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仪器分析精选习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精选习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精选习题集及答案第二章 气相色谱分析2-2 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施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答:气相色谱仪包括五个部分:(1)载气系统,包括气源、气体净化、气体流速控制和测量;作用:向分析系统提供流动相(载气),并保证其纯度,控制载气的流速与压力,以使其可正常工作。

(2)进样系统,包括进样器、气化室;作用:试样注入进样器中,经气化室瞬间气化为气体,由不断通过的载气携带进入色谱柱。

(3)色谱柱和柱箱,包括温度控制装置;作用:在色谱柱中充满固定相,当载气携组分流经时,由于不同组分与固定相吸附作用大小不同,其保留值不同,从而可将各组分在色谱柱中分离。

温度控制装置用来控制色谱柱温度,以配合流速,组分性质等将组分更好分离。

(4)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器、检测器的电源及控温装置;作用:调节温控装置控制温度,当各组分先后进入检测器时,检测器可将组分浓度或质量变化转化为电信号(5)记录系统,包括放大器、记录仪,有的仪器还有数据处理装置;作用:由于电信号会很小,所以经过放大器,将电信号放大并通过记录仪显示信号,记录数据。

2-20 在一根2m 的长的硅油柱上,分析一个混合物,得下列数据:苯、甲苯及乙苯的保留值时间分别为1,20,,、2,2,,及3,1,,;半峰宽为0.211cm ,0.291cm 及0.409cm,已知记录纸速为1200mm ·h -1,求色谱柱对各种组分的理论塔板数及塔板高度。

解:记录纸速:F=1200mm ·h -1= 301cm ·s -1 统一t R 与Y 1/2的单位:t R1=80s ×301cm ·s -1= 38cm t R2=122s ×301cm ·s -1=1561cm t R3=181s ×301cm ·s -1=30181cm 对组分苯:n 1=5.54()22111⎪⎪⎪⎭⎫ ⎝⎛Y t R =5.54×2211.038⎪⎪⎪⎪⎭⎫ ⎝⎛≈885 H 1=1n L =8852m =2.26mm对组分甲苯:n 2=5.54 ()22122⎪⎪⎪⎭⎫ ⎝⎛Y t R =5.54×2291.01561⎪⎪⎪⎪⎭⎫ ⎝⎛≈1082 H 2=2n L =10822m =1.85mm 对组分乙苯:n 3=5.54 ()22133⎪⎪⎪⎭⎫ ⎝⎛Y t R =5.54×2409.030181⎪⎪⎪⎪⎭⎫ ⎝⎛≈1206 H 3=3n L =12062m =1.66mm2-21 在一根3m 长的色谱柱上,分离一试样,得如下的色谱图及数据:(1)用组分2计算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2)求调整保留时间t ’R1 及t ’R2;(3)若需达到分离度R=1.5,所需的最短柱长为几米?解:(1)对组分2,t R2=17min ,Y=1min ,t M =1min∴ n 2=16 2⎪⎭⎫ ⎝⎛-Y t R =16×2117⎪⎭⎫ ⎝⎛-=4624 (2) t ’R1= t R 1-t M =14mi n -1min=13mint ’R2= t R 2-t M =17mi n -1min=16min(3) α= 1'R2't t R = 1316 n 有效=16R 2 21⎪⎭⎫ ⎝⎛-αα=16×1.52×2113161316⎪⎪⎪⎪⎭⎫ ⎝⎛-=1024 H 有效=有效2n L =2)116(163-m =0.732mm∴L min = n 有效·H 有效=1024×0.732mm=0.75m2-25丙烯和丁烯的混合物进入气相色谱柱得到如下数据:计算:(1)丁烯在这个柱上的分配比是多少?(2)丙烯和丁烯的分离度是多少?解:(1)对丁烯 t R2=4.8min ,t M =0.5min∴分配比 k=M M R t t t -=5.05.08.4-=8.6 (2)R=()0.18.021)1()2(+-R R t t =()0.18.0215.38.4+-≈1.442-26 某一气相色谱柱,速率方程式中A ,B 和C 的值分别是0.15cm ,0.36cm 2·s -1和4.3×10-2s ,计算最佳流速和最小塔板高度。

解:最佳流速 u 最佳=C B =ss cm 212103.436.0--⨯•=2.89 cm 2·s -1 最小塔板高度 H 最小=A+2 BC =0.15cm+2 2103.436.0-⨯+cm=3.99cm2-30 有一试样含甲酸、乙酸、丙酸及不少水、苯等物质,称取此试样1.055g 。

以环己酮作内标,称取0.1907g 环己酮,加到试样中,混合均匀后吸取此试液3uL 进样,得到色谱图。

从色谱图上测得的各组分峰面积及已知的S ’值如下表所示:求甲酸、乙酸、丙酸的质量分数。

解:甲酸:f ’甲酸=甲酸,S 1=261.01 ∴W 甲酸= S A A 甲酸•m m s •f ’甲酸×100%= 13314.8×1.0550.1907×261.01×100%=7.71%乙酸:f ’乙酸= 乙酸,S 1= 562.01 ∴W 乙酸= S A A 乙酸•m m s • f ’乙酸×100%= 1336.72×1.0550.1907×562.01×100%=17.56%丙酸:f ’丙酸= 丙酸,S 1= 938.01 ∴W 丙酸=S A A 丙酸•m m s • f ’丙酸×100%=1334.42×1.0550.1907×938.01×100%=6.14%第三章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3-1 从分离原理、仪器构造及应用范围上简要比较气相色谱及液相色谱的异同点。

