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于师》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端正从师态度,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难点:
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本文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文中关于师生学习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评点法。
一、知识链接: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讲道:"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二、结合注释,阅读本文,掌握如下基础知识:
1、为下列加线字注音。
喟然()莞尔()饥馑()哂笑()沂()牖()2、掌握如下通假字。
君子一言以为知()道之斯行()夫子矢之曰()毋吾以也()鼓瑟希()莫春()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叔孙武叔毁.仲尼:多.见其不知.量也:
颜渊喟然
..叹曰:仰之弥.高:
循循然
..:
...善诱人:如有所立卓尔
当.仁:子之.武城:
莞尔
..而笑:予.所否者:
饥.馑.:由也为.之:
比.及三年:且知方.也:
以俟.君子:舍瑟而作.:
异乎三子者之撰.: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是故
..哂之:
4、特殊句式或用法。
博我以文:是丘也:
不吾知也: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三、翻译下列句子:
5、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
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
6、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
四、探究研讨:
7、在孔子弟子的眼中,孔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
名言积累
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摘孔子《中庸》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摘孔子《中庸》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摘孔子《中庸》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摘孔子《中庸》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摘孔子《中庸》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摘孔子《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