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3
3
本制度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3
崩塌。降雨、融雪、河流、洪水、地震、海啸、风暴潮等自然因素,以及开挖坡脚、爆破、修筑水库等人为因素,都有可能诱发崩塌。
崩塌会损害农田、厂房、水利设施和其他建筑物,导致人员伤亡。铁路、公路沿线的崩塌,会造成交通堵塞、车辆损毁、行车事故。
本预案由安全生产委员会提出。
本预案起草主管部门:质量安全部
本预案主要起草人:
本预案2014年07月发布。
批准页
实施要求:
《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经安全生产委员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公司各部门、项目部应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遵照总体预案的要求,做好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的编制工作,建立完备的应急组织机构和应急保障机制,形成科学、规范、统一的符合实际需要的应急预案体系,为公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可靠保证。
d)负责施工现场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及灾后恢复;
e)受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委托,发布相关信息,向业主项目部、所在地政府报告信息;
f)按照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分级落实责任,开展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现场应急救援办公室的的职责:
a)负责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的日常工作;
b)施工项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协调和监查落实工作;
结合地方政府发布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生产实际,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辨识,全面排查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同时做好防滑桩、 护坡、挡渣墙、截排水系统等防护设施的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其正常发挥作用。
发现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或地质灾害监测数据发生突变,以及附近地区发生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后,项目部应当聘请专业评估机构进行全面的地质灾害风险分析, 并提出风险分析评估报告,明确防范治理方案。
2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是:
a)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急性传染病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人民群众的基础作用;
b)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统一领导和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委会组织协调下,项目部负责本项目有关地质灾害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企业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建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
e)Ⅰ级(特别重大事故)
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f)Ⅱ级(重大事故)
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g)Ⅲ级(较大事故)
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定期组织全体人员重点强化地质灾害防范和临灾避险技能培训,重点强化地质灾害防范和临灾避险技能培训。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地质灾害应对专业技能培训,重点在生命搜救、装备使用、专业协同等方面组织开展培训工作,确保地质灾害发生后及时投入抢险救援,最大程度减少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
6
预警等级
根据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对地质灾害预警级别划分为5级,依据施工现场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由低到高划分,依次用蓝色、绿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地面沉降。造成地面沉降的自然因素是地壳的构造运动和地表土壤的自然压实;人为的地面沉降广泛见于一些大量开采地下水的大城市和石油或天然气开采区。地面沉降的危害是毁坏建筑物和生产设施,不利于建设事业和资源开发,造成海水倒灌,使土壤和地下水盐碱化。
4
根据突发事件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依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综合应急预案》、《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项目施工现场综合应急预案》,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a)Ⅰ级为可能性很小;
b)Ⅱ级为可能性较小;
c)Ⅲ级为可能性较大
d)Ⅳ级为可能性大;
e)Ⅴ级为可能性很大。
其中3级在预报中为注意级;4级在预报中为预警级;5级在预报中为警报级。
预警发布
现场应急救援办公室收到施工现场关于地质灾害信息后,做好记录,报告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总指挥。总指挥了解预警信息的情况,必要时到现场了解情况,判断地质灾害的性质,判定是否发布预警并确定预警等级。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地面塌陷的主要危害是破坏房屋、铁路、公路、矿山、水库、堤防等工程设施,造成房屋倒塌、道路中断、水库漏水、大坝和堤防陷落开裂等。严重了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地裂缝”地面裂缝的简称。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地裂缝常常直接影响城乡经济建设和群众生活。严重了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Q/XZSJ
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XZSJ-212.111-2014
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2014-06-30发布
2014-07-01实施
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发布
目
前
本预案是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应急预案体系文件之一,编写格式和规则,遵照AQ/T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水建管[2006]202号《水利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精神和要求编写。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 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AQ/T9002-2006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1
本预案适用于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各项目部地质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
h)Ⅳ级(一般事故)
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本事故中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5
5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成员如下:
总 指 挥:项目经理;
副总指挥:项目总工程师;
项目副经理;
项目副总工程师;
成 员:项目部所属各部门负责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2014年06月30日
地
1
1
为贯彻落实国家应急管理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加强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全面提高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能力,正确、有效、快速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和影响,保障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制度》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6
6
合理选择工程生活办公营地。项目部生活办公营地应当选择在地形平坦开阔,水、电、路易通入的区域;选择在历史上未发生过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 塌陷、地面沉降及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地区;远离冲沟沟口、弃渣场、贮灰场、废石场以及尾矿库(矿区);避开不稳定斜坡和高陡边坡;不宜紧邻河(海、库)岸边、地下采空区诱发的地表移动范围。
现场应急救援副总指挥:负责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协助总指挥做好应变的各项组织工作。
现场
a)统一领导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与救援,指挥开展应急响应;
b)负责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与修订;
c)负责协调、成立由施工项目部为主要力量的各现场应急救援专业小组。并根据应急方案的具体要求,确定成立现场应急救援专业小组的数量;
现场应急救援办公室
现场应急救援办公室人员如下:
主任:安全科负责人;
成员:专职安全员。
现场应急救援专业小组
现场应急救援专业小组的组长和成员由项目部、施工队和专业班组的人员担任。
5
现场应急救援总指挥的职责:负责全面组织指挥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协调应急工作,做好事故现场应急措施,并将应急事故发展情况汇报有关领导、部门。
c)组织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范围的调查和确定,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和科普知识的培训工作;
d)地质灾害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
e)负责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工作;
f)协助应急处置;
g)实施预案的演练,掌握急性传染病抢险人员、物资、设备情况和状态;
h)做好信息的传递和报送工作;
i)落实地质灾害24小时值班工作;
j)完成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交办的工作。
推广采用科学合理、先进适用的施工方案,同时做好施工区域的植被恢复工作,防止和减少建设工程项目造成地表环境变化带来地质灾害风险。
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加强与地方政府国土、气象、水利等部门的联系沟通,明确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程序,落实责任单位和人员,畅通监测预警渠道,及时接收、传递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监测预警信息, 并按照要求上传有关监测信息。针对施工队伍及其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及时掌握施工人员变动情况,将预警信息及时传递到相关人员。
滑坡。一般由降雨、河流冲刷、地震、融雪等自然因素引起,受自然地质运动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会对城镇建设、交通运输、河运航道、工矿企业、农田村庄、水利水电建设等造成重大破坏。
泥石流。指山区沟谷中,由于暴雨、冰雪融水、库塘溃坝等水源激发。由于突发性、凶猛性、迅时以及冲击范围大,破坏力度强等特点,泥石流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c)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