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硬膜外麻醉

硬膜外麻醉



骶管骶裂孔
一、概述
局麻药作用的途径:
①椎旁阻滞 ②经根蛛网膜绒毛阻滞 ③弥散过硬膜a蛛网膜下隙a“延迟”的脊麻
一、概述
神经纤维阻滞顺序:自主神经 a感觉神经 a运动神经 a本体神经 血管舒缩 a温觉a痛觉a触觉a运动a压力a 本体
消退顺序相反
一、概述
1. 2. 3. 4. 5. 6. 7. 8. 影响局麻药扩散因素: 局麻药容量和浓度:质量关系 注药速度 体位 身高 年龄: 4~20y 妊娠: 足月孕妇局麻药量1/3 动脉硬化:神经元↓ 基质↓ 其他:脱水 休克 恶液质
①穿刺点离手术部位太远
②多次硬膜外阻滞致硬膜外间隙出现 粘连
五、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
——失败原因
阻滞不完全
①麻醉药的浓度和容量不足
②导管在硬膜外间隙未能按预期方向 插入
五、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
——失败原因
完全无效
①导管脱出或误人静脉
②导管扭折或被血块堵塞 ③硬膜外穿刺失败
五、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
绝对禁忌证:严重
适应症:下 腹部、盆部、 肛门与会阴、 下肢手术
染、穿刺部位有感染、 脊柱畸形、CNS疾病、 腹内压较高、凝血机 适应症 制异常
禁忌症
相对禁忌证: 严重贫血、高 血压及心脏代 偿功能不良、 呼吸困难
五、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
——麻醉前准备
麻醉前访视:⑴
禁忌证?⑵ 何种脊麻?局麻药?体位? 穿刺点?⑶ 麻醉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
全脊麻 异常广泛阻滞
并发症
脊神经或脊髓损伤
硬膜外血肿 感染
导管折断
七、硬膜外麻醉的并发症
——1,穿破硬膜
操作因素 初学者 麻痹大意 用具不合适 多次穿刺 脊柱畸形 硬膜菲薄 钙 化 小 儿 改麻醉方式
原因 病人因素
预防 穿破后处理
七、硬膜外麻醉的并发症
—2,穿刺针或导管误入血管 发生率0.2%~2.8%,尤其是足月妊娠 预防:
五、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
六、硬膜外麻醉的影响 七、硬膜外麻醉的并发症
一、概述
定义
硬膜外麻醉(Epidural Block)指将局部麻
醉药注射于硬脊膜外间隙,阻滞脊神经
根部,使其支配的区域产生暂时性麻痹,
称为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简称硬膜外
麻醉。
一、概述
方法
单次法 连续法
一、概述
高位C5~T6 分 中位T6~T12 低位T12 ~ L5
五、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
——试验剂量的目的 确定是否进入蛛网膜下隙 确定是否进入血管 确定患者对该局麻药的耐受性 确定阻滞平面范围以决定第二次给药容 量
五、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
硬膜外 穿刺失败
达不到手术 要求
失败原因
阻滞不完全
完全无效
五、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
——失败原因
达不到手术要求
反射性松弛 选择性地阻滞运动神经末梢
六、硬膜外麻醉的影响(四)
硬膜外麻醉术中管理: 1. 血压下降 快速输液与给予麻黄碱 2. 呼吸抑制:肋间肌、膈肌抑制 穿刺点在颈、上胸部:小剂量、低浓度 3. 恶心呕吐 血压处理、辅助药物、神经封闭、全麻
七、硬膜外麻醉的并发症
穿破硬膜
误入血管 空气栓塞
穿破胸膜或后腹膜
2 3 4注药前应回抽
常规注入试验量
七、硬膜外麻醉的并发症
-—3,空气栓塞
原因:血管破裂
处理:一旦诊断为静脉气栓,应臵病人 于头低左侧卧位,不仅可防止气栓上行 入脑,还可使气栓停留在右心房被心搏 击碎,避免形成气团阻塞
——穿破胸膜或后腹膜
七、硬膜外麻醉的并发症
三、穿刺术
直入法
穿刺法
侧入法
三、穿刺术
进入硬膜外间隙的确定方法
阻力突然消 失
负压现象
阻力突然消失
皮肤
推动注射器 时有弹回的 阻力感,空 气泡被压缩
皮下组织
棘上韧带
棘间韧带
落空感,推动 注射器时阻力 消失,空气泡 不被压缩,回 抽无脑脊液
黄韧带 硬膜外腔 蛛网膜下腔
阻 力 逐 渐 增 大
硬 脊 膜
硬脊膜外麻醉 Epidural Anesthesia
泰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教学要求:
掌握 熟悉
硬脊膜外隙确定的方法及硬脊膜外麻醉
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
硬脊膜外隙阻滞适应症和禁忌症、
硬脊膜外隙阻滞的分类、操作方法、
平面调节、麻醉管理和注意事项。
了解
小儿硬膜外阻滞 骶管阻滞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解剖 三、穿刺术 四、影响硬膜外麻醉阻滞平面的因素
二、解剖
脊髓从内至外三层被膜,分别为软膜、蛛网 膜和硬膜。 软膜:含稠密血管分支(又称血管膜) 蛛网膜:薄,与硬膜间有硬膜下间隙, 与软膜间有蛛网膜下腔。 硬膜:致密,血供少,刺破需长时间愈合。 厚度:颈>胸>腰骶
二、解剖
二、解剖
胎儿3个月时脊髓与椎管等长,以后椎管生 长较快,新生儿脊髓终于L3下缘,成人终于 L1~L2。 由于不等速生长,腰骶神经根需斜行才达到 相应椎间孔,长的下行神经根形成马尾,上 段胸N根斜行,颈段几乎平行. 一般颈下段脊髓与脊椎相差1个节段,上胸 段差2个节段,下胸段差3个节段,腰骶段 则差4~5个节段
注药过快 a 反射性↑ 脑脊液压↑ a血管张力及CO
六、硬膜外麻醉的影响(三)
3. 呼吸系统的影响 ⑴ 阻滞平面 ⑵ 局麻药种类、浓度 ⑶ 老年、体弱、过度肥胖 ⑷ 其他:药物、手术操作、体位
六、硬膜外麻醉的影响(四)
4. 内脏的影响(血压) 当血压降低至 60~70mmHg,肝血 流减少26% 5. 肌张力的影响
病人因素
1 硬膜外间隙 容积与硬膜 囊长度成正 比,即与身 高成正比 2 4岁开始椎 管随年龄增 长而逐渐加 长,18-20 岁脊椎生长 停止 3 足月孕妇硬 膜外阻滞的 局麻药用量 仅为未孕时 的1/3 4 糖尿病及动 脉硬化的病 人,硬膜外 阻滞所需的 局麻药量比 正常人少
五、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 休克、全身性严重感
穿刺部位
四、影响硬膜外麻醉阻滞平面的因素
导 管
头侧臵管
尾侧臵管 偏于一侧

