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鹰学飞教案

小鹰学飞教案

《小鹰学飞》教学(第一课时)
合肥市蜀山区安大附小李苗苗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8课。

【教材分析】《小鹰学飞》这篇童话叙述了小鹰在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目标,让小鹰明白学无止境,须不断进取的道理。

【学情分析】学生对鹰有一定的了解,课文生动有童趣,易于激发儿童进入角色,动手动口。

【教学设计理念】根据课时安排,紧抓教学重难点,寓教于乐,图文结合,让孩子们有所读有所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算”和“旋”两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识字是重点。

待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以后,通过读词、扩词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词语学习的兴趣,在童话般轻松愉快的课堂情境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同时,重点句子的出示,简笔画的运用,都很好的配合了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把握文本。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都玩过《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吗?今天老师把故事的主人公请到了教室,让我们一起大声喊出它的名字!名字喊得不准确,鹰是后鼻音,再来一遍![请同学们欣赏图片,说说你对老鹰的印象。

] 引课:别看老鹰现在能够搏击长空,翱翔蓝天,小时候学习飞行可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

不信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小鹰是怎样学习飞行的。

齐读课题:8、小鹰学飞
【设计意图:趣味性的呼唤方式让学生读准“鹰”的发音;图片导入,直观、形象,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逐句出示自读提示:
1、借助拼音,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圈出生字划出新词,读一读。

3、标出自然段序号。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明确预读的方向,引导其学会感知文本】三、学习生字词
(一)读一读
1、喊说已经
它高兴地喊起来:“我已经会飞啦!”
它又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
师:你来喊一喊。

感受一下“喊”跟“说”有什么区别?
2、摇摇头鼓劲拼命
小鹰只好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

师: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同学奋力拔河的场景,你觉得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他们现在的状态?
生:拼命(大声地喊,做拼命状)
3、急促喘着气总算
小鹰急促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总算……会飞
了吧?”
师:一口气爬到六楼是什么感觉?
生:很累,气喘吁吁的。

师:如果这个时候我还要你跟我说话呢?还能流利地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吗?
生:不能,断断续续,一喘一喘的。

师:好,你现在就是急促地喘着气的小鹰,赶紧来读一读这句话。

4、头顶指了指盘旋
小鹰一抬头,只见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
师:盘旋是什么样子呢?做个盘旋的动作给老师看看吧!
【设计意图:逐步出示课文生字词以及贯穿文章主线的句子。

通过欣赏图片,自己做动作,指导句子朗读等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二)换一换
促()旋()
__()__()
通过换偏旁,让学生们对比识记。

(三)扩一扩
命()()()
鼓()()()
(四)想一想
用自己的方式识记生字(摇、顶等)
(五)看一看
观察本课生字的结构。

(左右结构的字:摇、顶、吧等;上中下结构的字:总、算;上下结构的字:盘)
(六)写一写
指导生字“算”和“旋”的书写。

现场展示、评价并修改。

【设计理念:字词学习,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本环节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字词学习,夯实字词基础,强化词语积累。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师范读课文,生思考:
小鹰跟着鹰妈妈一共飞了几次?它们都飞过了哪些地方?(二)师板书简笔画,展示小鹰飞过的三个地方。

(三)分角色扮演老鹰。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将课文的音韵之妙,节奏之妙,情感之美表达出来,使学生真切的受到感染和熏陶。

学生分角色
扮演,更好地再现了课文,体验了文中人物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跟着小鹰飞过了大树,飞过了大山,飞上了高高的蓝天,更见识到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六、课外拓展
把课堂上的描红习字带回家,跟父母一起欣赏,挑选出你最满意的习字作品。

七、板书
8、小鹰学飞
天空
大山↗
大树
【教后诊断】
(1)上课之初,我逐一呈现老鹰炯炯有神的目光、坚实锋利的爪子等一系列帅气的近照和它翱翔蓝天、搏击长空的远景照。

清晰的图片冲击力激发了孩子们了解老鹰、学习本课的兴趣,他们兴奋地喊出老鹰的名字。

在此过程中,有的学生发音并不标准,老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准音,孩子们也乐于接受,快乐地纠正了读音,很自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

(2)学习生字词的时候,我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

在出示“喊”一词的时候,孩子们有的小声读,有的则迫不及待地大声读了出来,我从旁指导,让孩子们想一想开心的时候会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他们带着自己的感悟,再次大声地喊了出来,体会了“喊”和“说”的不同。

(3)在理解“拼命”这个词的时候,老师很难用语言准确描述词语的意思,重在学生们的感悟。

于是,我选择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回想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拼命”?思维敏捷的学生想到自己在跑步的时候,努力想跑第一,所以就咬紧牙关,快速地往终点冲,他说这是“拼了命地跑”“就是要拿冠军!”“就像小鹰,要拼命飞往高处一样”;对于没有此类生活经验的同学,我则出示了一幅拔河图,让他们身临其境般感受比赛的紧张,队员们的拼搏精神。

当“急促”“喘着气”这组词出现在孩子眼前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迁移,在“说一说”“演一演”中潜移默化地理解了词语。

(4)在扩词环节,给“鼓”字扩词的时候,刚开始孩子们多组“打
鼓、敲鼓、拨浪鼓”等;有一个孩子组了“鼓励”一词。

这个时候,我从旁引导:“从你们的组词中,老师归纳出‘鼓’的两种意思:一是作为名词,表示乐器,像你们说的‘大鼓’;二是作为动词,使振动起来,可以组‘鼓舞、鼓励’等词,你还知道哪些呢?学生们又顺势说出了“鼓动、欢欣鼓舞”诸多词语。

通过课堂上的适时总结点拨,学生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同时这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渗透,教会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词语,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

(5)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的时候,孩子们的“小宇宙”爆发啦!纷纷献计献策:①换偏旁(如“吧”换成“把”、“爸”);②编儿歌(如,“盘”即器皿中漂着一条小船);③形近字(如“旋”跟“放”比较记忆)④加一加,减一减(如,“足”加个偏旁就变成了生字“促”)等等。

用这种充满童趣的方式,很快的便记住了生字结构。

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生字。

(6)简笔画的运用,很好地辅助学生理解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我认为,其实课堂上更应该将画笔交给学生,寓教于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画画,愿意用画笔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悟。

顺学而教,师生互动,捕捉孩子们智慧的闪光点;顺势点拨,激疑促思,让课堂充满灵性,洋溢童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