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

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公共基础课系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何晓晖主编海燕出版社寄语当代大学生(前言)大学生朋友们,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中国的高等教育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校大学生人数与八十年代相比有了十多倍的增长,大学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生已经失去了在人们心目中的“天之骄子”、“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优越地位,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式困绕着这些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你们必然要面临着就业与个人发展问题。

几年的大学生活,你们的知识和技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你们幻想着美好的未来,计划着毕业后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

然而,激烈的就业竞争,残酷的现实,可能使一些学生已经有预感,未来的职业生涯很难一帆风顺,你们马上要面临择业、就业、创业这样一些你们从未遇到过的人生新课题、新难题。

由国家包办的就业时代已经过去,家长也往往爱莫能助。

那么在毕业前夕,我们应该怎么办?仅仅靠我们的聪明才智,靠自己的感觉,虽不能排除部分人的就业成功,但这样我们很难避免要走不少弯路。

高等院校连续的扩招,1990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60.89万,2000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220万,2005年突破500万,2009年计划招生629万人,首次超过600万,预计今后还要40万左右的增加,近几年就业形式不会有太明显的改变。

本教材就是指导和帮助大学生了解职业、准备就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创造事业、规划职业生涯的一门社会科学。

加强就业指导既是社会对全面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素质的客观要求,也是广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迫切要求,是实现职业学校顺利就业的有利措施,也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市场经济体制和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是实现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功能的有效途径,是新形式赋予职业教育的历史任务。

本教材能够帮助同学们熟悉职业情况,有目的地发展自己的个性与潜能,把个人志趣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当前的学习与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结合起来,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社会,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通过就业指导教育,培养造就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正确的择业心理,确定自己正确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合理地选择好自己的就业岗位,学会搜集就业信息,掌握一些求职、应聘知识、技能和相关法律常识。

通过学习能够提高就业成功率,缩短大学生适应社会的时间,尽快为社会做贡献。

然而,同学们还必须明白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未必就能真正更好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要想有更大的发展,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个人创造更多的财富,必须走创业的道路。

目前多数人都认为,就业是自己找工作单位,这是一种被动的就业观念。

创业教育就是要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

业内人士指出,大学生创业是潮流,不可阻挡。

创业教育是满足青年学生对成材的渴望,对财富渴求的一个高层次需求的教育。

市场经济条件下,新一代的青年对成材的渴望,对财富的渴求超过任何时代。

创业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宽阔的舞台,创业能力被称为未来人应获得的第三本护照。

青年学生创业最缺乏的是系统的创业教育,如果没有创业教育,学生仅凭专业知识去创业还远远不够的,职业学校课程的开设要与时俱进,要符合市场的需求。

创业教育是适应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面对就业岗位数量远远低于求职者数量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式,最根本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是发展经济,二就是鼓励人们去创业。

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公布了教育部提出的《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创业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

当今世界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创业教育的探索,并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

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强调指出:高等教育应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部分学生去创业,应由单纯的就业教育转向就业和创业教育。

如果人人都想当老板、当企业家,人人都有创业意识,那么新兴企业就会大量产生,就业市场就会无限扩大,这样就可以把沉重的人口负担变成可以有效利用的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当然,我们鼓励创业并不是让同学们毕业后立即去创业,立即去创业你们还不够成熟,缺乏抗风险的经验和能力,最可行的路是“先生存,后发展”,先就业,积累经验,再创业,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职业生涯规划。

同学们,你们正处在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面临择业、就业、创业的人生重大课题,在即将踏上征程之际,我们殷切地希望通过这门课的教学能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认真学习国家就业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加强职业技能训练,掌握就业技巧,提高就业能力,树立创业意识和创业理想,顺利实现自己求职愿望,创造美好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书在结构安排、内容规划等方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上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错误和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订,我们将会对您表示真诚的感谢。

