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修改版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修改版

《当仁,不让于师》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重点字词、句式,理解文中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小组探究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端正从师态度,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本文的主要思想内涵;欣赏文中关于师生学习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学习重、难点:掌握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章大意。

一、导入
二、教学重难点及目标达成过程
●自主学习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小组合作
小组共同翻译,整理文言基础知识,将难点提出全班解决。

成果展示
各小组将翻译结果全班展示
学后检测:
给下列字注音:
喟然()莞尔()饥馑()哂笑()沂()牖()
词语解释:
叔孙武叔毁仲尼:多见其不知量也:仰之弥高:当仁:莞尔而笑:微笑的样子
由也为之:治理比及三年:
且知方也:以俟君子:
舍瑟而作:异乎三子者之撰: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是故哂之:
特殊句式等详见《阳光课堂》
第2课时
学习重、难点:通过诵读、小组探究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二、教学重难点及目标达成过程
●自主学习: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小组合作,研读文本(问题导引法:根据所给材料认识孔子)
(一)弟子眼中的孔子是怎样的?
子贡眼中的孔子:
颜渊眼中的孔子:
(二)孔子对自己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孔子的自我认识:
总结:孔子自认为是一个
的人(三)孔子眼中的弟子是怎样的呢?
总结:孔子对弟子
(四)回眸孔子经典神情:
(1)夫子莞尔而笑(2)夫子哂之(3)夫子矢(誓)之
(4)夫子喟然叹曰(5)颜渊死,子哭之恸
(4)解释:
(1)莞尔-------------
(2)哂----------------
(3)矢(誓)------------------
(4)喟然------------
(5)恸-------------------
归纳总结: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
------------------------------------------------------------------------------------------------------------------------------------------------------------------------------------------------------------------------------------------------------------------------------------------------------------------------------------------------------------------------------------------------------------------------------------------------------------------------------------------------------------------------------------------------------------------
三、学后检测:详见《阳光课堂》
第3课时
学习重、难点:赏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进一步体会孔子为人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二、教学重难点及目标达成过程
自主学习: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小组合作,研读文本
(1)比较子路与曾皙回答孔子问话时的不同细节刻画
人物细节刻画孔子反应人物性格
子路
曾皙
(2)列举孔子循循善诱的课堂用语:
-----------------------------------------------------------------------------------------------------------------------------------------------------------------------------------------------------------------------------------------------------------------------------------------------------------------------------------
总结:孔子跟弟子相处,从来不阻止弟子们表达自己的意愿,总是鼓励他们畅所欲言,这说明孔子非常尊重弟子的人格。

拓展延伸:结合今天的师生关系,你如何评价孔子与弟子的关系?(写作片段,训练议论这种表达方式)
-----------------------------------------------------------------------------------------------------------------------------------------------------------------------------------------------------------------------------------------------------------------------------------------------------------------------------------------------------------------------------------------------------------------------------------------------------------------------------------------------------------------------------------------------------------------------------------------------------------------
三、学后检测:详见《阳光课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