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防爆防火安全知识1、粉尘爆炸的过程是怎样形成的?答:粉尘爆炸大致有三步发展形成过程:一是悬浮粉尘在热源作用下迅速地被干馏或气化而产生出可燃气体;二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燃烧;三是粉尘燃烧放出热量,以热传导和火焰辐射方式传给附近原来悬浮着的或被吹扬起来的粉尘,这些粉尘受热气化后使燃烧循环持续进行下去,随着每个循环的逐项进行,其反应速度也逐渐增大,通过激烈的燃烧,最后形成爆炸。

2、火灾使人致命的最主要原因是窒息死亡。

3、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助燃气体)的混合物,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到足以起爆的火源才能发生爆炸。

这个可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该爆炸物的爆炸上限。

4、锅炉的三大安全附件分别是安全阀、水位表、温度计。

5、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是压力急剧升高。

6、建筑物起火后几分钟内是灭火的最好时间为5-7分钟。

7、使用水剂灭火器时,应射向火源底部位置才能有效将火扑灭。

8、能够产牛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为爆炸上限。

9、在灭火器型号中灭火剂的代号:(P ) 代表泡沫灭火剂;F代表(干粉) 灭火剂;T代表(.二氧化碳) 灭火剂;Y代表(l211 ) 灭火剂。

10、火灾按着火可燃物类别,一般分为五类:可燃气体火灾;可燃液体火灾;固体可燃物火灾;电气火灾;和金属火灾。

11、扑救火灾一般有三种方法:隔离法是将可燃物与火隔离;窒息法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冷却法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12、在企业生产环境中,做好防火工作的主要措施有:建立健全防火制度和组织;加强宣传教育与技术培训;加强防火检查,消除不安全因素;认真落防火责任制度;配备好适用的、足够的灭火器材。

13、火灾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有毒气体中毒;缺氧、窒息;烧伤致死;吸入热气。

14、火灾蔓延的三种方式是: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

15、爆炸的破坏形式有:直接的爆炸作用、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火灾三种。

16、扑火火灾后要对火场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消除余火和阴燃,排除险情和隐患,防止复燃。

17、爆炸可分为三类: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原子爆炸。

18、夜间装卸易燃易爆物品时,不准使用明火灯具,应该使用防爆灯具。

19、液化石油气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原因:(1)总阀门松动,引起大量漏气。

(2)减压阀门未上紧或拆装减压阀时里面的胶圈脱落。

(3)输气管没有定期检查,导致老化漏气。

(4)用户违章操作引起大量漏气,如:乱摇气瓶,放倒,气罐倒置使用,拿热水加温等。

(6)用户私自倾倒液化石油气内的残液。

(7)其它制度不严,管理不善。

20、电线走火时将如何处置?A、首先切断电源再将火线路割断扑灭;B、切忌用水扑救以免触电;C、可使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

21、浓烟的危害浓烟含有微粒子碳元素CO、CO2等有毒气体,其上升速度每秒3.0至5.0M,横向扩散0.5至1.0M,浓烟吸入百分之四,二至三分钟就会产生休克、窒息而死亡。

22、灭火器的种类及使用方法(1)泡沫灭火器:适用AB类火灾,主要应用于加油站、停车场、化学品仓库等,不适用C 类、E类火灾,带有电、气等场所不宜使用。

(2)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BC类火灾,特点:灭火后无残留,主要用配电房、计算机房、精密仪器间等需要特别保护的场所,不适用A类火灾,灭火器较重,使用时应防止冻伤手。

(3)干粉灭火器:分为ABC、BC和D类干粉三种,BC干粉不适宜普通固体物质火灾,现广泛使用ABC干粉、适用于ABC及带电类火灾。

干粉ABC分三种:a、车用型ABC干粉;b、公共型ABC干粉;c、家用型ABC干粉。

D类干粉适用于扑灭烷基铝等金属催化剂的火灾。

使用方法:a、拔掉保险销;b、喷嘴(管)朝向火的底部,压下阀门即可喷出。

每三个月检查一次压力表(1.2MPA)公共型每年应定期维护保养(家用灭火器五年维修一次)。

23、爆炸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1)爆炸性物质:能与氧气(空气)反应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气体:氢气,乙炔,甲烷等;液体:酒精,汽油;固体:粉尘,纤维粉尘等。

)(2)空气或氧气。

(3)点燃源:包括明火、电气火花、机械火花、静电火花、高温、化学反应、光能等。

24、防火防爆的一般安全基础知识是什么?(1)从事生产易燃易爆作业的人员必须经主管部门进行消防安全培训、考试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2)要严格贯彻执行企业制定的防火防爆规章制度,禁止违章作业;(3)严禁在从事易燃易爆作业(生产、使用、运输、储存)时或易燃易爆储存场所吸烟或乱扔烟头;(4)使用、运输、储存易燃易爆物品时,一定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5)在工作现场动用明火,须报主管部门批准,并做好安全防范工作;(6)不要将能产生静电火花的电子品(传呼机、手机等)带入易燃易爆危险场所;(7)对于车间内配备的一般防火防爆器材,应学会使用,并不要随便挪用。

