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西哲学比较02_综合思维与分析思维_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中西哲学比较02_综合思维与分析思维_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2、逻辑与直觉 、
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是人类思维中普遍存在的两种形态。 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是人类思维中普遍存在的两种形态。 其不同点在于: 其不同点在于: (1)逻辑是靠概念系统进行思维的,而直觉思维却是要 )逻辑是靠概念系统进行思维的, 抛弃概念,直接面对事物,直接诉诸心灵。 抛弃概念,直接面对事物,直接诉诸心灵。 (2)逻辑追求的是规律性、严密性,直觉则以其突然性 )逻辑追求的是规律性、严密性, 与穿透性见长,它不能预期,只能偶合。 与穿透性见长,它不能预期,只能偶合。 (3)逻辑因其注意严密性,其推理环环相扣,以说服力 )逻辑因其注意严密性,其推理环环相扣, 见长,后者以领悟力为贵,它是个人性的, 见长,后者以领悟力为贵,它是个人性的,只注重思维结 不展示思维的过程,不具说服力。 果,不展示思维的过程,不具说服力。
2、中西语言的差异
中国有个古老的笑话。客人写道:“下雨天 留客。”主人则写:“天留人不留”。客人 将以上句子改为四句:“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不,留。” 汉语飘忽不定,西语则是板上钉钉。中西语 言最主要差异是: 拼音文字与象形文字 语义语言与语法语言。语法语言的结构是 “主。
语-谓语”,语义型语言结构框架是“话题-说 明”。 宽式语言与严式语言。后为形态语言,有性、数格、 时、态、人称等语法范畴和形态结构,前者没有, 为非形态语言。两者具有不同的语言理解模式:西 语是内部结构理解模式,汉语是上下文理解模式。 它们影响着中西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前者相 应的是整体领悟、类比联想的思维方式,后者则是 构造分析、逻辑演绎的思维方式。
汉字是象形文字,往往通过物象表达“意”,得意 可忘象。“得意忘言”,《庄子》中谈到两位圣人 相见而不言,因为“目击而道成矣”(《田子 方》),道不可道,只可暗示。中国哲学史上的论 证大都建立在类比基础上。孔子:“岁寒,然后知 松柏之后调也”《论语·子罕》,“君子之德风,小 人之德草”《颜渊》荀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等。 中国哲学思维方式深受中国语言的影响。中西哲学 思维方式有重大差异,对各自的文化、科学都产生 了极大影响。
3、中国语言与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
中国语言与综合的思维方式
汉字的起源。 “六书”造字法:象形、指事、假借、会意、 形声、转注。汉字的造字法强化了中国人综 合思维的倾向。
中国语言与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一个很大不同是缺乏确 定性与分析的传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 国书写语言的限制。
古代汉字书写困难,古人惜墨如金。中国哲学言简 意赅。《老子》仅几千字,《世说新语》中的《文 学》篇中说有位大官问一个哲学家老、庄与孔子的 异同,哲学家答曰:“将无同?”。只有三个字, 世称“三语掾”。 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中国哲学在表达上另个特点是清晰不足,暗示有余, 多用联想类比,这也与汉语有关。
二、中西哲学思维方式之比较
1、分析与综合 、 思维方式主要有两种:分析的和综合的。 思维方式主要有两种:分析的和综合的。分析的思维方式 是一种将思维的对象进一步分解为部分的的思维方式, 是一种将思维的对象进一步分解为部分的的思维方式,部 分之间的界限和各部分的外延都被区分开来了。 分之间的界限和各部分的外延都被区分开来了。后者是一 种将思维的对象综合或联系起来的思维方式, 种将思维的对象综合或联系起来的思维方式,思维对象之 间的区别被有意或无意地模糊化了。 间的区别被有意或无意地模糊化了。它可理解为一种定性 思维,即思维中所注意的是思维对象的性质, 思维,即思维中所注意的是思维对象的性质,而其外延则 忽略不计。 忽略不计。 一般认为,西方哲学倾向于分析思维而中国哲学倾向于综 一般认为, 合思维。 合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与思维密切相关。西方哲学家 中康德、休谟等都重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今天的 分析哲学中,不少西方哲学家完全通过语言的分析 来鉴定思想的有效性或无效性,建立思想的意义结 构,要谈意义非谈语言不可。 美国语言学家、人类学家萨丕尔、沃尔夫师徒二人 共创“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认为语言不同的人 们应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语言决定人们的思维, 思维不能脱离语言而存在。 中西哲学思维方式的差异与中西语言差异密切相关。
中西哲学比较
第二讲: 第二讲:综思维与分 析思维——中西哲学思 析思维 中西哲学思 维方式之比较
一、中西语言与思维方式
1、语言与思维方式 何为思维方式? 指思维习惯。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就是传统哲学中 多数哲学家所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某些思维习惯。 思维方式的特点:普遍广泛性,它渗透在各个领域 思维;一个民族思维方式形成后,有相对稳定性; 思维方式的差异有时感觉到但很难说清楚,也不容 反馈给对方。
3、演绎与类比 、 三、差异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之分析
中西哲学思维方式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对各 自文化的影响 产生原因 (1)语言方面 ) (2)两种不同的观物态度 ) (3)社会历史原因。 )社会历史原因。
差异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之分析
产生影响 (1)科学方面 ) (2)民族心理 ) (3)社会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