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数学模拟质量分析

高三数学模拟质量分析

一、理科数学试卷分析:(1)从试卷的内容分布来看:理科试卷主要考查集合与简易逻辑,函数,导数,数列,三角这5部分内容,这些都是我们复习过的内容,但这只是我们复习过内容的三分之二,近期复习的内容没有考。

(2)从试卷的难度方面来看,理科试卷总体难度适中,但有四道题难度较大,其中有两道题难度很大。

其中这四道题均为陈题,陈题中的数字,字母,符号,文字一点都没有改。

这四道题的出错率很高,. (3)从试卷分值情况来看,分值分布比较合理, 均分分,分值偏底,高分不多,没有满分,最高分为155 分。

没有满分,是一个缺憾。

主要原因是上面列出来的第8题和第19 题太困难。

这两道题让我们教师做,也不容易做出来。

难倒了我们许多数学高手。

而这样的题目就出现在38 套试卷中的第一份试卷中。

(4)总体来说,试卷考查着主干知识,各块知识在试卷中分布合理。

试卷总体难度适中,只是个别题目偏怪,影响了平均分。

试卷有很好的区分度,各个不同类别的班级的均分存在着合理的差距。

因为我们的学生没有做过陈题,这样的试卷对我们的学生还具有考查能力的目的。

二、一轮复习以来的教学情况回顾:(1)做得好的地方:我们早已制定了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计划,计划详实,具体,周密。

计划内分工明确合理操作性强,大家现在就是按照计划在一步一步地做着我们的事情。

备课组成员能团结协作,能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大家工作积极性都比较高,工作都比较认真,分配的工作大家都能按时或提前完成。

具体地说:每个成员能按照我们计划中分工的任务能及早地把教案备出来,在集体备课时我们能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研究教案和讨论与教学相关的事情,绝不是流于形式,编写的教案、各种周练、各种练习都经过多人审核修改,可以说质量较高,出错率很低。

备课组正常开展听课活动,我在每次听课活动时,都点名,缺席人员都被记载下来。

课堂教学方面:重视学生先做教师后讲,教师要讲学生不会的东西而不是会的东西,教师上复习课的模式是从问题出发,引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而不是要花很长时间先去梳理知识。

我们重视课堂练习与课后练习:每周二的周练,周四的双课中的一节单课练,周六的一份综合性的滚动练习。

在“五严”的背景下与“数学学科的重要性”的前提下,我们要求老师对学生要求采取“适度从严”和对学生作业“适度从多”原则。

我们能及时发现教学中薄弱环节,能做到及时的弥补,如数列,导数内容在一轮复习时不到位,附加题在高二教得不到位,这些内容在我们平时的滚动练习中就经常出现,以强化这些重要内容。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有的学生讲义,练习都是自编的。

都是在研习考试说明的前提下编制的。

本学期以来,我们自认为我们的一切工作已是比较实在,特别是近期工作。

高三四月数学调研考试质量分析(武汉卷)一、试题评价调考数学试卷,总的说来,试卷遵循“两纲”,立足教材,强调基础,注重思维,突出能力,特色鲜明,在传承中折射创新,在平和中不乏亮点,有坡度,有难度,有较好的区分度,具有很好的选拔功能,充分表现出武汉市当好湖北省文化教育、教学研究和高考备考的领头羊的特点。

1 .深化能力立意思想、展现创新意识空间试卷在讲究整体谋篇布局的同时,立意创新和推陈出新,尤其是选择题、填空题,标高与高考题相当。

试题既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着眼于学生能力的思维品质,在传统内容上创新却朴实无华,新增内容的考查别出一格。

新旧知识整合融洽,创新设计却贴近教材。

例如:理科第10 题,将轨迹与方程结合于一体,利用定义法求轨迹,利用观察法解方程,构思巧妙,求解灵活;理科第15 题利用向量的位置关系判定三角形的形状,是新旧知识有机结合的一大亮点;理科第7 题将研究函数的性质的常规问题构造成函数性质的应用,也是一道绝好的题。

理科第11 题,题目设计新颖,学生容易上手,也是一道难得的好题。

理科第9 题将平面向量考查的重点转移到代数式的运算上,有利考查出学生的薄弱环节,理科第14 题在线性规划的背景下求变化,构造多个圆及圆盘与直线区域确定的区域面积,题目变化中给考生留下引伸拓展的空间,这道题既能让学生展示才华,又有较好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可谓两全其美。

2 .注意思想方法,考查个性品质数学能力是从数学思想和数学解题方法中体现的。

试卷在注意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大了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考查力度。

例如:函数与方程思想(理科13题,理科19 题、理科20 题)、等价转化思想(理科16 题)、分类讨论思想(理科15 题、20 题)、数形结合思想(理科8 题、9 题、14题、15 题、17题、18题、19题、20题)、转化和化归思想(理科21题),这些基本思想在试卷中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此外公式法、待定数法、配方法、数学归纳法、求导法等数学基本方法,在整个试卷的主客观题中得到了合理的应用。

3 .情境创新,凸现知识、能力、素质、潜能的综合考查试卷在保持湖北省自主命题“稳中求变,变中求新”风格基础上,更好地体现了在新旧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和能力层次的交叉框架内命题的原则。

理科第15 题,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形状的判定整合;理科第14 题在课本知识基础上有所突破;理科第19 题将解析几何、三角函数、代数表达,函数的性质整合凸现了函数建模思想,体现了命题的导向。