位 臵 与 方 向
误入椎间孔
四、影响硬膜外麻醉阻滞平面的因素
·
局麻药的容量和浓度
容量 是决定硬膜外阻滞“量”的重要因素。
量大--阻滞范围广
浓度 是决定硬膜外阻滞“质”的重要因素。
浓度高—阻滞更完全
四、影响硬膜外麻醉阻滞平面的因素
三、穿刺术
1. 直入法:穿刺间隙中点做皮丘及浸润麻 醉后,左手拇指固定皮肤,破皮后右手持穿 刺针刺入,经皮肤、皮下组织、棘上、棘间 韧带后换双手进针,继续前行遇黄韧带感阻 力增加,一旦阻力消失表示进入硬膜外腔。 ※穿刺点:横向—脊柱正中矢装线 纵向—近下棘突上缘
三、穿刺术
2. 侧入法:穿刺点离中线旁开1.5cm进针。 穿刺针与皮肤成75o向中线棘突间孔方向刺 入,其余操作同直入法。本法避免棘上韧带 和棘间韧带,适用韧带钙化老年人或肥胖病 人。
——硬膜外麻醉期间病人的管理
硬膜外隙注入局麻药5~10分钟内,穿刺部 位的上下各2、3节段的皮肤支配区域可出现感 觉迟钝,20分钟内阻滞范围可扩大到所预期的 范围 常见生理扰乱
血压下降
呼吸抑制
恶心呕吐
六、硬膜外麻醉的影响(一)
S的影响: 直接: ①一过性脑脊液压↑,注药过快a a头晕 ②局麻药逾量/注入静脉丛aa惊厥 ③累积性吸收比骤然注入超量药物易耐受 利多卡因急性中毒阈值(10μg/ml) 间接:阻滞后低血压引起
神经根损伤
七、硬膜外麻醉的并发症
——8,硬膜外血肿
发生率 原因
0.0013~0.006% 穿刺针或导管损伤
临床表现 背痛,短时间内出现肌无力及括约 肌障碍、截瘫 预后 预防 8小时内手术效果好 严格适应症,操作轻柔、规范
七、硬膜外麻醉的并发症
——9,硬膜外血肿
七、硬膜外麻醉的并发症
—10,感染
穿刺点皮肤感染 硬膜外间隙感染 蛛网膜下隙感染
问题
硬膜外导管断管的原因? 病人,男,32岁,体重80Kg,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3天, 血压120/75mmHg,心率70次/分,拟行阑尾切除术。 1.麻醉方式若选择椎管内麻醉应如何选择穿刺点及局麻药? 2.如给药后13分钟病人突然打哈欠欲睡,首先想到的直接 原因?如何处理? 3.如处理阑尾时病人主诉恶心,胃痛,血压90/35mmHg, 心率52次/分,首先考虑原因?如何处理?
二、解剖
脊髓呈长圆柱形,直径大小不一,颈膨大为臂丛起点, 腰膨大为腰、骶丛起点。 新生儿脊髓终于L3下缘,成人终于L1~L2。 血运丰富,含椎动脉(脊髓前、后动脉)和根动脉 脊神经有31对(颈8胸12腰5骶5尾1) 神经纤维分Aα(运动)Aβ(轻触、压力、痛感) Aγ(肌梭本体感觉)Aδ(痛、温感)B(交感神 经节前纤维)C(无髓鞘,痛感、压力感) 局麻药先阻滞直径细的神经纤维,如B(传递交 感神经冲动)和C(传递刺痛)A纤维有一定抗拒
术前用药:
镇静
抗胆碱
五、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
——麻醉前准备
五、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
——常用局麻药的特点 药物名称 利多卡因 丁卡因 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药物浓度 1.5%~2% 起效时间 5~8分钟 维持时间 30~60分钟 1~1.5小时 1~2.5小时 1~2.5小时
0.25%~0.33% 10~15分钟 0.5%~0.75% 0.5%~1% 7~10分钟 7~10分钟
注 药 局 麻 速 度 的 射 注射速度过快, 增加血管对局麻 药吸收量,阻滞 的神经节段增加 有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