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总结

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总结

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总结
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更替方向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地区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水热状况
(水分、热
量)
由山麓

山顶的
垂直更替
高大的山地
【注】①根据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②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一般从山麓到山顶的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

【专题1】山麓自然带(基带)的确定:
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该山所在水平自然带一致。

【专题2】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与山地所在纬度向高纬方向的水平自然带谱相似。

(或者说,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具
有相似性。


【专题3】垂直自然带谱数目的影响因
素:
1.山体的海拔高度;
2.山体所处的纬度;
3.山体的相对高度(从山麓到山顶)。

一般海拔越高,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的数目越多,完整程度越好。

【专题4】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
1.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越低。

2.坡向(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
风坡):
一般来说,同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
坡,因为阳坡热量条件优于阴坡。

【注】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受气温和降水的共同影响,但判断该类题目时往往以热量作为主要依据,一般地,自然带分布高的坡为阳坡。

【专题5】雪线的分布高度
2
3、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依据雪线高低来判定。

1.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的下界,是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

2.雪线高度的影响因素:
①—雪线高度②—气温③—降水量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
海拔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

(3)坡度:坡度越小,越利于积雪保存,雪线越低;而陡坡积雪易下滑,雪线越
高。

【注】①全球雪线最高的地区并不在赤道而是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
区。

②雪线高度同样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但常以降水为主要依据,因此,雪线
低的坡往往确立为迎风坡。

【专题6】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应用
1、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

南半球相反。

2、判断纬度带和气候带:依据山麓自然带(基带)来判定。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