越嫩,加工的切片质量越好。经过加工后的干品是我国传统的出口 中药材。将质地较硬的干品茸经过水浸蒸软或浸酒软化后加工成片,即便于
销售和消费者利用,又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实验准备 纱布 寸带 吸潮纸 (一)材料 原枝 白酒 骨锯 酒精灯
压片铁板 手术刀片 (二)器械 蒸茸锅 切片机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片是的深加工形式,为的利用提供了方便条件,深受用户欢迎。 片是的深加工形式,为的利用提供了方便条件,深受用户欢迎。 片分原茸片和薄茸片两种。 片分原茸片和薄茸片两种。 (一)原茸片(厚片) 原茸片(厚片) 原茸片是经过软化后,用特制的切具切成的薄片。 原茸片是经过软化后,用特制的切具切成的薄片。 原生茸片加工程序:去茸毛 原枝茸锯段 浸酒软化→蒸茸 切片→摆片 原枝茸锯段→浸酒软化 蒸茸→切片 原生茸片加工程序:去茸毛→原枝茸锯段 浸酒软化 蒸茸 切片 摆片 干燥→分级 干燥 分级 1.去
3 茸毛 首先用无烟火(酒精灯、电炉等)燎去茸毛,用竹刀刮净(也有不 去毛的);然后用温清水洗净茸表,用纱布或毛巾擦干。 2.原枝茸锯段 用骨锯将去茸毛后的原枝茸按茸根、眉枝、主干中段、嘴头等 分成若干段。 3.浸酒软化 基本方法是 ~55度酒浸法,可往髓质部灌酒,亦可将茸放 . 基本方法是50~ 度酒浸法 可往髓质部灌酒, 度酒浸法, 在酒内浸泡,较多用的是将茸的断端浸在酒内~ ,通过毛细现象, 在酒内浸泡,较多用的是将茸的断端浸在酒内 ~1h,通过毛细现象,使 被酒浸润。可用50℃热酒浸润,也可用 热酒浸润,
的凉酒浸润。 被酒浸润。可用 热酒浸润 也可用-20℃的凉酒浸润。 被酒浸润的加热 的凉酒浸润 更易软化,加热方法有三种:一是在50℃~60℃烘烤箱加热 ~3h;二是用锅蒸, 烘烤箱加热2~ ;二是用锅蒸, 更易软化,加热方法有三种:一是在 ~ 烘烤箱加热 水沸腾后, ~ 水沸腾后,闷1~;三是放在罐中闷 ~3d,翻动 ~4次,低温凉酒浸润可自 ;三是放在罐中闷2~ ,翻动3~ 次 然软化。用酒浸润后的茸段还可用炭火烤,使茸软化后再切边切边烤, 然软化。用酒浸润后的茸段还可用炭火烤,使茸软化后再切边切边烤,直至切 完为止。 完为止。 4.切片 将蒸软的取出,放在台案上。用切片机将横向切成厚度 ~1mm 薄片。 5.摆片风干 一边切片一边将茸片单层摆放在吸潮纸的本页内,用加压器压平, 自然风干。 6.分级 将风干后的茸片从吸潮纸本页内捡出,按
4 质分级。 (1)梅花片 蜡片(嘴片) :指由嘴头1~2cm 茸段切成的茸片。呈椭圆形,类圆状形或元宝状, 黄棕色至褐棕黄色,半透明蜡质状。茸皮表面褐棕色,切面淡黄棕色至褐黄棕色 厚1~3mm,边缘平整或微波浪型。
5 粉片:指由嘴头稍向下的茸段切成的茸片。呈黄白色,子眼细淡密均匀,一级粉
片粉质,不掉渣滑溜;二级粉片子眼稍大,稍疏松,粉质滑而绵软,掉渣,质轻。 纱片:白纱片色浅灰黄白色,子眼较粗,外侧质地致密,中心稀或部分落纱;红 纱片色较深,手触摸有纱布质感,较硬,不掉渣,落纱。 骨片:淡黄棕色中心子眼粗疏松,外侧骨膘较厚,边缘呈锯齿状,坚硬。 茸毛:在各级茸片的边缘,带毛加工品茸毛呈黄白色,稀疏细短,柔软。 (2)马片 蜡片(嘴片) :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黄棕色至褐棕黄色,茸皮表面灰褐色
切面黄棕色,厚2~3mm,边缘多呈不规则波状缘。部分落纱;红纱片色较深。余 同梅花片。
粉片:黄棕色至黄白色粉质,松泡,质轻,滑溜而绵软掉渣,余同梅花鹿片。 纱片:白纱片淡黄白色,中心子眼粗,稀疏或部片色较深,余同梅花鹿片。 骨片:灰褐棕色至褐 棕色,中心子棕色,中心子眼较粗,外侧骨膘较厚,
