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兽医流行病学 刘文博 第十一章 血清流行病学-PPT课件

兽医流行病学 刘文博 第十一章 血清流行病学-PPT课件

• 单系列稀释测定 每一稀释度测一次,抗体滴度是区间滴度
• 多系列稀释测定
每个稀释度测定几次,50%终点测定 抗体滴度:50%试验组成员产生特定后果的血清 稀释度,用半数有效量(ED50)表示
血清抗体50%终点测定
血清稀释度 1/1 1/2 1/4 Log10稀 释度 0.0 -0.3 -0.6 细胞病变 单层数 0 0 0 完整单层数 5 5 5 阳性比例 (P) 1.00 1.00 1.00 1-P 0.00 0.00 0.00
布研究外,同时检测相应抗体或抗原进行
分析研究。
2、寻找与病因相关的因素
• 追溯诊断:收集发病早期和康复期双份
血清,抗体效价升高4倍以上。
• 在肝癌病人血清中 HBsAg 和抗 HBe 的检
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血脂、胆固醇与冠心病的关系。 • 高水平免疫球蛋白与慢性病的关系。
3、评价防制措施的效果
1/8 1/16
1/32 1/64 1/128
-0.9 -1.2
-1.5 -1.8 -2.1
1 1
3 4 5
4 4
2 1 0
0.80 0.80
0.40 0.20 0.00
0.20 0.20
0.60 0.80 1.00
Spearman- Kärber法
log10ED50=L - d (Σp- 0.5)
例如 流产奶牛布鲁氏菌病检查 阴道拭子细菌培养、血清的虎红平板试验和乳 汁环状试验,任一试验阳性就认为感染。

在发生疫情要求迅速作出判定时,常常采用平 行试验。
系列(串联)试验
当误诊会造成严重后果时,几个指标均为阳性
才能诊断。
提高了特异度,可以减少误诊率,但却增加了 漏诊率。
试验1 试验2 判断结果
第十一章 血清流行病学
用血清学(免疫学)的方法进行流行病 学调查分析,以阐明疾病在群体中的分
布和原因,检验疾病防制措施的效果。
第一节 概 述
血清可测量物质及疾病相关指标: 矿物质、微量元素、酶和激素、特异抗体
二、用途 1、阐明疾病的分布规律 特异抗体可以提供畜群是否暴露于传染病 病原体的证据。
以隐性感染为主的疾病,除了进行发病分

• 同一畜群不同估计值的比较
第三节
一、精密性
血清学试验的解释
不同的流行菌株、毒株存在抗原差异。
随着单克隆抗体的出现,检测病原体细微抗原
差异的能力已大大提高,有助于感染起源和流
行范围的确定。
二、准确性
阳性结果
真阳性 — 确定遭受该病病原体的感染 交叉反应,同一群病原体或相 关病原体之间的交叉反应 假阳性 双重感染,而其中只有一种是临
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关系
特异性 假阳性 阴性动物分布 1-p
敏感性 假阴性
阳性动物分布 p
检测抗原和抗体的试验的相对敏感性
方 法 近似敏感性(每dl) 100mg 100mg 100mg 5~10mg 5~10mg <1~2mg <1mg <0.5mg <0.1mg 0.1mg 1μg 用双缩或折射仪测定血清总蛋白质 血清蛋白质电泳(区带电泳) 分析性超速离心 免疫电泳 免疫结合 单向辐射扩散 琼脂双扩散 电泳免疫扩散(火箭电泳) 一维双电泳免疫扩散(对流免疫电泳) 浊度计 补体结合试验
(三)分析方法


筛检(screening)试验:
快速简便、早期发现可能有病动物。 筛检出的可疑或阳性病畜均需进一步确诊。

第二节
血清抗体的测定
一、抗体量的表示法
滴度—产生试验反应的血清最高稀释度 (阳性、阴性、阳转)

滴度的对数转换(适合于正态分布检验)
对数平均滴度
几何平均滴度
二、抗体测定
L=显示全部阳性结果的最高稀释度对数
d=稀释系数的对数 ∑p=从显示全部阳性结果的最高稀释度开始的各稀释度试 验阳性比例总和 L= - 0.6 d=log102=0.3
Σp=1.00+0.80+0.80+0.40+0.20 =3.20
ED50 =1/25.1 即 0.1ml 血清含有 25.1 个 ED50 ,则 1ml 血清含有 251 个 ED50 。
凝集试验
酶免疫测定(ELISA) 定量免疫荧光 放射免疫测定
1μg
<1μg <1pg <1pg
平行(并联)试验
当漏掉一个病例后果严重或再进行筛检比较
困难时,要尽量减少漏诊率。
试验1 + + 试验2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判断结果 + + + -
几个指标中有一个阳性即诊断为阳性。灵敏度提高,
但特异度降低。


标准误(e.s.e)
p 1 p / n 1 e.s.e(log10ED50)= d
n为每一组中的试验重复数。 log10 e.s.e =0.3 ( 0 . 8 0 . 2 0 . 8 0 . 2 0 . 4 0 . 6 0 . 2 0 . 8 ) /( 5 1 ) =0.13

因此,滴度可以表示为每0.1ml含101.4±0.13ED50, 或每毫升含102.4±0.13ED50。
三、畜群中血清抗体水平的估计和比较 1、检测抗体的存在 对畜群作抽样调查 2、抗体水平的比较
• 不同畜群的比较

根据抗体存在与否比较两个畜群,可用卡方检验 比较两群体中抗体的频率分布,可用参数检验
床发病的病原体
非特异性反应,非特异抑制剂、 非特异凝集素 技术误差
阴性结果
真阴性—确定未遭受该病病原体的感染 标本采集时间不当 试验选用不当 假阴性 抗生素诱导的抗体产生受到抑制
不完全或封闭抗体存在
自然或诱发的免疫耐受 技术误差
三、敏感性和特异性
敏感性:实际感染而按诊断标准被判定为感染 的百分率。 特异性:实际未感染而按诊断标准被判定为未 感染的百分率。
+
+ -
评价生物制品接种效果。
4、疾病监测和疫情预报 了解动物群体对某病易感和免疫水平的动态变
化。群体中易感动物比例越大,流行强度越大。
三、方法 (一)调查方法
1、短期调查
确定是否存在疾病。
2、长期调查
监测抗体水平和疾病流行的动态变化。
(二)检测方法
凝集试验 (HA) 、血球凝集抑制试验 (HI) 、
葡萄球菌 A蛋白 (SPA) 协同凝集试验、间接 血球凝集试验 (IHA) 、琼脂扩散沉淀试验 (AGP) 、补体结合试验 (CF) 、免疫荧光试 验(I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放射 免疫试验(RI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