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 间 解 析 几 何 》 试卷A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我已阅读了有关的考试规定和纪律要求,愿意在考试中遵守《考场规则》,如有违反将愿接受相应的处理。
试卷共 5页,请先查看试卷有无缺页,然后答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0分)1. 平面的法式方程是 ( ).A. 0=+++D Cz By Ax B. 1=++r zq y p xC. ()0,1cos cos cos 0cos cos cos 222>=++=-++p p z y x γβαγβα其中D. ()0,1cos coscos 0cos cos cos 222>=++=+++p p z y x γβαγβα其中2. 两向量 21,n n 互相垂直的充要条件是 ( ). A. 021=⋅n n B. 021=⨯n n C. 21n n λ=. D. 以上都不对3. 平面0:11111=+++D z C y B x A π 与平面0:22222=+++D z C y B x A π 互相垂直的充要条件是 ( ). A.212121C C B B A A == B. 0212121=++C C B B A AC. 021212121=+++D D C C B B A A D. 以上都不对.4. 1111111:n z z m y y l x x l -=-=-与2222222:n z z m y y l x x l -=-=-是异面直线,则必有 ().A.0212121=++n n m m l l B.0212121≠++n n m m l lC. 0212121222111=---z z y y x x n m l n m lD. 0212121222111≠---z z y y x x n m l n m l .5. 若向量γβα,,线性无关,则在该向量组中必有 ( )A. 每个向量都可以用其它向量表示。
B. 有某个向量可以用其它向量表示。
C. 每个向量都不能用其它向量表示。
B. 有某个向量不能用其它向量表示。
二.判断正误(各2分),并用举例、证明、给出正确答案(不必写出推算过程)、或表叙有关定理等方法,说明你的判断依据(各3分),(共25分)。
1. 若c a b a⨯=⨯,且0≠a ,则有c b=答: 是,否(将不对的划去,下同) 理由:2. 若b a b a-=+,则有a b⊥。
答:是,否 理由:3. 方程1=r 在球坐标系和柱坐标系下表示的是同一个曲面。
答:是,否 理由:4. 方程()()()042,,332=-+--=yx z y x y x z z y x F是一个锥面方程。
答:是,否 理由:5. 存在某个过x 轴的平面,它与椭球面 194222=++z y x 交线是一个圆。
答:是,否 理由:三.计算(第四题10分,其它每题各7分,共45分)(1)设平面在三个坐标轴的截距的比依次为1:)2(:2-,并且该平面到原点的距离为3,求此平面的方程。
(2)求直线⎩⎨⎧=++-=--+02012z y x z y x 在平面034=++-z y x 的投影柱面。
(3)求由两平面2 x - y + z = 7,x + y + 2 z = 11所成的两面角的角平分面方程。
(4)判断直线的相互位置。
如果它们相交或平行,求出它们所在的平面;如果是异面直线,求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和公垂线方程(各5分)。
ⅰ.01123-==-z y x 与 10211z y x =-=+ ;ⅱ.⎩⎨⎧=-+=+-0623022y x z y x 与⎩⎨⎧=-+=--+01420112z x z y x(5)设柱面的准线为⎩⎨⎧=+=zx z y x 222,母线垂直于准线所在的平面,求这个柱面的方程。
(6)求出直线11112-==-z y x 围绕z 轴旋转一周所形成的曲面的方程,并用平行截痕法画 出该曲面的图像。
四. 证明题(每题5分,共10分) 1. 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相交于一点。
2. 方程 (x + y )(y + z )= x+2 y + z 表示一个柱面,并求出柱面母线的方向向量。
五. 作出曲面24x z -=,24x y -=,及三坐标平面所围成的立体在第一卦象部分的立体图形。
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 B.2. D .3. B .4. B .5. C.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 1. ππk 22+-2. 1sinh3. i k ⎪⎭⎫ ⎝⎛±32ππ.4. 1.5. 1!+m sm .三.计算(每题7分,共49分)(1)设()()23233xy l x i y x my z f ++-= 为解析函数,试确定m 、l 的值。