编者20010年8月上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第一节为什么要上大学第二节大学学习的特点及现代学习观第三节大学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的关系第四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第一节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知识第二节职业生涯基本理论第一节自我探索的维度和方法第二节兴趣探索第三节价值观探索第四节性格探索第五节能力探索第一节现代社会下的职场概况第二节职业分类与从业要求第三节现代社会下的职业能力培养第四节探索工作世界的维度与方法第一节职业目标分类及内在联系第二节职业目标确立的原则第三节职业目标确立的方法第一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第二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常用方法第三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心第四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实施第一节职业生涯规划评估的原则第二节职业生涯规划评估的意义第三节职业生涯规划评估的方法第四节评估结果的运用下篇就业与创业指导第一节大学生就业形势 (1)第二节影响就业的因素 (5)第三节国家的就业方针与政策 (7)第四节科学的就业观 (10)第一节确立就业目标第二节就业信息的收集第三节就业信息的选取第四节应聘前的准备工作第一节面试及测评内容第二节面试的特点、趋向第三节面试的准备和技巧第一节礼仪及礼仪教育的重要性第二节面试礼仪第三节毕业生面试案例第一节就业协议书第二节劳动合同第三节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第四节劳动争议的处理第五节警惕求职陷阱第一节适应新环境,完成角色转换第二节诚信与合作第三节量力而行,自强不息第四节发现优势,展现自我,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第五节开发潜能,实现发展第一节创业基础知识第二节创业教育第三节创业者必备的素质第四节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培养第一节创新、创造能力对创业的意义第二节创新、创造能力的基本理论及应用第三节克服消极心理,打破创新思维枷锁第一节把握创业机遇,选择理想行业第二节如何迈出创业的第一步第三节市场调查与市场分析第四节创业计划与创业计划书第五节创业实例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科学就业观念第一节大学生就业形势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总体供需情况近几年来,我国人口与劳动力资源供过于求的现象愈发严重。

我国目前人口超过13亿, 2010年劳动力资源将达8.7亿,2020年劳动力资源将达9亿。

中国社科院和国家信息中心预测显示:如果农村每年的城市化水平提高1%,就要转移1000万劳动力,加上往年失业的人口,“十一五”期间可能有四五千万劳动力需要就业。

而就业需求则相对缓慢。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平均可以增加200万个就业机会;进入90年代,经济每增长1%,却仅能提供80万个就业机会。

靠经济增长带来的就业机会的增加远远无法满足就业的需要。

2009年-2010年,我国正面临着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新增劳动力转移、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大学生毕业人数大幅增加与当今世界金融危机、国民生产总值增幅下降这样一种现实相互碰撞,肯定会产生劳动力就业市场供与需的巨大矛盾。

2009年,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达2400万人,这2400万各有来头,其中一增一失是就业难题的来源。

一增指的是,1300万全国城镇新增劳动力,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0万,加上往年没有就业大学生,超过70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

一失即800万下岗失业人员,这两大群体构成了2009年就业工作的主要部分。

此外还有其他人员300多万人需要等待就业安置。

北京市政协委员、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文魁2009年在北京“两会”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中国就业人数与岗位之间存在一千二百万地缺口。

他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分析中国就业形势称,中国就业岗位从总量上不足,每年国家需要就业人数约二千四百万人。

温家宝总理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09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与2008年相比,这一预期目标降低了100万,加上自然退休岗位共计才一千二百万左右,形成了一千二百万地岗位缺口。

校长文魁还表示,中国还存在就业结构失衡、信息不对称、且部分劳动者就业观念落后等问题,建议拓展就业岗位、提升就业能力(包括培训和教育专业设置)以及提供及时的就业服务信息。

这还没有充分考虑一个情况:如若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能力降低,用人需求明显减少,供求缺口将进一步加大。

而当前受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影响,已有一批中小企业关停倒闭,就业岗位大量流失,用工需求急剧下降,并且这种不利影响正逐步扩大,出现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由外向型生产企业向内向型各类企业,由劳动密集中小企业向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由农民工向城镇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蔓延的趋势。

另一方面,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总量矛盾仍长期存在,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

从目前情况看,用人单位招聘意愿明显下降,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尖锐,直接影响就业局势的稳定。

就业形势空前严峻。

二、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

自1999年以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分别比1998年翻了一番多。

2002年,在读大学生已经占到同龄(18~22岁)人口的14%。

2004年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19%,2006年中国大学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3%,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5年亚洲教育北京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我国将继续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到2020年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

(一)大学的招生规模现状高校扩招后全国高校本、专科学生招生情况见表1—1。

表1—l 高校扩招后全国高校本、专科学生招生人数统计表连续的扩招给更多的人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同时也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大学生面临就业的巨大困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