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强地质灾害应急值守,准确报送地灾应急信息

加强地质灾害应急值守,准确报送地灾应急信息

大同市国土资源系统地质灾害防治管理骨干培训授课提纲加强地质灾害应急值守准确报送地灾应急信息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授课人:应急保障科科长王建国各位领导、同志们:按照2015年度大同市国土资源系统地质灾害防治管理骨干培训方案及培训计划安排,下面由我和大家共同学习一下地质灾害应急值守、地质灾害信息报送和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地质灾害应急值守近几年,我们大同市国土资源系统在应急值守工作中,我感觉基本建立起硬件体系、制度体系、队伍体系,也基本履行了“平时值守”与“战时应急”的工作职能。

要做好应急值守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抓好。

(一)设置应急值守场所做好应急值守工作,要加强值班室建设,不断提高值班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可将日常值班、节日值班、特殊时期值班(汛期值班)统一整合,固定值班场所,值班室内必须配备有内外线都可用的值班电话,内外网都可用的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值班桌椅、文件资料柜,以及供值班人员休息用的单人床等,并在值班室悬挂相关的制度栏和门牌。

(二)建立应急值守制度值守应急总的要求就是要做到以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为重点;以减少突发事件的危害和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全面工作的正常运转为宗旨;以树立高度值守意识、坚守岗位、快速稳妥、不扩大事态、消除社会影响为基本原则;以做好协调督促工作、掌握进展情况,将所有原始材料整理成卷,在最短的第一时间内准确无误的报告领导和上级部门为目标。

具体讲,要建立并坚持好八项工作制度:一是应急值守实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二是应急职守信息报告制度;三是应急值守记录制度。

建立规范的值班记录簿;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应将发生的事项和处理情况在值班记录簿上作详细记载,记录应字迹清楚、要素齐全、详略得当;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应按时间顺序详细记录处置过程;值班记录必须准确、及时、简明、完整;根据领导的指示意见,作好协调督促工作、掌握进展情况,将所有原始材料,整理成卷;值班记录簿须编号归档。

四是应急职守交接班制度。

值班人员交接班实行无缝隙交接,当班的事务原则上要处理完毕,未处理完毕的事务要履行交接班手续,说明已办和待办事项,保证值班工作正常、连续运转。

五是应急值守通报制度。

定期通报本系统或行政区域内值班工作情况。

六是“月报告”、“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每月25日前将当月发生的地质灾害统计后以月报表的形式逐级上报。

在重要活动、重大会议、节假日及防火期、防汛期等特殊敏感时期,按照通知要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七是地质灾害速报制度。

险情、灾情发生后1小时内电话报告,电话报告要说明时间、地点、事件、事态大体判断、趋势等基本情况;2小时内书面报告,书面报告要做到基本事实清楚、信息要素齐全,如尚未完全掌握有关情况的可先报初步情况,后跟踪续报事态发展、应急处置、原因分析、下步工作等事项。

八是应急值守责任追究制度。

对重要社会信息特别是紧急重大情况反映不及时、不准确,漏报、瞒报,致使上级党委、政府不能及时、准确掌握有关情况并进行决策的,将进行通报,情况严重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说到这儿,我举个例子:2014年3月1日,晋城市泽州县晋济速公路岩后隧道发生两辆运载甲醇汽车相撞,甲醇泄露燃烧引发隧道内23辆危险化学品和31辆拉煤车爆炸燃烧,导致40人死亡、12人受伤、42辆车烧毁,直接经济损失8千多万元,事故调查处理报告大家从网上都能看到。

国务院调查组经过核实认定,这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

先后对山西省、河南省对应相关人员追究刑事责任33人,党政纪、行政处分33人,并责成山西省政府向国务院作出深刻检查。

撇开晋城市市长、高速公路管理局局长、泽州县县长、交通运输局局长及分管领导等接受党纪、政纪处分不说,光说一下看似与事故无关的一个人,晋城高速公路信息监控中心值班班长许珊珊,仅仅因没有及时报告事故情况、延误救援、玩忽职守而被执行逮捕。

这就是值守期间没有履职到位、责任意识不强的后果。

因此我们的值守人员在值守期间一定要尽职尽责,严禁在值守期间喝酒。

(三)明确值守人员职责应急职守带班领导基本职责1、负责处置应急值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2、负责指挥、检查、指导、督促值班工作;3、带班期间,原则上不得离开本辖区活动,手机应24小时保持畅通;4、遇有突发事件,重大紧急情况发生,在对应分管领导不在的情况下,带班领导应立即赶赴现场处置。

及时掌握突发事件情况,督促相关部门按规定上报突发事件信息;5、带班领导若需外出、不能带班时,由领导之间沟通、协调相关代班领导,并通知值班室。

应急职守值班员基本职责1、全时守听电话、接收传真,掌握上下级、市(县区)内外有关重大情况和重要动态信息;2、突发事件发生时,在第一时间内提出拟办意见;3、传达办理领导指示意见,回馈落实情况,跟踪了解突发事件最新动态;4、办理有关信息报送事项;5、收集整理资料,做好值班记录;6、负责协调、督促、指导下级单位的值班、值守工作。