答:(1)分离原理:①相同点: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都是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分配。

当流动相中所含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会与固定相发生作用。

由于各组分性质与结构上的差异,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同,从而先后以不同的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来;②异同点:气相色谱的流动相为气体,液相色谱的流动相为液体。

(2)仪器构造:①相同点: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都具有压力表,进样器,色谱柱及检测器;②异同点:液相色谱仪有高压泵和梯度洗提装置。

注液器中贮存的液体经过滤后由高压泵输送到色谱柱入口,而梯度洗提装置则通过不断改变流动相强度,调整混合样品各组分k 值,使所有谱带都以最佳平均k 值通过色谱柱。

(3)应用范围:①相同点: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都适用于沸点较低或热稳定性好的物质;②异同点:而沸点太高物质或热稳定性差的物质难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而液相色谱法则可以。

3-4液相色谱法有几种类型?它们的保留机理是什么?在这些类型的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是什么?答:液相色谱法的类型有:液—液分配色谱法、化学键合色谱法、液—固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离子对色谱法、空间排阻色谱法等。

其中,(1)液—液分配色谱法保留机理是:试样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对溶解度存在差异,因而溶质在两相间进行分配。

分配系数越大,保留值越大;适用于分离相对分子质量为200到2000的试样,不同官能团的化合物及同系物等。

(2)化学键合色谱法保留机理和最适宜分离的物质与液—液分配色谱法相同。

(3)液—固色谱法保留机理是:根据物质吸附作用不同来进行分离,作用机制是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对吸附剂活性表面的竞争吸附。

如果溶剂分子吸附性更强,则被吸附的溶质分子相应的减少;适用于分离相对分子质量中等的油溶性试样,对具有不同官能团的化合物和异构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4)离子交换色谱法保留机理是:基于离子交换树脂上可电离的离子与流动相具有相同电荷的溶质离子进行可逆交换,依据这些离子对交换剂具有不同亲和力而将它们分离;适用于凡是在溶剂中能够电离的物质(5)离子对色谱法保留机理是:将一种(或多种)与溶质分子电荷相反的离子加到流动相中,使其与溶质离子结合形成疏水型离子化合物,从而控制溶质离子的保留行为;适用于各种强极性的有机酸,有机碱的分离分析。

(6)空间排阻色谱法保留机理是:类似于分子筛作用,溶质在两相之间按分子大小进行分离,分子太大的不能今年、进入胶孔受排阻,保留值小;小的分子可以进入所有胶孔并渗透到颗粒中,保留值大;适用于分子量大的化合物(如高分子聚合物)和溶于水或非水溶剂,分子大小有差别的试样。

3-5 在液—液分配色谱中,为什么可分为正相色谱及反相色谱?答:在液—液分配色谱法中,一般为了避免固定液的流失,对于亲水性固定液常采用疏水性流动相,即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这种情况称为正相液—液分配色谱法;反之,若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则称为反相液—液分配色谱法。

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的出峰顺序彼此正好相反。

3-8 何为梯度洗提?它与气相色谱中的程序升温有何异同之处?答:所谓梯度洗提,就是载液中含有两种(或多种)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的程序连续变化改变载液中溶剂的配比极性,通过载液中极性的变化来改变被分离组分的分离因素从而使流动相的强度、极性、PH值或离子强度相应的变化以提高分离效果。

它的作用相当于气相色谱中的程序升温,不同的是,k值的变化是通过流动相的极性、PH值或离子强度的改变来实现的。

而气相色谱的程序升温是按预定的加热速度随时间作线性或非线性的增加,是连续改变温度;相同的是它们的作用都是通过改变被分离组分的分离因素,提高分离效果。

第八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8-2 何谓锐线光源?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为什么要用锐线光源?答:所谓锐线光源就是能发射出谱线半宽度很窄的发射线的光源;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由于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很小,要测量这样一条半宽度很小的吸收线的积分吸收值,就需要有分辨率高达五十万的单色器。

这在目前的技术情况下还很难做到。

使用锐光源,可以通过计算峰值吸收系数代替积分吸收。

8-6 石墨炉原子化法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与火焰原子化法相比较,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答:石墨炉原子化法的工作原理为:它是利用电流直接加热石墨炉以达到高温(2000~3000℃)使被测元素原子化的方法。

它在原子化过程中采用直接进样和程序升温排除干扰并且使被测元素原子化。

与火焰原子化相比:优点:(1)最大优点是注入的试样几乎可以完全原子化。

特别是对于易形成耐熔氧化物的元素,由于没有大量氧存在,并由石墨提供了大量碳,所以能够得到较好的原子化效率。

(2)原子在光路中的停留时间长,绝对灵敏度高。

而火焰原子化法基态原子在光路中停留时间短,部分基态原子在火焰冷区域会重新结合成单氧化物,单氢氧化物和双金属氧化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