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宗教五大功能的具体作用

宗教五大功能的具体作用

宗教五大功能的具体作用
宗教主要具有世界观功能、社会组织功能、协调稳定功能、道德规范功能、文化功能。

宗教是人们认识宇宙、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一种意识形式,从而采取的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总的看法和态度,因而宗教是一种世界观。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还没有高度发达,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科学文化教育还比较落后,特别在建立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制度转轨的阵痛和传统利益格局的被打破。

当人们不能正确解释和改变自然与社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驾驭自己的命运时,仍然不可避免地会到宗教里去用超自然的力量来调适人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矛盾,借以寻找精神庇护和寄托。

因此,宗教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具有世界观的功能。

宗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且是包括信教群众、宗教在职人员、宗教组织和宗教活动场所在内的一种社会实体。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各种宗教都形成了各自比较稳固的组织体系、典章制度、经典教义和活动方式,形成了一批专门的宗教教职人员,通过各种宗教组织联系广大信教群众,具有很强的社会组织功能。

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落实后,宗教活动恢复为公开、合法的活动,宗教的组织功能又有所恢复和加强。

例如在救灾赈灾、希望工程、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宗教界一呼百应,踊跃行动,发挥积极的组织功能和作用。

宗教协调功能是指宗教力图协调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也是宗教的重要功能之一。

就是说,在人们不能完全驾驭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时,宗教要求人们以百倍的虔诚,全身心的皈依,使人和天交相感应,以达“成事”,从而调适人和自然的相互关系。

又如宗教宣扬“自觉觉他”、“自度度他”、“普渡众生”、“荣神益人”、“两世吉庆”、“爱一切人”、“敬畏上帝、尊敬君主”,调适人与社会的关系,宗教通过人们对于其命运和幸福的“来世”的向往和祈祷,为人们提供一种感情上的支持和心灵上的慰藉;通过宗教崇拜和礼拜仪式所表现出的脱离俗世的超然心理,为人们提供一种特殊的安全感和稳固的一致性。

宗教道德在当今社会的积极作用:具有调节人心理的功能。

宗教道德却可以用超自然力量安抚人们,调节他们紧张不安的心理。

当人们向神灵祈求保护时,宗教道德给人以心理上的安慰并对社会中不平等现象给予解释。

有利于加强人的道德修养,提高人的道德素质。

宗教道德的一些准则、戒律,尤其是其禁欲等条例,虽然违背了人道原则,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却起到了:去恶从善、约束自己、利他的作用有利于协调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宗教大都主张仁爱、慈善、和平,宗教道德强调人对神的虔诚的信仰与敬畏,遵从神的禁忌、戒律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如佛教教义中明确规定了的“五戒”,犹太教中的“十戒”的不杀生、不偷盗等的戒规。

基督教道德的核心内容是“十诫”和“信”、“望”、“爱”;十诫教人行善,止人做恶。

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

历史上,宗教的文化层面往往使人们感知宗教的“真理”,因而世界上任何民族的文化发展历史,都以宗教为源头,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宗教的影响,形成内容不同的宗教文化。

所以说,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赵朴初居士说:宗教除了具有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以外,还具有文化性。

宗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祖国大地上星罗棋布的寺院宫观,保存了我国古老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

人类文化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这中间当然也包括了宝贵的宗教文化。

宗教的存在和发展,使祖国的历史文化得以保存、延续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时期应该科学地对待宗教,认真研究和继承宗教文化中的精华,充分发挥宗教历史文化的社会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