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文警示说明

中文警示说明

氨或称“氨气”,氮和氢的化合物,分子式为NH₃ ,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极易 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700倍体积 氨,水溶液又称氨水。降温加压可变成液体, 液氨是一种制冷剂。氨也是制造硝酸、化肥、 炸药的重要原料。氨对地球上的生物相当重要 ,它是许多食物和肥料的重要成分。氨也是所 有药物直接或间接的组成。氨有很广泛的用途 ,同时它还具有腐蚀性等危险性质。
理化特性 可能产生的 危害后果 职业病危害 防护措施
应急救治措施
急救电话:120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电话:
监督电话:
中文警示说明
过氧化氢 分子式:H2O2 分子量34.01
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纯过氧化氢是淡蓝色的黏稠液体,可任意比例与水混溶, 是一种强氧化剂,水溶液俗称双氧水,为无色透明液体。其水溶液适用于医用伤 口消毒及环境消毒和食品消毒。 高浓度过氧化氢有强烈的腐蚀性。吸入该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眼直 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 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 轻瘫。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戴氯丁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 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硫化氢 Hydrogen Sulfide
应急处理
1.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对少量皮肤接触,避 免将物质播散面积扩大。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 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立即就医。 3.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
理化特性 可能产生的 危害后果 职业病危害 防护措施
Hale Waihona Puke 应急救治措施急救电话:120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电话:
监督电话: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工作场所存在硫化氢,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
理化特性
分子式为H2S,分子量为34.076,标准状况下 是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无色,低浓度时有臭 鸡蛋气味,有剧毒。其水溶液为氢硫酸。分子 量为34.08,闪点为<-50℃,熔点是-85.5℃,沸 点是-60.4℃,相对密度为1.19(空气=1)。能 溶于水,易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燃点 为292℃。硫化氢为易燃危化品,与空气混合能 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 爆炸。硫化氢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
1、加强个人防护,佩戴护耳器。 2、控制和消除噪声源,采用吸声、消声、隔声、隔振等技术措施。 3、定期对接触噪声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应急救治措施
症状严重时脱离噪声环境。。
急救电话:120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电话:
监督电话:
中文警示说明
有机粉尘
生产性粉尘是指能较长时间飘浮在生产环境中的固体微粒。它是污染生产环境, 影响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粉尘是指能较长时间飘浮在生产环 境中的固体微粒。它是污染生产环境,影响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之 一。
氨 Ammonia
应急处理
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 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防护措施
应急救治措施
1.撤离现场,移至新鲜空气处,吸氧。 2.皮肤粘膜损伤,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3.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系抢救。
急救电话:120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电话:
监督电话:
中文警示说明
甲醛 分子式:HCHO 分子量 30.03
理化特性 可能产生的 危害后果 职业病危害 防护措施
常温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沸点:-19.5℃,能溶于水、醇、醚,水溶液 称福尔马林,杀菌能力极强。15℃以下易聚合,置空气中氧化为甲酸。 低浓度甲醛蒸气对眼、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高浓度甲醛蒸气对中枢神经 系统有毒性作用,可引起中毒性肺水肿。 主要症状:眼痛流泪、喉痒及胸闷、咳嗽、呼吸困难,口腔糜烂、上腹痛、吐血, 眩晕、恐慌不安、步态不稳、甚至昏迷。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有红斑、丘疹、瘙 痒、组织坏死等。 1.使用甲醛设备应密闭,不能密闭的应加强通风排毒。 2.注意个人防护,穿戴防护用品。 3.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酸碱塑料工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 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必须戴防毒面具 注意通风 必须戴防护手套 必须戴防护眼镜 必须穿防护服 标准限值: 检测数据: 检测日期: 监督电话: 年 月 日
急救电话:120 消防电话:119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电话:
防护措施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耐酸碱手套、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 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必须戴防毒面具 注意通风 必须戴防护手套 必须戴防护眼镜 必须穿防护服 标准限值: 检测数据: 检测日期: 年 月 日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工作场所存在氨,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
理化特性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工作场所存在甲醛,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
理化特性
健康危害
甲醛 Formaldehy de
低浓度甲醛蒸气对眼、上呼吸道粘膜有 强烈刺激作用,高浓度甲醛蒸气对中枢 神经系统有毒性作用,可引起中毒性肺 常温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沸点: 水肿。 -19.5℃,能溶于水、醇、醚,水溶液称福尔 主要症状:眼痛流泪、喉痒及胸闷、咳 马林,杀菌能力极强。15℃以下易聚合,置 嗽、呼吸困难,口腔糜烂、上腹痛、吐 空气中氧化为甲酸。 血,眩晕、恐慌不安、步态不稳、甚至 昏迷。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有红斑、 丘疹、瘙痒、组织坏死等。
健康危害
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 烈刺激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 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眼 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 咽喉部灼热感、咳嗽、胸闷、头痛、 头晕、乏力、意识模糊等。部分患者 可有心肌损害。重者可出现脑水肿、 肺水肿。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 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 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
应急救治措施
1.撤离现场,移至新鲜空气处,吸氧。 2.皮肤粘膜损伤,立即用2%的碳酸氢钠(NaHCO3)溶液或大量清水冲洗。 3.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系抢救。
急救电话:120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电话:
监督电话:
中文警示说明
硫酸
分子式:H2SO₄ 分子量:98.078
硫酸(化学式:H2SO₄),硫的最重要的含氧酸。无水硫酸为无色油状液体, 10.36℃时结晶,通常使用的是它的各种不同浓度的水溶液,用塔式法和接触法制 取。前者所得为粗制稀硫酸,质量分数一般在75%左右;后者可得质量分数98.3% 的纯浓硫酸,沸点338℃,相对密度1.84。 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 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 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 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 的卫生习惯。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 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应急处理
抢救人员穿戴防护用具,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去除污染衣物;注意保暖、安静 ;皮肤污染时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溅入眼内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各至少 20min;呼吸困难给氧,必要时用合适的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 联系抢救。
防护措施
1.使用甲醛设备应密闭,不能密闭的应加强通风排毒。 2.注意个人防护,穿戴防护用品。 3.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中文警示说明
噪声
理化特性 可能产生的 危害后果 职业病危害 防护措施
声波可通过介质传播,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34m/s。声波的频率范围为 20~20000HZ,声波具有一定的能量。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称为生产性噪 声。 长期接触强烈噪声后,听觉首先受害,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严重可导致噪声性耳 聋。并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产生危害,还可导致神经衰弱综合征。
理化特性 可能产生的 危害后果 职业病危害 防护措施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表现,表现有胸部紧束感和胸闷,气短等,伴有急性通气功能下降的 气道阻塞性疾病.长期反复发作可致慢性肺通气功能损害,出现咳嗽,咯痰,支气管炎 症状和肺气肿.最终发展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病
1.加强职业危害场所的通风。 2.注意个人防护,穿戴防护用品。 3.严格遵守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必须戴防毒面具 注意通风 必须戴防护手套 必须戴防护眼镜 必须穿防护服
标准限值: 检测数据: 检测日期: 监督电话: 年 月 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