近几年,我们大同市国土资源局,为了更好做好应急值守工作,每天安排1名局领导负责应急值守带班,认真处置应急值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从全局科室抽调了8人轮流值班,每日都有1名作风优良、精通业务、严守纪律的同志担任应急值班工作,做到“四个熟悉”,即熟悉应急预案、熟悉应急报告与处置流程、熟悉辖区基本情况、熟悉全系统通信联络方式,基本落实了应急值守的相关制度。

二、地质灾害信息报送信息报送工作是应急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按照“有事报事、无事报平安”的要求,切实做好值守应急信息报送工作。

一是要畅通信息报送渠道。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人员、隐患点巡查人员、当日带班领导、当日值班人员要24小时手机开机,为工作方便,要建立内部QQ群、微信群,值班电话、传真、应急值班平台系统要经常检修,时刻保持各种联络畅通无阻。

保证有关信息和通知能快速发送到单位、个人,确实要落实好“电话到村、短信到人”的相关要求,及时将预警信息传达到每一名隐患点巡查人员和每一户农户。

二是要落实信息报送要求。

1、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要迅速主动了解现场情况,立即将有关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

紧急情况下,可先通过电话口头报告,并在1小时内报送书面信息;2、对于一些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对象、敏感地点、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较大以上突发事件的,要边报告、边跟踪续报,直至有关事情处理完毕;3、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要与事发现场建立固定联络渠道,及时掌握现场处置情况,续报重要信息,并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及时进行终报;4、紧急重大情况报告,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必须高度重视,亲自过问,确保紧急重大情况能及时上报;5、对重要社会信息特别是紧急重大情况反映不及时、不准确,漏报、瞒报,致使上级党委、政府不能及时、准确掌握有关情况并进行决策的,将进行通报,情况严重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6、在重要活动、重大会议、节假日及防火期、防汛期等特殊敏感时期,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周末值班实行“日报告”制度。

三是要规范信息报送内容及时限。

1、地质灾情信息报送的主要内容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含失踪)、造成的经济损失、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和发展趋势等,提出应采取的措施及下一步防范工作的建议。

2、地质灾害信息报送时限:(1)发生特大型、大型、中型地质灾害,乡(镇)国土所应在1小时内速报乡(镇)人民政府、县国土资源局,同时越级速报市国土资源局,并根据灾情进展,随时续报,直至处置结束。

(2)发生小型地质灾害后,乡(镇)国土所应于6小时内向县国土资源局、县政府报告,并由县政府在6小时内直接速报大同市国土资源局,并负责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

对一时无法及时了解地质灾害详情的应先以电话形式口头上报,待了解清楚情况后再补报有关文字材料。

决不允许以灾情未全面掌握为理由拖延不报,也不允许以灾害尚在调查中为由,故意迟报、漏报甚至瞒报。

近两年信息报送不及时,出现信息倒流现象案例很多,比如同政办函[2014]19号文件,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3年以来四起信息“倒流”情况的通报中讲到的案例。

第一起:2013年4月28日12时40分左右,大同县境内高速公路发生一起甲醇车侧翻事故。

14时25分,高速交警向大同县政府报告,16时20分,高速交警向省公安厅报告,17时10分,省厅向省政府报告。

18时06分,市政府接到省政府《值班要情》,出现信息“倒流”。

在市政府的追问下,直到28日21时32分,市政府才接到大同县事故情况说明,信息迟报7小时52分。

第二起:2013年6月9日13时15分,灵丘县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市交通局上报省交通厅,未向市政府值班室报告。

10日13时40分,市政府接到省政府《值班要情》,出现信息“倒流”,在市政府的追问下,10日20时35分才接到灵丘县和市交通局的事故情况说明,信息迟报29个小时。

第三起:2013年6月29日10时10分,市民政局将我市浑源县发生洪灾的灾情信息上报省民政厅,未向市政府报告。

6月29日13时29分,市政府接到省政府《值班要情》,出现了信息“倒流”。

通过追查,直到29日18时左右,市民政局和浑源县政府才向市政府报告了情况,信息迟报约7个小时。

第四起:2014年3月14日,天镇县5名学生经市疾控中心确诊为麻疹病例,市教育局在未向卫生部门沟通的情况下于3月14日上午11时50分将天镇县麻疹疫情信息上报了省教育厅,而没有向市政府值班室报告,省教育厅随后上报了省政府,李小鹏省长作出批示,专门过问此事,而市政府办公厅、应急办还都未收到报告,这是一起典型的错报漏报事件,造成了严重的信息“倒流”,影响了政府正常的工作秩序。

上述发生的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倒流”事件,暴露了部分县区政府和市直部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山西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学习不认真,对信息报送重要性认识不足、程序不清,对应急管理工作责任感不强、工作不深入、不扎实,对事故情况研判不准,最终导致信息漏报、错报,发生信息“倒流”的情况。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必须在事件发生1小时内将情况报市国土局及市委市政府值班室,并及时续报事态进展和处理情况,信息报送要注重“快报事实、慎报原因”的原则,第一次报报告只需上报发生的时间、地点、初步了解的情况,而事件的经过、原因、危害程度、可能引发的后果等问题可以在核实清楚后再续报。

三、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是在地质灾害应急准备充分,按照预先编写的“处置预案”进行的,处置中要遵循“先避险、后抢险,先救人、再救物,先救灾、再恢复”的原则。

(一)地质灾害等级划分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按其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Ⅰ级)、大型(Ⅱ级)、中型(Ⅲ级)、小型(Ⅳ级)四级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