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地带性
减少,使到达山地的太阳总辐射随高度递增。 ❖ 有Βιβλιοθήκη 辐射随山地高度的变化,受到两个相反
因素影响。
❖ 一方面主要因大气柱中水汽含量减少和气温降 低,使到达地面的大气逆辐射急剧减弱;而另 一方面却因地面温度降低而减少地面向上辐射 的长波辐射。
❖ 有效辐射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取决于何种因素 占主导地位。这导致山地辐射平衡随高度的变 化无一致的趋势。无论如何,根据太阳总辐射 随山地高度递增、土温随高度变化不大的观测 事实,可以推断,山地与同高度自由大气间的 感热交换和潜热交换是山地热量损失的主要因 素。
一、垂直地带性的概念
❖ (一)定义 ❖ (二)形成条件和原因 ❖ (三) ❖ (四)
(一)定义
❖ 垂直地带性是指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沿 等高线方向延伸,随地势高度发生垂直更替的规律。
❖ 它同时受到两种基本地域分异因素作用,是叠加了 地带性影响的非地带性在地表垂直方向的具体表现, 即垂直地带性与纬向地带性及经向地带性相互作用 共同支配着自然地理环境三度空间地域分异,被合 称为“三维地带性”。
❖ 在高山的峰脊,地表温度长期保持在0℃以下, 固体降水被长期滞留形成冰雪带。
3.小结
❖ 综合起来,一方面是热量和温度随高度的递 减,另一方面是水分随高度递增而后转为递 减,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制约植被和相应土 壤发育的气候条件随高度的变化,也就产生 了山地自然带的垂直更替。
二、垂直地带谱
❖ 1.定义 ❖ 垂直地带谱是山地垂直带的更替方式。 ❖ 它反映了自然综合体在山地的空间分布格局,
(二)形成条件和原因
❖ 1.构造隆起和山地地形是产生垂直地带的前 提条件。隆起的山地达到一定高度以后,就 可分化出不同的垂直地带。
❖ 2.直接原因则是山地热量及其与水分的组合 随地势高度的变化。
❖ 3.小结
2.直接原因则是山地热量及其与水分 的组合随地势高度的变化。
❖ 1)热量分析 ❖ 随着海拔增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损耗相应
1.纬度位置
❖ 不同纬度位置具有不同的垂直地带谱类型。 ❖ 垂直地带谱的热力性质是与山地所处的纬向
自然带热力性质相一致的,并有相应的结构 特征。 ❖ 纬度越低垂直带越复杂.
2.海陆位置
❖ 山地的距海度(指距水汽源地的远近)不同,垂直 地带谱的性质和结构也有区别。
❖ 地处海洋性水平自然带的山地产生海洋性森林型垂 直地带谱(图6.2A),而大陆内部产生大陆性草原 荒漠型垂直地带谱(图6.2B)。
是地域结构的一种特殊形式。垂直地带谱中 的每一垂直地带都不是孤立的地段,而是通 过普遍存在的能量传输和物质循环联系起来 的整体。
二、垂直地带谱
❖ 2.要素
❖ 基带、树线、雪线、顶带 ❖ 是垂直地带谱的完整性标志.
1、基带 : 垂直带谱
的起 始带
(山地下 部第一
带)称为 基带。
(1)在整个垂直地带谱中,基带与所 处的水平地带一致 。
❖ 般地,随着距海度增加,带谱的性质由湿润趋向干 旱,带谱的结构由复杂趋向简单,同类型垂直分带 的分布高度则有上升的趋势。
6.2
3.山麓位置
❖ 山麓的海拔高度,决定了山地水热组合的初 始状况,也即决定了基带的性质。
❖ 处于同一水平带的不同山地可因山麓海拔高 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基带。这在高原上的山地 表现最为明显(图6.3)。一般随着山麓海拔 增加,基带改变,带数减少,带谱结构也趋 于简单。
❖ 山地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除受地表辐射平衡 状况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受到与周围自 由大气热交换的影响,其总趋势是递减的。
2)水分分析
❖ 由于山地的抬升作用,降水量在某一高度以 下是随高度而增加的。超过这一高度以后, 由于水汽含量大为减少,降水量随高度的变 化转为递减。因此山体中部出现一个最大降 水带。
(2) 基带往上 各垂直地带的组合类型 、排列次序 ≈ 所 在水 平 地 带 往 高 纬 方 向 更 替 。
(3) 某带的类 型决定了整个带谱的性质 ,也决定了一个 完整体带谱可能出现的结构。
(1) 树线 以下发育着以乔木 为主的郁闭的森林带;树线 以上 则是无林带 ,发育着灌丛或草甸,常形成垫状植物
(二)山体性质
❖ 山体性质主要指山体高度、山脉坡向与走向 以及局部地形等。
❖ 1.高度 ❖ 2.山脉坡向 ❖ 3.走向 ❖ 4.局部地形
1.高度
❖ 山体高度是垂直地带谱完备性的先决条件。 高逾雪线的山体才可能产生完整的垂直地带 谱。
❖ 像喜马拉雅山、天山这样一些高耸的山体, 我们可以观察到由山麓基带一直到高山冰雪 带渐次更替的壮丽景观。
带→ 在海 洋 性 条 件 下 有的可发育成高 山 苔 原 带。
2、树线 :
森 林上限 是垂直地
(2) 树线 对环境临界条件变化反应十分敏锐 ,其分布高 度 主要取决于温 度 、 降 水 , 强 风 的 影 响也很显著。
带谱中一
垂
条重要的
(3) 树线通常与最热月 平均气温 10° C 的 等值线相吻
顶带 是垂直地带谱完整程度的标志。一个完整的带 谱,顶带应是永久冰雪带 。如果山地没有足够的高 度,顶带则为与其高度及生态环境相应的其他垂直 地 带 所代替。
海南师大
三、影响垂直地带谱的基本因素
❖ (一)山地位置 ❖ (二)山体性质
(一)山地位置
❖ 1.纬度位置 ❖ 2.海陆位置 ❖ 3.山麓位置
3、雪线: 永久冰 雪带的 下界。
海 拔高度 受气 温、降 水的共 同影响 :一般气 温 高的山 地 雪线 也高 ,降水多 的山地 雪线 又低 。因此,雪线高 度是山地水热组合的综合反映。如,喜马拉雅山南坡虽 然日照高于北坡,但有丰富的降水,所以雪线低于北坡。
(4) 顶 带 : 某 一山地垂直 地带谱中最 高 的垂直地 带。
直
生 态界
合。
地 带
线 ,常称 为树线。
(4) 干早 区,树线受水分条件影响较大,林带高度与最 大降水带高度相当。一些低纬山地的顶部,其海拔高度
谱
和水热条件远未达到寒温性针叶林的极限,仍然出现森 林上限,这是由于山顶部经常受到强风作用 的结果。如
粤 北 南 岭 山 地 海 拔 高 度 不 超过 2000m , 树 线 出 现 在 1800m 处,其下是己明显矮化的常绿阔叶林,其上为灌 丛草甸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