缘呈疏齿状边缘,坚硬。 茸毛:多除去或残留密集而灰棕色的茸毛残基。 茸毛:多除去或残留密集而灰棕色的茸毛残基。
(二)薄茸片 二 薄茸片 因薄茸片只有12?m 厚,放在口中可自然软化溶解用起来更加方便,曾经受到用 放在口中可自然软化溶解用起来更加方便, 因薄茸片只有 户的欢迎。但其加工过程中可使茸内有机成分流失并需用蛋清、 户的欢迎。但其加工过程中可使茸内有机成分流失并需用蛋清、鹿皮等作整型 辅料,降低了的有效成分,是不可取的加工方法。其工艺
6 过程如下: 辅料,降低了的有效成分,是不可取的加工方法。其工艺过程如下: 1.分段和开条 将燎去茸毛、洗净,从主干顶部开始,锯成 ~20cm 左 . 将燎去茸毛、洗净,从主干顶部开始,锯成15~ 右的茸段。在清水中浸泡30min,或在湿稻壳中埋 ~12h,使干燥的充分吸 右的茸段。在清水中浸泡 ,或在湿稻壳中埋6~ , 收水分,然后在笼屉上蒸1~ 收水分,然后在笼屉上蒸 ~,蒸软的去掉茸表皮后再剥下真皮备用。 ,蒸软的去掉茸表皮后再剥下真皮备用。 依茸的粗细不同纵向切成4~ 条 茸顶端可切蜡片部分切勿开条。 依茸的粗细不同纵向切成 ~6条。茸顶端可切蜡片部分切勿开条。每段茸切条 后要用线按原茸样缠住, 条件下干燥1~ ,再使脱掉水分。 后要用线按原茸样缠住,在80℃~90℃条件下干燥 ~2h,再使脱掉水分。 ~ 条件下干燥 2.蒸缠 将干燥的茸条放在鸡蛋清中 目的在于增加茸的韧性 浸泡 ~14h,使 . 将干燥的茸条放在鸡蛋清中(目的在于增加茸的韧性 浸泡12~ 目的在于增加茸的韧性)浸泡 , 茸条充分吸收鸡蛋清后再将茸条拼在一起,包裹白布,用细绳缠紧,在笼屉上 茸条充分吸收鸡蛋清后再将茸条拼在一起,包裹白布,用细绳缠紧,在笼屉上 小时左右, 蒸1小时左右,取出重新用白布缠裹,用细绳缠紧,使茸粗度变细,再上笼屉蒸, 小时左右 取出重新用白布缠裹,用细绳缠紧,使茸粗度变细,再上笼屉蒸,
再缠、再蒸,反复3次 这样茸的粗度减少1/2~ 。去掉白布,
7 包裹真皮, 再缠、再蒸,反复 次,这样茸的粗度减少 ~1/3。去掉白布,包裹真皮, 茸皮外再包裹脱毛刮净的鹿皮,鹿皮外再包裹白布,用细绳缠紧再蒸,反复2次 茸皮外再包裹脱毛刮净的鹿皮,鹿皮外再包裹白布,用细绳缠紧再蒸,反复 次,
这就是所谓的"六蒸五缠 ,使与茸皮、鹿皮融为一体,这时茸段的直径为 这就是所谓的 六蒸五缠",使与茸皮、鹿皮融为一体, 六蒸五缠 2cm 左右。 左右。 3.干燥 将经过蒸缠的茸条去掉白布进行干燥处理。方法是:先将高粱米、大 . 将经过蒸缠的茸条去掉白布进行干燥处理。方法是:先将高粱米、
米煮开花,烘干,盛在木箱或铁箱等容器中,将茸条埋在烘干的高粱米、 米煮开花,烘干,盛在木箱或铁箱等容器中,将茸条埋在烘干的高粱米、大米 每天更换一次烘干的米,持续6~ ,使茸条达到硬而不脆,软而挺坚 挺坚、 中,每天更换一次烘干的米,持续 ~8d,使茸条达到硬而不脆,软而挺坚、有 弹性的程度。 弹性的程度。 4.刨片 刨茸片的刨刀是用优质刃钢制成,宽10~13cm。将刨床镶嵌在长凳上, 用轻质木板等调好刨片的厚度,刨片时,将茸条用特制的茸夹夹好,均匀有力, 反复在刀上刨,厚度要求在7~10?m。将刨出的茸片放在吸水性好、韧性强的纸 页里摆平夹好,用加压器压平、脱水,干后分成等级,即可包装出售。
8 实验三 真伪鉴别 一、实验目的原理 (一)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鉴别及片的感官方法和理化方法, 为将来指导生产和从事鹿产品营销奠定基础。 (二)原理 有其固有形态和特有成分。伪多数是用鹿、狍、羊等动物 的尾皮或四肢皮为“茸皮”,将鲜皮绷固在削制似鹿角的木模上,待感干燥到一定 程度后取下,向皮套内灌注骨胶汁等物质,经凝固后伪制成假,其形态特征 明显区别于真品。 通过理化方法,根据中氨基酸、胆固醇和雌二醇等与某些化学试剂等产 生特定颜色反应的性质,可以将真伪鉴别出来。 中的蛋白质水解产生的
