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心理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外心理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外心理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心理理论在近十多年来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主题,也已经有了一些成果。

本文通过回顾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心理理论的有关文献,着重心理理论的界定、主流理论、影响因素、相关研究,以期对心理理论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心理理论;理论论;模块论;模拟论;影响因素
心理理论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热点,研究对象已经涉及到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研究范式和方法不断变化,研究视角从特殊群体转向正常群体,并且已经注意到心理理论与其他心理机能之间的潜在关系,同时也十分关注心理理论的文化间和种间差异的研究。

1.心理理论概念的源起与界定
当前关于心理认识的研究热潮始于premack和woodruff(1978)对黑猩猩进行的研究。

他们在这篇名为《猩猩是否拥有心理理论》的论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心理理论的概念。

这里的心理理论意指推测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

这种能力实质上是一个推理系统,通过这一系统可以对不可直接观测到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测,从而对他人的行为作出预测,因而,可以把这一推理系统看做一个“理论”。

现在比较被大家认同的定义是: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对他人心理状态以及他人行为与其心理状态的关系的推理或认知。

[1]
2.心理理论的解释理论
研究者们试图为心理理论的有关观察事实与实验事实提供心理
学的理论解释,于是,出现了许多相互竞争的心理理论的解释理论。

2.1理论论(theory theory)
“理论论”是对儿童发展着的心理理论的一种理论解释(或者说是对儿童关于心理生活的认识的一种解释性理论)。

其核心论点是:儿童对心理(mind)的认识或理解本质上是像理论的,具有与一般科学理论同样的基本特征。

其中两个主要的假定是:(a)成人(或科学家)和某一年龄儿童利用一种内聚性的概念框架预测和解释他人的动作和思想;(b)这种心理理解的发展的机制是一种“理论形成”过程,遵循与任何科学理论的建构同样的过程。

2.2模拟论(simulation theory)
模拟论的假设是:儿童具有一定的心理资源来扮演角色使得自己处于他人的立场,模拟他人的行为。

该理论认为儿童是通过模仿来了解他人的心理,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的心理,然后通过激活过程把这些有关心理状态的知识概化到他人身上。

激活过程就是指儿童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从而体验他人的心理活动状态。

模拟论强调心理模仿过程在获取社会认知知识与技能中的重要性[2]
2.3模块论(modularity theory)
该理论认为,儿童先天存在的模块化机制在神经生理上达到成熟时,便获得对心理状态的认识,即影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是神经成熟,而不是来自理论的修正。

经验只不过在身体成熟期间,对几个心理理论起着某种触发作用。

3.研究现状
随着研究者对心理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心理理论发展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广,所涉及的年龄范围也逐步放宽,但心理理论研究的核心年龄阶段在很长的时间里依然是儿童早期,此年龄段的研究成果也最为丰富。

目前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地显示:二、三岁时,儿童已经牢固地掌握了“愿望”理解;四、五岁时,儿童能理解他人的信念和白谎(white lie),在六、七岁时,儿童开始理解二级错误信念;儿童在11岁左右才可以通过失言(faux pas)任务。

刘俊升,周颖和桑标(2008)以52名3~5岁幼儿为被试,考查了母亲处理亲子冲突的方式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儿童的母亲,其处理亲子冲突的方式有所差异,隔离处理方式与儿童在心理理论任务上的得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3]
4.成人心理理论的影响因素
儿童心理理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语言,同伴交往和文化环境。

而已有的关于成人心理理论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有执行功能,语言,社会技能等。

4.1成人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
german和hehman(2006)的研究通过控制心理理论任务中执行功能的需求,以分离执行功能在心理理论任务中的作用,发现随着执行功能需求的增加,青年和老年被试的心理理论成绩均下降,且老年人的成绩下降更明显。

4.2成人心理理论与语言
pyers和senghas(2009)试图揭开成人心理理论与语言关系的面纱,他们以尼加拉瓜聋人为研究对象,由于尼加拉瓜聋人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才开始使用其自创的一种全新的语言——尼加拉瓜手语,并且由后人创造出了更复杂的尼加拉瓜手语。

由此,研究者可将语言能力从生活经验中区分出来,并以此为契机,在历时两年的时间里,考察了尼加拉瓜的成年聋人(最先创造和使用尼加拉瓜手语)和青少年聋人(创造并使用更复杂的尼加拉瓜手语)的错误信念理解能力以及用手语复述视频片段时涉及心理状态词汇的情况。

结果表明,在儿童阶段就掌握最原始的尼加拉瓜手语的成人很少使用涉及心理状态的手语,且不能很好理解错误信念,但两年之后,在他们掌握了更复杂的尼加拉瓜手语(即语言能力提高)后,错误信念理解的成绩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说明对成人至少是聋成人而言,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心理理论能力,语言的学习是拥有成熟心理理论的关键。

4.3成人心理理论与社会技能
paal和bereczkei(2007)认为心理理论在社会生活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心理理论在促进人际合作的同时,又是人们操纵他人以达成自己目的的前提。

他们以20~25岁的大学生为对象,通过心理理论任务和自陈量表考察成人的心理理论水平与合作能力、权谋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心智解读(mindreading)能力与其合作倾向存在相关。

良好的心智解读能力对人际交往中的各种信息起协调作用,这对于成功的人际合作是
必不可少的。

但研究并没有发现心理理论与权谋的相关,可能有两点原因:权谋者的情感解读能力欠缺但认知解读能力高于常人;或者其心智解读能力不低于常人,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缺乏这种认识他人信念的愿望和动机。

可以发现,这些研究都采用了相关分析的方法来探究心理认识与社会技能间的关系,但无法解答心理理论与社会技能孰因孰果的问题。

一方面,语言和社会经历都会在心理认识发展中起作用,如果这是对的,则一些社会技能的发展很可能要先于心理认识中一些方面的发展;但一些类型的社会互动显然需要心理认识,如果这是正确的,那么心理认识某些方面的发展应限于某些社会技能的发展。

5.不足与展望
心理理论的研究是继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元认知的研究之后,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三个主要的浪潮,目前在儿童认知发展研究领域中居于主导地位研究倾向。

虽然,心理理论的研究仍然有诸多不足,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日益深入的研究,相信心理理论一定会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premack d, woodruff g. does the chimpanzee have a theory of mind? [j]. the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1978 [2]李小晶,李红,胡朝斌. 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现状和发展[j]. 中国临床康复,2005
[3]刘俊升,周颖,桑标. 母亲处理冲突方式与儿童心理理论发
展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