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修订)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修订)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单位:编制时间:目录1. 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编制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编制依据 (2)1.3适用范围 (2)1.4工作原则 (2)2. 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 (3)2.1应急组织机构 (3)2.2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3)2.3应急工作组 (6)3. 预防预警机制 (7)3.1信息监测与报告 (7)3.2预警 (8)3.3预警支持系统 (9)3.4预警级别及发布 (9)3.5预警预防行动 (10)4. 应急响应 (12)4.1应急响应分级 (12)4.2应急响应行动 (13)4.3情况通报 (14)4.4特别情况处理 (15)4.5信息共享和处理 (15)4.6指挥和协调 (16)4.7应急处置 (17)4.8应急人员安全防护 (18)4.9群众安全防护 (18)4.10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19)4.11信息发布 (19)4.12应急结束 (20)5. 善后工作 (20)5.1善后处置 (20)5.2社会救助 (20)5.3总结分析 (20)6.应急保障 (21)6.1通信与信息保障 (21)6.2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 (21)6.3技术储备与保障 (23)7.监督管理 (23)7.1宣传、培训与演练 (23)7.2奖励与责任 (24)7.3监督检查 (24)8.附则 (24)8.1名词术语解释 (24)8.2预案管理与更新 (24)8.3预案解释部门 (24)8.4预案实施时间 (24)1总则1.1 编制目的及时、科学处置地质灾害,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高效、有序地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地质灾害防范和应急处置。

1.4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依法规范,快速反应。

依法应对和处置地质灾害,不断完善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机制,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处置。

(3)分级负责,资源整合。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当地人民政府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同时加强资源整合,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

1.5地质灾害现状1.5.1地质灾害特征根据我市地质结构和人文工程活动特点,地质灾害的成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分布于山地丘陵区、高强度矿业开采区的崩塌、滑坡、泥(碴)石流灾害及地面沉陷灾害;二是分布于湖区、病险水库堤坝地段的堤岸崩滑和管涌灾害。

1.5.2地质灾害规模1.5.3主要地质灾害点的分布我市7个省级地质灾害点分布情况是:2. 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设立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2.1 应急组织机构2.2 应急组织机构职责2.2.1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领导和指挥全市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实施本预案,研究决定全市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重大问题,部署年度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地质灾害信息的统一处理,及时向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并请求援助;指导县、市、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工作,必要时,直接指挥较大地质灾害现场的抢险救援工作;完成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和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2.2.2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收集、综合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和险情、灾情等信息,提出防灾救灾建议;传达、落实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决定和指示;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有关部门(单位)和专业技术机构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协调市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组和事发地县、市、区人民政府的应急处置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组会商灾害发展趋势,对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组织制定地质灾害应急对策和措施,组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实施;汇总和整理地质灾害有关信息,负责地质灾害信息发布和宣传报道工作;办理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2.2.3 专家组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成立突发地质灾害事件专家组,由各方面地质专家组成,参与、指导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并对突发地质灾害直接或潜在影响进行评价,为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提供决策依据。

2.2.4 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提供地质灾害发生实况、地质灾害监测等相关资料信息,组织应急调查和应急监测工作,预测灾害发展趋势,提出应急防治与救灾措施建议;组织专业技术和施工队伍,实施必要的治理工程,减缓和排除险情灾情进一步发展;负责组织调查、核实险情灾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规模、潜在威胁、影响范围以及诱发因素;组织应急监测,掌握实时险情灾情动态,及时分析、预测发展趋势;随时根据险情灾情变化提出应急防范的对策措施;及时发布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进展情况。

负责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日常工作。

市民政局负责协助灾区有关部门(单位)做好避险人员和受灾群众的临时安置工作,妥善安排避险人员和受灾群众生活,加强对救灾款物分配和发放的指导、监督、管理工作。

军分区司令部负责组织指挥部队、民兵预备役官兵赶赴灾区,抢救被压埋人员,进行工程抢险。

市公安局负责组织指挥公安干警、消防官兵赶赴灾区,抢救被压埋人员,进行工程抢险;负责协助事发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动员受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疏散并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危急时,可强制组织避灾疏散;对被压埋人员进行抢救;对已发生或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进行抢险,消除隐患;协助灾区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维护社会治安,制止、查处恶意夸大传播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必要时,对灾区和通往灾区的道路实行交通管制,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市武警支队负责组织指挥武警官兵赶赴灾区,抢救被压埋人员,进行工程抢险。