a―氨基酸,与水合茚三酮溶液一同加热,发生脱氨 反应变成相应的 a―酮酸,水合茚三酮变成还原型茚三酮。在弱酸溶液中,还原 型茚三酮、氨和一分子水合茚三酮发生缩合反映,生成篮紫色物质。伪品中 如果不含有蛋白质,则不能产生 a―氨基酸与水合茚三酮溶液的颜色反应。 中的胆固醇、雌二醇能与浓硫酸和乙酸酐发生特异性颜色反应,有别与伪品 。 二、实验准备 浓 (一)药品与材料 10%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铜溶液 2%茚三酮溶液 硫酸 乙酸酐 氯仿(三氯甲烷) 95%乙醇 滤纸 片样品(2~3种) 标本(梅花鹿二杠锯茸1支、梅花鹿三杈锯茸1支) (二)器材 (按4小组准备) 恒温箱1台 721分光光度计1台 电炉2个 漏 斗8个 大试管(40支) 研钵2套 培养皿8套 量筒(10ml) 8支 吸耳球及移液 管(5ml)8套 烧杯(500ml)4个 玻璃棒8支 天平4台。 三、实验方
9 法与步骤 (一)感官鉴别 根据采收的方法分类,可分为锯茸和砍头茸。“锯茸”是将产茸的鹿拨入 圈内的保定器里,用锯锯下;“砍茸”是将鹿杀死,将茸连头盖骨砍下。 的规格有花鹿锯茸(初生茸、二杠茸、三杈茸、再生茸)、花鹿砍茸(二杠茸、三杈 茸),马鹿锯茸(锯三杈茸、锯四杈茸)等。此外还可以加工成片和粉等。 1.原枝茸根据其固有性状鉴别。 2.片鉴别 片经验鉴别有口诀:“片薄显透明,中间多孔蜂窝形, 色近黄白或焦黄,体轻质韧气味腥”。 (参见实验二) 3.粉可以通过显微镜鉴别。 (二)显微镜鉴别 横切片组织具有动物基本外皮和骨小梁组织,无哈佛氏系统,染色后皮脂腺 明显;鹿角横切片组织具有动物基本骨组织密质和疏质,骨密质有哈佛氏系统, 骨疏质有环行骨板和骨陷窝,有棕色颓废的梭形细胞层。每枝茸的蜡片、粉片、 纱片和骨片又有差异,而鹿角各部分无明显差异。茸或角的粉末有各自的结构特 征。此法尤其可用于成药中的检定和饮片或分的质量等级检定。
1.组织结构 是尚未骨化的幼角,外面覆被着生有茸毛的肤皮,内部是结 缔组织、软骨组织及富有血管的神经。 的断面分为皮肤层、间质层,髓质层三部分。皮肤层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结缔
10 组织构成,间质层介于皮肤层与髓之间,由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及分生性的棱 形细胞。血管丰富,髓质是茸的基本结构部分,以大量的细胞、血管网和胶样结 缔组织为基础。 三杈茸根部髓质几乎全部骨化, 边缘狭窄变薄, 介于骨化的海绵质和皮肤层之间。 中段横切面主要由外皮和骨小梁构成。外表由表皮、真皮、胶原纤维层及一 些附属器官构成。表皮薄,为复层角化鳞状上皮。角质层的浅部由扁平的角质叠 积而成,深部为1~3列棱形细胞排列成鳞状。颗粒层为1纵列类同形细胞,未见 细胞核,表面有许多颗粒,H-E 染色后,细胞质蓝紫色,并带有许多半透明点状 物,棘皮为5~15列卵圆形细胞,外部细胞长轴与角质层平行,向内逐渐与角质 层垂直,表面可见许多胞质突起,其底层为短柱状或两点略尖细胞构成,排列紧 凑,细胞与角质层垂直,部分细胞向真皮扩伸,真皮较厚,网状层由许多胶原纤 维束交织而成。此层向表皮突起部分形成乳头层。网状层内侧为胶原纤维层,胶 原成束方向一致排列。外皮可见发达的皮肤腺、毛干,毛囊及血管附属器,茸毛 没有竖毛肌。 马外皮乳头少而低, 毛干长而密集, 在相同部位。 梅花外皮乳头多而高, 毛干短而稀少。外皮和骨小梁之间有2~6层半透明的棱形细胞,排列紧密,靠近 棱形细胞的骨小梁间隙中有血痕,骨小梁位于中心由骨基质薄片连接成网, 网内有血迹,骨小梁上有黑色骨陷窝和骨小管。骨陷窝排列不规则,骨小管常由 骨陷窝内伸出,呈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