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的模型应用及受力情况分析
例3、质量为m=6kg半径为R的球B,固定在与半径等长的轻杆AD的一端,另一端可绕A转动,球搁在放置于水平地面的物体C上,此杆水平,如图3,球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将物体从球下匀速向右抽出,则杆的两端受到的力如何?
(g=10m/s2)
分析:杆球受
力情况如图3a,杆
球受力可转化为
三个共点力,FA必
分析:因为杆为轻质杆,
每个小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杆的受力如图
2a,下杆不受力(否则不能
满足合力为零,
合力矩为零),
而a1a2a3一定
相等(因为AC
间绳不可伸长
AE=BE)
由此可得方程:
mg+T1—N1=ma①
N2-mg=ma②
Mg-T1=ma③
N1L=N2L④
解得:N1=N2=4mg/3
所以T=N1+N2=8mg/3
分析:1)当小车
静止时,系统平衡,要
分析小球和CD杆对AB
杆的作用力,必须先分析
小球和CD杆的受力情况。
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受力
如图1a,这时有F1=mg,
即小球给AB杆的作用力
大小为mg,方向竖直向下。
以CD杆为研究对象:C端
和D端各受一个力作用
(CD为轻质细杆,不计杆
的重力)而平衡,这两个力
一定合力为零,合力矩为零。
平分量产生加速度a,
如图1d,有F2=m ,
tgθ=a/g CD杆的受力如前。
故对AB杆,受力如图1e以A
为轴,由ΣM=0得:
F2‘ABsin(α-θ)-N2‘ADsin(180º-2α)=0所以N2’=m(gtgα-a)/sinα
可见,当a<gtgα时,gtgθ<gtgα则θ<α,CD杆中有压力沿D指向C,AB杆的B端F2‘不沿杆。
过A、E两点,杆球受
力情况如图3a,
当a=gtgα时,θ=α,CD杆中无力,AB杆B端F2‘沿AB杆。
当a>gtgα时,θ>α,CD杆中有拉力,沿CD方向,AB杆B端F2‘的反向延长线在∠ABC内。
例2.如图2所示,质量均为m的小球ABCD分别用轻质杆相连,AB=CD=2L,AC、BD、OE为细绳,且AC=BD=L,E为AB的中点,试求:BD剪断瞬时,OE绳内的张力?
杆的模型应用及受力情况分析
彭兆光
江苏省苏州市第一中学215006
中学物理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虽然在课本中没有明确指出,但它已经渗透到各部分内容的叙述中,只要留心就会发现这样的事实,物理学研究问题时,往往先从大量的事实中,抽象出它们的化身———理想化模型(如描述物体的有:质点、点电荷等;描述运动的有: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諧振动等;描述过程的有:弹性碰撞、等温变化、等幅振荡等;描述状态的有:热学中的平衡状态、电学中的静电平衡等;描述器件的有:如单摆、理想电表、理想变压器等……),再对模型进行研究,得出有关的定义、概念、规律等知识,最后用这些规律性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这就是中学物理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即从实际问题分析
总结得出模型研究得出规律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否全面的掌握已经学过的模型(条件、范围、意义等),是否能从问题所设定的情境中恰当地确认模型、正确地建立模型、熟练地应用模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物理学中杆是很常见的。由于杆在实际中往往起到传递力和力矩的作用,它受到的可能是压力、拉力,有时可能是切力。其方向可能沿杆的方向,也可能和杆有一定的夹角。正是因为这样,实际中在没有明确给出杆的质量的情况下,我们通常将杆简化为:没有质量,不考虑粗细及形变的轻质细杆,即轻质细杆模型。但实际问题是复杂的,在有些情况下只能将杆简化为:没有质量、没有形变,但必须考虑粗细的轻质粗杆,即轻质粗杆模型。
受力如图1b,其方向一定沿
CD连线,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与CD的形状无关。
因此AB杆受力如图1c,
以A为轴,由ΣM=0得:
F1‘ABsinα-N1’ADsin(180º-2α)=0
所以N1‘=mg/cosα
2)当小车以加速度a
向左运动时,以小球为
研究对象,这时杆给小
球的作用力既有竖直分
量和mg平衡;又有水
对杆的这两种模型来说,无论杆受力怎样,运动状态如何,总有:其合力为零;力矩的代数和为零,这是分析轻质杆受力问题的依据。现举例分析两种模型的应用。
例1. 小车上有轻质杆支架,B端固定一质量为m的小球,ADC端为铰链,D为AB的中点,CB两点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1所示,则1)当小车静止时,球和CD杆对AB杆的作用力各多大?2)当小车以加速度a向左运动时,球和CD杆对AB杆的作用力又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