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硬膜外麻醉PPT课件

硬膜外麻醉PPT课件

恶心呕吐 硬膜外阻滞并不能消除牵拉内脏引起的牵
拉痛或牵拉反射,病人常出现胸闷不适,甚至烦躁恶 心呕吐,可给予加以控制,如哌替啶50mg或氟哌利多 2.5-5mg,用药无效着,可考虑改用全麻。
硬膜外阻滞的并发症
穿破硬脊膜 穿刺针或导管误入血管 空气栓塞 穿破胸膜 导管折断 全脊麻 异常广泛阻滞 脊神经根或脊髓损伤 硬膜外血肿 感染
给药方法
注入试验量:一般为3-5ml,目的在于 (1) 排除误入蛛网膜下腔的可能:如果注药后5min 内出现下肢痛觉和运动消失,以及血压下降等 症状,提示局麻药已误入蛛网膜下腔,严重时 可发生全脊麻,应立即进行抢救。(2)从试 验剂量所出现的阻滞范围及血压波动幅度,可 了解病人对药物的耐受性,以指导继续用药的 剂量。
注入试验量后,如无蛛网膜下腔阻滞征象,可 每隔5min注入3-5ml麻药,直至阻滞范围能满 足手术要求为止,也可根据临床经验一次注入 预定量。
术中麻醉药的阻滞作用开始减退时,若血压稳 定,可追加维持量,一般为首次总量的1/2-1/3。
硬膜外阻滞术中病人的管理
血压下降 多发生于胸段硬膜外阻滞,由于内脏大小
穿破硬脊膜
原因 (1)操作因素①硬膜外阻滞是一种盲探性穿刺, 操作时粗心大意 ②用具不合适:穿刺针斜面 过长或导管质地过硬 (2)病人因素:多次接受硬膜外阻滞 ;脊柱畸形 或病变造成穿刺困难的 ;老年人韧带钙化; 先 天性硬脊膜菲薄 ;小儿硬膜外间隙较成人狭窄
穿破后处理 改换其他麻醉方法
穿刺针或导管误入血管
硬膜外隙有丰富的血管丛,穿刺针或导管误入 血管并不罕见,尤其是足月妊娠者,因硬膜外 隙静脉怒张,更容易刺入血管。
表现为局麻药毒性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 管系统出现各种兴奋或抑制的临床症状,如头 晕、耳鸣、口舌麻木、定向障碍烦躁、有窒息 感、肌肉震颤甚至惊厥,心跳呼吸减慢,严重 者可发生心跳呼吸骤停。
神经麻痹,导致腹腔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而血压 下降,同时副交感神经功能相对增强,可出现脉缓, 多于注药后20min内出现,应先行补充血容量,必要时 静注麻黄碱10mg,血压可迅速回升。
呼吸抑制 颈部及上胸部硬膜外阻滞时,由于肋间肌
和膈肌不同程度麻痹,严重时可致呼吸停止。术中须 仔细观察病人,并做好呼吸急救准备。
临床应用
适应症 主要适用于腹部、盆腔、下肢、 肛门及会阴部手术。颈部、上肢及胸部 手术也可应用,但在管理上稍复杂
禁忌症 相对禁忌症 严重贫血、高血压病及心 脏代偿功能不全 绝对禁忌症 严重休克、穿刺部位有炎 症或感染病灶、凝血功能异常
硬 膜 外 置 管
常用局部麻醉药
利多卡因 作用快,潜伏期短5-12min,持续时间为1.5h, 成年人一次最大用量为400mg,但久用后易出现快速 耐受性
丁卡因 20-30min麻醉完全,持续3-4h,一次最大用量 为60mg
布比卡因 15-30min麻醉完全,持续4-7h,一次最大用 量为2.5mg/kg,对心脏有直接毒性,如误入静脉或用 量过大,可致心脏停搏且难以复苏
罗哌卡因 15-30min麻醉完全,持续5-8h,一次最大用 量为200mg,与布比卡因分子结构相似,但较布比卡 因心脏毒性低,且对子宫胎盘血流无影响,更适合用 于术后镇痛和无痛分娩
处理:立即停止给药,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和 人工呼吸,惊厥时可给予地西泮或咪达唑仑制 止,发生呼吸心跳骤停者,应行心肺脑复苏
根据阻滞脊神经部位不同分类
高位硬膜外阻滞 于C2-T6之间进行穿刺,阻滞 颈部及上胸段脊神经,适用于甲状腺、上肢或 胸壁手术
中位硬膜外阻滞 穿刺部位在T6-12之间,常用 于腹部手术
低位硬肢及盆腔手术
骶管阻滞 经骶裂孔进行穿刺,适用于肛门会 阴部手术
硬膜外麻醉
硬膜外麻醉
初小丽
定义
将局部麻醉药注射于硬膜外间隙,阻滞 脊神经根部,使其支配的区域产生暂时 性麻痹,称为硬膜外隙阻滞麻醉,简称 硬膜外麻醉。
分类
单次法 穿刺成功后将预定的局麻药全量注入硬 膜外隙以产生麻醉作用。此法缺乏可控 性,易发生严重并发症,故已罕用
连续法 在硬膜外隙置入塑料导管,根据病情、 手术范围和时间,分次给药,使麻醉时 间延长,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