市建设局负责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建设工程免遭地质灾害损毁;组织抢修被毁的建设工程设施。

市城管局负责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供气设施免遭损毁;组织抢修受损毁的供气等设施,负责城市建设规划区内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工作。

市电业局负责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供电设施免遭损毁;组织抢修受损毁的供电设施,保障正常运行。

市旅游局负责旅游服务设施的保护和排险,组织修复被毁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

市教育局负责组织修复受损毁校舍或应急调配教学资源,妥善解决灾区学生的就学问题。

市水务局负责水情和汛情的监测以及地质灾害引发的次生洪涝灾害的处置;组织抢修受损毁的水利设施,保障正常运行。

市地震办负责提供地质灾害所需的地震资料信息,对与地质灾害有关的地震趋势进行监测预测。

市气象局负责提供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所需的气象资料信息,对灾区的气象情况进行监测预报。

市卫生局负责组织协调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做好灾区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预防和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并根据需要,为事发地县、市、区卫生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市畜牧水产局负责组织灾区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动物疫病的暴发流行。

市发改委负责重大救灾项目的协调安排和监督管理。

市交通局负责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交通干线安全,确保交通通信畅通;及时组织抢修被损毁的交通通信设施,保证救灾物资运输。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协调灾区所需药品、医疗器械和卫生安全监测设备的紧急调用。

市商务局负责组织实施灾区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

市财政局负责应急防治与救灾补助资金的筹集和落实;做好应急防治与救灾补助资金分配及使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等工作。

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新闻媒体进行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宣传报道和信息发布工作。

2.3 应急工作组调查监测组: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组成。

对灾害发生地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和动态监测,向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供灾情、险情及变化情况。

灾情评估组:由市民政局牵头组成。

进行实地调查,对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影响范围进行评估,提出评估报告。

工程抢险组:由市公安局、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武警支队、市消防支队、市国土资源局、市建设局、市城管局、市水务局、电业局、市交通局等有关部门(单位)组成。

按应急处置方案,组织抢险救灾工作。

气象预报组:由市气象局牵头组成。

提供气象和雨情预警预报。

通信保障组:由市交通局牵头组成。

协调各电信运营企业尽快恢复被破坏的通信设施,保障抢险救灾通信畅通。

交通保障组:由市交通局牵头组成。

尽快恢复被破坏的公路、铁路、港口和有关设施;优先保障抢险救灾人员、物质的运输和伤员、灾民的疏散。

物资保障组:由市发改委牵头,会同市商务局、粮食局、市工业经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建设局、市城管局、市铁山管理局组成。

负责调运粮食、食品和救灾物质,保障灾区生活必需品供应;采取措施恢复供电、供水、供气等生命线系统工程,保障灾区水、电、气供应。

灾民安置组:由市民政局牵头组成。

负责调配救济物品,保障灾民基本生活,做好灾民转移和安置工作。

资金保障组:由市财政局牵头,会同市民政局组成。

负责应急资金以及应急拨款准备和应急救济款物发放。

医疗卫生组:由市卫生局牵头,会同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组成。

负责迅速组织医疗人员赶赴灾区,做好伤病人员的医疗救治;组织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帮助灾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及时检查、监测灾区饮用水源和食品;负责迅速向灾区提供所需的医疗药物及器械。

治安保障组:由市公安局牵头,会同市武警支队组成。

指导、协调公安机关和武警部队协助灾区做好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制止、查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灾区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

宣传报道组:由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牵头组成。

按照规定及时向社会报道灾情、险情等有关信息。

3. 预防预警机制3.1 信息监测与报告3.1.1 政府监测市、县、乡三级政府应组织国土资源、建设、水务、交通等部门(单位)对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巡查,加强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的日常监测,并落实监测单位和监测人。

汛期应实行全天不间断监测,灾害点的监测关键在村组,重点在乡镇,发现险情应及时报告。

3.1.2 群众报灾、报险任何公民和组织均可以通过电话等各种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有关专业技术机构报告地质灾害信息。

各监测单位或监测人员发现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时,应按地质灾害分级标准分别报告县市区、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