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敏诈骗案二审辩护词
唐红新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审判长、审判员: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接受上诉人任晓敏的委托,指派唐红新律师作为任晓敏的二审辩护人。
在在详细阅读一审案卷及公诉机关的案卷材料基础之上,辩护人认为原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认定任晓敏诈骗被害人杜菲的40万元有误。
请求法院撤销一审判决,依法改判或发回重审。
具体辩护意见如下,请法庭予以参考:
一、原审法院认为任晓敏在电影拍摄合作失败后收取杜菲钱财与事实不符
原审法院认为,上诉人任晓敏在与李振岩签署《剧本转让协议》之后并未在合同约定期间内付款,该合同自动终止,并以此推论上诉人任晓敏在明知没有拍摄合作的情况下收取杜菲钱财,认为上诉人构成诈骗罪。
然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第九十六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第九十四条的规定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
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
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
在本案中,虽然上诉人任晓敏在合同约定期内并未依照合同约定期限付款,其本身是违约行
为,应属于民事纠纷,并不当然的导致转让协议的解除。
同时作为合同的相对方导演李振岩也一直并未通知本案上诉人任晓敏,要求解除合同。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九十六条之规定该转让协议尚未解除。
筹备拍摄电影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杜菲直至8月27日才将说好的40万元汇款完毕,已经错过6、7、8月份草原上最佳的拍摄时间,原先的投资拍摄计划需要进行调整。
然而不幸的是,在其后短短的不到10天的时间内,徐虹、杜菲遂将任晓敏以诈骗罪向警方报案,随即任晓敏被警方抓获归案,对电影剧本的投资自然难以为继。
需要注意到的情况是,在《剧本转让协议》尚未解除,依据该协议任晓敏享有电影剧本《小牛的草原》版权及所有权,对拍摄电影的投资依然可以继续的情况下,任晓敏收取杜菲钱财,显然不能成立诈骗罪。
二、任晓敏没有诈骗的故意
《小牛的草原》是真实存在的剧本,2010年5月23日至2010
年8月7日期间,任晓敏与该剧本的编剧魏术学、导演李振岩经过多次商谈、反复斟酌情节、修改剧本。
并于2010年6月18日签订了《联合拍摄电影合同》,后又于2010年8月7日签订《版权转让合同》。
以上种种迹象足以表明《小牛的草原》是真实存在的剧本,任晓敏为了筹备拍摄电影《小牛的草原》也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可见其主观目的并不是为了骗取被害人钱财。
三、杜菲支付40万元是基于徐虹的要求
根据杜菲的报案时的陈述显示:“2010年7月,听徐虹说要拍电影《小牛的草原》,电影是她朋友任然找到的,需要80万元,让我先投20万元,剩下的钱她想办法。
2010年8月6日,徐虹介绍我认识任晓敏。
随后分次按照徐虹提供的622700001026134582孙红峰账户分三次汇款40万元。
”试想,杜菲与任晓敏相识仅仅一天,何以对然晓敏如此的信任,轻易的将40万元巨款交给他人?这与常理明显不符。
结合其后杜菲每次汇款均为徐虹与其联系,以及杜菲在陈述中特别提到“我和任然并不认识,我都是按照徐虹所说的做的。
”的情况来看,其交付40万元显然是基于徐虹的要求,而不是出于对任晓敏的信任。
假使任晓敏诈骗杜菲40万元成立,那么徐虹理应属于诈骗罪的共犯。
四、退一步说即使任晓敏有隐瞒事实的行为也不应成立诈骗罪
根据我国刑法理论通说,诈骗罪的客观构成要件为:“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使财物所有人、管理人产生错觉,信以为真,从而自愿地交付财物”。
被害人产生认识上的错误,是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和被害人交付财物两要素之间的中间环节,必须是由于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从而交付财物,才成立诈骗罪。
换言之,如果行为人实施了欺骗手段,但其意识到仅此不足于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而辅于其它非欺骗方式(如借助于外力,特别是强制力),使被害人产生心理强制或疏忽大意,则不构成诈骗罪。
我们已经可以清晰的看到,杜菲支付40万元明显是基于徐虹的要求,而不是对任晓敏的信任。
其行为显然不符合“使被害人产生认
识上的错误从而交付财物”的条件。
故此,对于被害人杜菲的40万元,即使任晓敏具有隐瞒事实的行为也不应成立诈骗罪。
任晓敏将钱款存放在办公地点的保险箱内,并未携款潜逃,案发后其家属主动赔偿被害人,杜菲也并未受到实际的经济损失。
无论任晓敏是否认罪,原审法院在认定事实不清,对于被害人杜菲的40万元部分,任晓敏不应构成诈骗罪。
恳请二审法院根据本案情况,查明事实,撤销一审判决,对任晓敏在有期徒刑三年以上十年以下量刑。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
唐红新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