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希贵教育思想

李希贵教育思想

李希贵:有思想的人生从读书开始
钟宇
李希贵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中写道:“有思想的人生是从读书开始的,因为我真正的学习生活从读书开始,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从读书开始。

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


读书让人有思想
李希贵以自己的成长经历培养学生,也培养儿子。

他的儿子在学习阶段,语文成绩一直十分优秀。

李希贵十分注重培养儿子的阅读能力。

“他自己的阅读涵养、积累和感悟,能提高他的语文成绩。

”李希贵说。

孩子在他的指点下,阅读了大量适合他们年龄、年级的图书,“我书架的书在不断地减少,他们书架上的书在不断地增加,当他们买的书不能满足需求的时候,就把我的书也偷偷地拿到他们的书架上,有些还写上了他们的名字”。

儿子读初一时,李希贵让他写下“你最喜欢的书及其理由”。

儿子给出的答案是:《纸牌的秘密》——以引人入胜的童话式故事将人引入最原始的哲学思考;《伊豆的歌女》——细腻的叙述、缠绵的感情,让人产生一种奇妙的共鸣;《唐宋名家词选》——偏重大家而稍有遗珠之憾;《雍正王朝》——将复杂的官场揭露得一览无遗;《苏菲的世界》——很好的哲学启蒙书;《契诃夫精选集》——深刻的讽刺,特别是短篇小说;《戴高乐传》——略带感情地公正评价了伟人的一生。

其中的《戴高乐传》,这个初一的小孩先后买了3个不同的版本,“比照着读,而且能找出同样一场战争,这本传记写得比较好,那本传记写得有问题”。

李希贵认为,读书不只是长知识、学谋略,更多的是跳出书本,形成一种明辨是非、独立思考的能力,读书让人有思想。

要有思想地读书
一名学生在中小学阶段阅读多大量的文字是可行的、合适的呢?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语文出版社《书法》教材顾问柳斌说:“每天课外读一篇千字文,应该是个基本的要求。


如何阅读常常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

李希贵向老师和家长们提了几点建议。

他反对从成人的视角出发为孩子们选择读物,主张给不同年龄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图书。

他借用卢梭的话说:“儿童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

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蠢的。

”他举例说,把朱自清的名篇《匆匆》《春》这些成人喜欢的文章编到小学教材里,就是没有从儿童角度出发的表现。

他对小学生的一次调查表明,他们并不喜欢《匆匆》和《春》之类的名篇。

“小学生需要的是大量的故事书、历险记和童话。

”他说,“我们喜欢不等于孩子喜欢。

九年制课标修订之前,我们课标推荐的那些书,哪一本是学生喜欢的呢?
几乎没有。

为什么?因为是我们成人的视角。


一些家长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读书,但李希贵说,他至今还没有发现不喜欢读书的孩子,“他们不喜欢读书,是因为不喜欢大人们给他的书,我们从小要培养孩子一种意识,就是要有思想地读书,不能有什么就读什么,更不能…尽信书‟”。

要有思想地教语文
李希贵在山东高密四中任教时,有一年,高一新扩建的两个班没有语文老师,“当同学们感到实在太枯燥的时候,老师就把他们放到阅览室里读书,或者把图书馆
的书借到教室里来。

”学生们靠自学过了一个学期。

让语文老师们感到惊讶又尴尬的是:这两个班期末考试的语文成绩,并不比其他平行班差,在阅读题目和写作上的表现,比其他班还要略胜一筹。

李希贵说,这件事情使得他开始思考:语文老师到底在干什么?我们在课堂上付出的汗水和努力到底能起什么作用?
李希贵在山东潍坊工作期间做了一次小规模问卷调查,他请41名学生回答:在中学的语文学习中,对你帮助最大的是什么?答案五花八门,如“自己登上讲台讲了一节语文课”“当校刊的编辑”“积累了300首宋词,看完了《家》《春》《秋》”等。

“但是在所有的答案里边,没有一个提到是因为老师教得好。

”李希贵说。

1996年,李希贵让刚上初中一年级的儿子和初中四年级的侄女,参加了高三上学期的语文期末考试,他们分别获得了82分与85分的成绩,而高三年级的平均分是84.5分。

李希贵至今还保存着那两份试卷。

后来,他又让儿子在初三的时候参加了一次高考,语文成绩是122分。

李希贵开始思考,语文教学该如何进行?1996年,这位山东高密一中的校长启动了语文教学的改革:把常规的语文课由每周6节,改成2节由老师在课堂上讲授教材,4节由学生进入阅览室自主阅读。

为此,高密一中专门建了一栋能同时容纳1600人的“自修楼”。

这场改革带来的效果是:学生们的语文成绩在潍坊市遥遥领先,而且带动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李希贵说,由此我感觉到,语文学科的基础就是阅读,如果没有阅读作为基础的话,孩子们的其他能力是很难得到提升的。

他相信,阅读的力量能够影响孩子终身。

而教师更应该有思想地教语文。

李希贵认为,无论是语文教师,还是想要贯彻落实语文教改的校长和教研人员,都要从读书开始,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并且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实践,让阅读成为推动语文教学改革源源不断的能量。

李希贵说:“一个人的未来取决于他读不读书、读什么样的书。

一位教师能走多远,取决于他能否独立思考。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不读书,不能不思考。

坚持读书,勤于思考,我们才能始终像儿童那样,睁大眼睛看世界,才能不断有新的发现。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