25、硫化氢:硫化氢是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有剧毒。

爆炸极限:4%—46%,最高容许浓度10 mg/m3。

当浓度达到1000 mg/m3时,可出现闪电型死亡。

溶解于水、乙醇当中。

危险特性:硫化氢易燃,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他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26、苯是有机化合物,在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有甜味的透明液体,并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

爆炸极限:1.2%—8.0%;最高容许浓度:40 mg/m3。

不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危险特性:苯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容易产生和聚集静电,有燃烧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27、氨(NH3):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相对密度(空气=1)0.6,爆炸极限:15.7%—27.4%;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30 mg/m3;溶于水、乙醇、乙醚。

危险性:氨易燃,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遇明火发生爆炸。

28、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气体。

相对密度(空气=1)0.97,爆炸极限:12.5%—74.2%;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30mg/m3。

危险特性:一氧化碳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29、氮气(N2)氮气是无色无臭气体。

相对密度(空气=1)0.97,爆炸极限:12.5%—74.2%;溶于水、乙醇。

30、有限空间作业为进入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炉膛、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等封闭、半封闭设备及有毒气体可燃气体有可集聚的场所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票”有效期不超过24小时,装置全面停车检修期间,经全面检查合格后,“有限空间作业票”有效期不超过72小时。

作业期间如果条件发生变化,应停止作业,重新办理“有限空间作业票”31、有限空间作业基本条件:氧气浓度19%(V/V)-23%(V/V);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浓度应小于其与空气混合爆炸下限的10%(LEL);使用色谱分析等分析手段时,被测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V/V)时,其被测浓度应小于0.5%;当被测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小于0.2(V/V)%;CO 浓度小于30mg/m3;硫化氢浓度必须小于10mg/m3;32、固定用火区必须具备:(一)边界外五十米范围内不准有易燃易爆物品;(二)制定固定用火区域管理制度,指定防火负责人。

(三)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四)设有明显的“固定用火区”标志,并标明用火区域界限。

(五)建立应急联络方式和应急措施。

审批后的固定用火区域主管部门应定期对其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33、临时用火是指在生产区域内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明火作业。

主要包括:(一)电焊、气焊、钎焊、塑料焊等焊接切割(二)电热处理、电钻、砂轮、热煨管、风镐等及临时用电作业;(三)喷灯、火炉、电炉、喷砂、熬沥青、炒沙子、黑色金属撞击等明火作业。

(四)机动进入正在生产的炼化装置、在生产区域内设置自带动力源的发电机和自带动力源的空气压缩机。

34、一级用火:(1)处于生产状态的工艺生产装置区(爆炸危险场所以内区域);(2)各类油罐区、可燃气体及助燃气体罐区、有毒介质区、液化石油气站;(3)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助燃气体及有毒介质的泵房与机房;(4)可燃液体和气体及有毒介质的装卸区和洗槽站;(5)工业污水场、易燃易爆的循环水场、凉水塔和工业下水系统的各种井、池、管道等(包括距上述地点15米以内的区域);(6)危险化学品库、油库、加油站等;(7)储存、输送易燃易爆液体和气体的容器、管线。

35、二级用火:(1)装置停车大检修,工艺处理合格,经厂组织检查认定后,可以按二级用火管理;(2)运到安全地点并经吹扫处理用火分析合格的容器、管线;(3)爆炸危险场所区域以外的场所用火;(4)在生产厂区内,不属于一级用火和特殊用火的其它临时用火。

36、特殊用火:在带有可燃、有毒介质的容器、设备和管线上不允许用火。

确属生产需要必须用火时,按特殊用火处理。

特殊用火必须经厂级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及用火单位对所从事的作业共同进行风险评价,制定可靠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及应急计划后方可用火。

36、特殊用火作业票及“一级用火作业票”有效时间不超过8小时,二级“用火作业票”有效时间不超过72小时。

37、节假日期间一般情况下不允许从事用火作业,如生产需要必须用火时,须将用火作业等级相应提高一级。

38、用火作业监护一般由二人担任。

车间和施工单位各派一人,以车间人员为主。

车间应指派熟悉用火现场情况人员做监护人。

39、用气焊(割)动火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气瓶间距不小于5米,且乙炔气瓶严禁卧放,二者与动火作业地点均不小于10米,并不准在烈日下暴晒。

风力五级以上应停止室外的高处用火,六级以上停止室外一切用火。

40、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工艺、设备或者储存方式、设施;(二)工厂、仓库的周边防护距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三)有符合生产或者储存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四)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五)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

41、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危险特性分为8类:第1类爆炸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有毒品;第7类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品。

42、在爆炸性粉尘环境中粉尘应分为下列四种。

(1)爆炸性粉尘:这种粉尘即使在空气中氧气很少的环境中也能着火,呈悬浮状态时能产生剧烈的爆炸,如镁、铝、铝青铜等粉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