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满江红--秋瑾

满江红--秋瑾

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 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 句
景物描写,看到如此美景自然会引起人的 万千思绪。为下文的感慨做铺垫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 独思浙。
前一句借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 楚的历史典故,来比喻我们的祖国在 帝国主义列强的进逼下,在清政府的 腐败统治下,如不奋起力救,将危在 旦夕;后一句说作者在浙江时过着貌 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 位。要吸取教训,奋起自救,挣脱这 封建婚姻的束缚。
苦将侬,强派作 蛾眉④,殊未屑!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 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 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 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 恋,相反加以蔑视。“
词作赏析
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 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致秋誉章书》),如今 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首 先写中秋佳节暂住北京的情景,菊花盛开,秋色明净。 “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 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写秋色,但主要是用来说 明冲破家庭牢笼后怡然自得的心情和愁苦的心理。在封建 社会里,一个女子要冲破家庭牢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者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 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并不过分。“苦将侬、强派作 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 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 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佳 节应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作者却寓居客栈,不免有“人 比黄花瘦”的冷落之感。但想到八年奴仆不如的生活,而 今破楚自立,又不免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喜 悦之情。把陶渊明和李清照表现不同思想的诗句杂用在一 起,来表达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莽红尘,何处觅 知音,青衫湿!
全词的结尾句,从高昂及悲愤处突然下 来趋于极度冷静的心态,在这莽莽红尘, 茫茫人海中,哪里去寻找和我志同道合 的人?知音难觅,壮志谁诉。
词作赏析
词的下片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 泪湿衣巾。作者虽是女子,但“心却比,男儿烈”, 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离家出走以后,下一步怎么 办?这是摆在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平日诗人, 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 此生活中常受折磨。现在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 何处去找知音?如果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到怎样 的折磨?想到这一点,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 的。“何处觅知音”?这对当时的秋瑾来说,确实 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她的前途和事业。特 别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女子的叛逆行为,究竟能得 到多少人的同情和支持?所以作者清醒地估计到 “必知音之难遇,更同调而无人”的困境(《致琴 文书》)。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 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
③八年风味独思浙:应为“独思浙 八年风味”的倒装。指作者在浙江时 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
身不得,男儿 列;心却比,男儿 烈⑤!算平生肝胆
役的地位。 ④娥眉:漂亮的女人,美女。指作 者当时的贵妇人身份。
⑥,因人常热,俗 ⑤烈:刚烈。
夫胸襟谁识我?英 ⑥肝胆:指真诚的心。
雄末路当磨折。莽 ⑦青衫湿:唐白居易《琵琶行》
前期:1891-1904 后期:1904-1907
前期主要是咏物写景、感事抒怀、思念亲友之作。 后期主要是抒发立志改天换地的革命豪情,充满了对祖
国前途的深切忧虑。
写作背景
1903年王纳资捐得户部主事,秋瑾 随王去北京居往。时值八国联军入侵 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 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 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 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 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 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 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满江红
①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
小住京华①, 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为京华。
早又是,中秋佳节。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此处用《史
为篱下,黄花开遍, 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
秋容如拭。四面歌 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残终破楚②,八年 风味独思浙③。苦 将侬,强派作蛾眉 ④,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 男儿烈!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 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 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语言简略却如掷地金石, 令人心动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 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肝胆”是说“肝胆相照”对人一片赤诚。 “因人而热”是指诗人十分热情,有一副热 心肠,为人排忧解难能竭尽全力而不辞,有 古侠义之士的雄风。 “俗子”指凡夫俗子,市侩平庸之辈,这样 的人岂能了解忧国如焚的作者的内心世界? “英雄”是指胸怀壮志勇于实践之人,作者 用以自比。
满江红
秋瑾
(1877-1907)
生平简介
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璿xuán 卿(璇卿),号竞雄,别号鉴 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 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 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 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 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
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积极 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 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 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 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 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 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 32岁。丈夫是双峰县荷叶乡神 冲富绅之子王廷钧,字子芳。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 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其诗词 既有女子的“柔婉细腻”, 又有男儿的“豪迈劲爽”, 刚柔相济,阴阳相和,体现了 一种“中和之美”和独具魅 力的“女性情怀”。
秋瑾的创作
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很多诗词。 现在《秋瑾集》收存诗、词、歌二百二 十多首,另有集外佚诗约十五首,攻二 百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东渡日本为 界,其诗作可分青衫湿”句,指眼泪
青衫湿⑦!
打湿了衣服。
小住京华①,早 又是,中秋佳节。
在北京暂住,转眼又到了中秋佳节。
简洁的交代了写作的地点,时间和 作者的心绪。
“小住京华”是说在京居住时间未久, “早有是”三个字,十分传神地把作 者对时光飞逝、年华灰度的可郁全都 暗暗泄漏出来
为篱下,黄花开 遍,秋容如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