解:2323,3xy l x v y x my u +=-= (2分)由柯西—黎曼方程 x y y x v u v u -==,,得2222333,26y l x x y m y x l y x --=-=- (3分)。
故当l = -3 , m = 1时,函数解析(2分)。
(2)()i Ln +1 解:()()分)其中实部、虚部各分)(分)(2(4)24(2ln 21311ln 1ππk i i Arg i i i Ln ++=+++=+(3)()⎥⎦⎤⎢⎣⎡+⎰czz d z e cos Re ,其中c 为从1- i 到0的曲线y = - x 2解:()()()()()()()分)(分)(分)(分)(11cosh 1sin 1cos 1cos Re 21sinh 1cos 1sin 1cosh 1sin 1cos 121sin 12sin cos 101--=⎥⎦⎤⎢⎣⎡+∴++--=-+-=+=+⎰⎰--e z d z e e i e i e ze z d z ec z i iz cz(4)⎰=1cos z z d z z 解:)1(2)3(cos 2cos 3cos 01分分分),可得由柯西积分公式(在复平面中解析,所以因为i z i z d z zz z z ππ====⎰(5)()z d z z z z ⎰=++2sin 1sin 1解:被积函数()zz z sin 1sin 1++的奇点有πk a k = 和() ,2,1,01±±=-=k k b k π,除10-=b 是可去奇点外,都是一级极点(1分)。
因只有00=a 和10-=b 在曲线2=z 内(1分),故由留数定理,得()()()()()分)(分)(分)(11sin 220sin 1sin 1lim 221,sin 1sin 1Re 0,sin 1sin 1Re 2sin 1sin 102iz z z i z z z s z z z s i z d z z z z z πππ=⎪⎭⎪⎬⎫⎪⎩⎪⎨⎧+'++=⎭⎬⎫⎩⎨⎧⎥⎦⎤⎢⎣⎡-+++⎥⎦⎤⎢⎣⎡++=++→=⎰(6)给定调和函数 y x u -=3,求调和函数v ,使得复函数iv u z f +=)(成为一个解析函数,且满足1)(=-i f 。
解:()()()()分)。
故所求调和函数为分)。
(从而有时得知当,又由分)(为任意实常数)(其中分)(分)(得,又由分)(1(3313,0,1,01131,11233,3++===-===-++=∴+=∴='-=+==∴==⎰y x v c v y x i f c c y x v c x x c x c u v x c y dy v u v y x x y(7)将复函数z sin 展成(z-1)的幂级数,并写出级数的收敛域。
解:已知()()()()+-+-+-=++-+-+-=+n n n n z n z z z z n z z z z 2421253!211!41!211cos !1211!51!31sin()分)3(∞<z所以有()[]()()()()()()()()()()()()())2(1!12111!511!3111cos 1!2111!411!2111sin )2(1sin 1cos 1cos 1sin 11sin sin 1253242分分⎥⎦⎤⎢⎣⎡+-+-+--+---++⎥⎦⎤⎢⎣⎡+--+--+--=-+-=+-=+ n nn nz n z z z z n z z z z z z四. 积分变换(每题5分,共15分) 1. 已知()t e t t f 2-=,求 L ()[]t f 解:[]()[][])2(21,)3(12分分+==∴=-s e t L t f L st L t2. 已知()412++=s s s F ,求 L -1()[]s F解:()[])2(2sin 212cos )3(4221421211分分t t s L s s L s F L +=⎥⎦⎤⎢⎣⎡++⎥⎦⎤⎢⎣⎡+=---3. 用拉普拉斯变换的微分性质证明 []11sin 2+=s t L解:()()()()()()()[]()[]()()()[][]()[]11sin 11sin sin 200,11000;sin ,cos sin 222+=-=-'--=''='=-=''='=s t L t L s t L f f s t f L s t f L f f t t f t t f t t f 从而得到分得分由微分性质分,并且有满足五. 证明题(6分):设幂级数∑∞=0n nn z a 在z 0 处条件收敛,证明z 0 是该级数收敛域边界上的点。
证明:首先,因为幂级数∑∞=0n nn z a 在z 0 处收敛,由阿贝尔定理,对一切满足0z z <的z,都有幂级数∑∞=0n nn z a 在z处绝对收敛,从而知收敛半径0z R ≥ (3分)。
其次,若0z R >,则由于幂级数∑∞=0n nn z a在R z <中绝对收敛,故幂级数∑∞=0n nn z a 应该在z 0 处绝对收敛,这与已知产生矛盾。
因此得到0z R =,进而z 0 是该级数收敛域边界 上的点。
证毕(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