理科第17 题(立体几何题)保持了与高考考纲“一题两法”要求,新旧思想与方法结合,考查学生的“个性品质”,同时也凸现了课改理念,有利于体现对数学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理科第18 题考查学生动手、动脑、方位的感知的能力,检测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检验考生的数学素养。

总体说来,试卷命题者高屋建瓴,依纲据本,研究高考,花了心血,下了功夫,研制出了这一套很好的考题,我们真诚地希望多有一些象这样的试卷让我们学生练练。

但美中不足的是:理科第21 题第 2 问太难,且解题入口太窄。

二、我校理科数学基本情况全校理科2704人参加考试,其中》130分累计37人,》120分累计259人,》110分累计831人,>100分累计1631人,》90分累计2228人,》80分累计2543人,80分以下161人。

全校理科均分分,最高分137分,最低分52分。

(附全校文科653人参考,其中>120分累计18人,>110分累计56人;>100 分累计125人,>90 分累计239人,>80 分累计362人,80分以下291 人,全校文科均分83。

4分,最高分144分,最低分35 分。

)对于各小题的得分,我们抽查了理科第40 班(开学一月后从新报名成立的班级)。

各小题的得分情况如下表:通过抽样分析,我们认为:(1)学生基础知识不牢,解题能力较差:如理科第5题、第7题、第16题、第17题都是一些常规题,解题思路存在一定问题。

(2)运算能力不强:具体表现在理科第9题向量代数式的化简,理科第16题三角函数的化简,理科第19题代数式的运算等有一定的问题。

(3)审题不清:如理科第12题、第14题、第16题的第②问(平移变化),均存在审题不清的问题。

(4)推理归纳能力差:如理科第20题、第21题等题中的推理不严谨。

(5)表达不规范:如理科第17题的字母语言,理科第18题中的基本事件,理科第20题中的逻辑推理等表达不够规范。

(6)解答缺乏策略,抓分意识不强:根据学生考卷,考后教师与部分学生交谈,了解到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情绪不够稳定,考试过程中有些心慌意乱,碰到某些棘手题乱了阵脚,在个别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上花费了较长时间,致使后面某些有能力做出的解答题因无时间而白白丢掉,如理科21题的第①题,只要有时间,考生是肯定可以得分的。

三、对今年高考考纲的解读和领悟1 •了解命题原则,高考数学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保持整体稳定,推动改革创新”,立足基础考查,突岀能力立意。

达到“考知识,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

高考数学试题的命题遵循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体现“基础知识全面考,主干内容重点考,热点知识反复考,冷点知识有时考”的命题原则。

同时,在淡化解题当中的特殊技巧,在解题的通常方法上精心设计,也注意表现新颖性、个性化品质,反映课改的新动态等方面做文章。

以函数与不等式、数列、概率和统计、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导数与向量等重点知识来构建试题的主要体系,突岀知识的交汇性和综合性,显示命题考查思维能力的较高要求。

2 •关注考纲两个变化。

第1个变化是将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由“了解”改为“理解”,提高了一个层次。

因此,考生在复习中要做岀相应的调整,要比较熟练地画岀三角函数图像,理解诸如周期、单调性、最值、对称中心、对称轴之间的相互联系;在解答试题时,要注意先化简三角函数式,再研究其性质和图像。

第2个变化是将圆锥曲线中“椭圆参数方程”由“理解” 改为“了解”。

降低了一个层次,只需基本运用,不必拔高,另外,理科将极限部分“闭间上的连续函数有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性质”由“理解”改为“了解”,降低了一个层次。

这说明考生会将其应用就行了。

(文科增加了“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这个内容,此考点对考生的要求不高,难度也不会太大,会将圆的参数方程转化为圆的普通方程,会先择参数,清楚圆的参数方程中角参数的具体含义,并能据此进行有关的解题分析。

)四、后段复习备考措施1 .抓平时复习中的薄弱环节,突岀重中之重坚持以函数与不等式、数列、概率和统计、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导数与向量等主干知识为板块的专题复习2 .抓思维易错点,突出典型问题分析针对学生在应用概念、性质、定理、公式解题时常忽略解题基本原则,忽略挖掘问题的隐含条件而造成解题失误的情况。

让学生查找失误原因,以便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从而减少失误率。

3 .抓运算能力,提高解题准确性与速度选择题、填空题在数学学科中的比例较大,分值较高,因此在冲刺阶段很有必要强化解选择题、填空题的训练,从而提高得分率。

在高考解析几何题中也往往有较大的计算量。

还有估算、相近计算问题也是值得注意的。

4 .抓规范答题,加强非智力因素的训练每次练习都要求学生做到“四要”:一要熟练、准确;二要简捷、迅速;三要注重思维过程;四要规范。

其中规范是高考取得高分的保证,要防止由于解题格式、过程的不规范而失分。

会做的题要不出错。

每周一次大练习一定要全收全改,将评讲规范性作为一个重要工作去做。

5 .抓“两纲”与信息研究,突出课本功能进一步对高考试卷与武汉试卷的研究领悟,对“两纲”的钻研,提高复习效率。

与此同时,要紧扣课本,突出课本基础知识的作用,突出课本例题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和应用,重视课本习题中潜在功能的挖掘与利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