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场址选择合理性分析
8.1 场址比较选择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选址要求以及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未来发展规划,新建第五赤泥库服务年限不少于8~10年,结合考虑周边地区自然环境状况,在河南分公司周边预选了四处场址。
各场址的相关建设条件如下:
(1)1号库址
该场址位于高山镇北部,现正在使用的河南分公司第四赤泥库的下游沟段内;所在山谷为南北走向,沟谷横剖面呈“U”型。
上游始于第四赤泥主坝,下游止于曹沟水库,全长约1.1km。
根据现场踏勘,下游坝址到沟谷出口处居民众多。
(2)2号库址
该场址位于河南分公司厂区西南侧约5km处的荥阳市高山镇乔沟村辖区的自然沟—乔沟内,所在山谷基本为西南-东北走向,沟谷横剖面呈“U”型。
乔沟主河槽长5.4km,但在沟口往库内约2.1km沟段内居民多,因此可利用的沟段约3.4km。
在沟尾处有郑州-西安高速铁路通过。
(3)3号库址
该场址位于现第四赤泥库西侧约2.1km处的荥阳市高山镇许村村、潘窑村和穆沟村辖区的自然沟内,沟谷横剖面呈“U”型,在沟内有一座小水库—岳阵图水库,距离厂区17km,在该条沟谷的出口处有陇海铁路通过,沟谷主河槽全长7.4km。
其中沟谷出口到原岳阵图水库坝址处长约1.8km沟段内居民多、耕地多、两岸地势高程不足,无法利用。
因此可利用沟段上游长度5.6km作为赤泥库
(4)4号库址:
该库址与岳阵图水库库址沟谷的末端只有一山之隔。
沟谷内支沟较多,主要由7条沟组成(其中5条为大的支沟、2条为小的支沟),犹如一只张开的凤爪,基本呈南北走向。
该沟谷出口有一村庄,名为源村,故定名为“源村库址”。
该库址地处河南省巩义市辖区。
以上各库址的赤泥库特征值列于表8-1。
从上表8-1可知,只有岳阵图水库和源村两个库址的服务年限基本能满足河南分公司要求的服务年限,而第四赤泥库下游和乔沟两库址的服务年限都不能满足要求,特别是第四赤泥库下游库址的服务年限离公司要求相去甚远。
而岳阵图水库比起源村库址来,有以下几个优点:
(1) 岳阵图水库库址与中铝河南分公司所在地同属荥阳市,且河南分
公司第二、三、四赤泥库均在高山镇境内,在征地和将来施工过程中处理与当地居民的关系上要容易一些;而源村库址地处河南省巩义市辖区,根据对源村库址的现场调查和经与相关部门进行初步协商后发现征地难度很大,故该库址暂时也得放弃。
(2) 岳阵图水库库址的输送和回水设施线路比源村库址的短3km,该部分的投资省。
综上所述,从工程服务年限、建设可行性、施工条件、投资、技术及经济角度分析,岳阵图水库库址是上述四个备选库址中最理想的一个。
8.2工程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⑴、选址可行性分析
拟建赤泥堆场位于荥阳市高山镇许村村、潘窑村和穆沟村辖区的一狭长沟谷内,沟谷横剖面呈“U”型,该库区地质条件较好,山体稳定,植被覆盖较好,并且距离现用第四赤泥库西侧约2.1km,赤泥输送、回水距离短,运行成本低,投资省。
河南分公司公司已委托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基础工程勘察研究院进行了尾矿库的选址工程地质勘察,荥阳市建设管理局出具了选址意见书,同意本工程选址。
本工程占用废弃的穆沟、岳阵图水库,已得到郑州区及荥阳市水利局的许可。
2008年11月5日,委托由河南振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所做的《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第五赤泥库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通过了由河南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组织的专家评审。
安全预评价评价结果分析:拟建赤泥库区域属稳定地块,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分布,工程地质较简单,无大的不良地质现象,在选址、平面布置、筑坝方式、排洪方案以及防渗方案等方面符合有关尾矿库规范的要求。
综上所述,本评价认为工程选址基本可行。
(2)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荥阳市及高山镇城市发展规划,本项目拟建场区不在的荥阳市城市和高山镇区规划范围内。
根据荥阳市环保局批复,该地区环境质量执行:
空气环境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二级;
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Ⅲ类;地下水环境执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 Ⅲ类;
声环境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2类;
土壤环境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
工程建设对环境主要影响为:部分自然资源占用对生态环境产生长期影响、工程渗滤液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及赤泥尾矿的堆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据环境影响预测,本工程采取有效污染治理措施后,对评价区域环境质量影响较小,对关心目标影响很小。
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该区域环境质量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仍符合该地区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
(3)环境可行性分析
结合当地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从废气、废水的排放对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人群健康及风险等因子方面进行对岳阵图水库库址环境可行性分析。
环境可行性分析详见表8-2。
拟建场址周围500m 以及夏季主导风向500m 内的居民搬迁后,没有环境敏感点,且场区及其附近无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文物古迹区、居民集中区、人畜居栖点、水源保护区和集中式生活用水取水点等,场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拟建进场道路两侧50m 内无居民点。
赤泥属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对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物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场址选择的有关环境保护标准,判断本工程拟建场址的符合性,见表8-3。
8.3 选址结论
通过以上工程、环境比选分析,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场址位于荥阳市高山镇许村村、潘窑村和穆沟村辖区的一狭长沟谷内,不位于城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场址用地为丘陵荒坡地,没有占用
基本农田;居民搬迁后,卫生防护距离内没有居民点,场址地质条件较好,适宜赤泥堆场的建设。
场址所在区域环境空气及声环境质量状况较好。
经影响预测分析,本项目建成后,不会对环境空气、声环境质量和周围水体现状功能产生影响。
只要认真落实库区防渗、生态恢复等污染防治措施,从环境角度分析本工程选址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