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传染病预检分诊流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ppt
传染病预检分诊流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ppt
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 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
定处理医疗废物。
传染病预检分诊
第九条 培训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
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 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以及传染
病流行动态、 诊断、治疗、预防、 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传染病预检分诊
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 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
发热门诊 查体、病史、症状和体征
初步分诊
专职人员一定引导做检查
排除
可疑 排除
临床诊断病疑例似病例
专用车 传染病医院
传染病预检分诊
第四条 预检、分诊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传染病的
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 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传染病预检分诊
在接到卫生部和省、自治区、直辖 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 息后,或者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的要求,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 分诊工作。
传染病预检分诊
第三条 预检、诊断
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 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 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 染病的预检。
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 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 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 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发热患者
挂号导医分诊 预检分诊处—发热
医务人员诊疗活动中按肠道传染病 消毒隔离要求执行。
治疗室管理 诊疗用品消毒 使用后医疗用品管理
污水污物管理
1、病区产生的所有污物包括生活垃 圾,剩菜剩饭、水果等,全部按感 染性废物处理。
2、医疗废物包装用黄色袋,标示清 楚,装袋3/4处须密封捆扎袋口,不 得有破损和外溢
污水污物管理
3、转运过程中不得有洒落。 4、医疗废物收集和清洁工做好个人
和有关规定, 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
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传染病预检分诊
第十条 监督管理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
预检分诊工作的监督管理, 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应当依 法查处。
传染病预检分诊 医院感染管理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职业安全防护
服袖口外面
脱防护用品顺序
步骤1:摘下防护镜,放入污物袋中。
步骤2:脱掉防护服,将反面朝外, 放入污物塑料袋中。
步骤3:摘掉手套,一次性手套应将 反面朝外,放入污物塑料袋中,橡 胶手套放入消毒液中。
脱防护用品顺序
步骤4:将手指反掏进帽子,将帽子轻轻 摘,反面朝外,放入污物塑料袋中。
步骤5:脱下鞋套或胶鞋,将鞋套反面朝 外,放入污物塑料袋中,将胶鞋放入消 毒液中。
步骤6:摘口罩,一手按住口罩,另一只 手将口罩带摘下,放入污物塑料袋中, 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医院感染管理 突法事件收治点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
建立隔离区,集中收治,隔离区进 出口设消毒脚垫,要有隔离区标志。
隔离病人:确诊、临床诊断、临床 观察病人分区(室)安置。
加强病房管理,按床单位相对隔离, 物品不要共用,限制家属数量
防护,不得回住地更换工作服。 5、医院污水消毒,
污水排放按传染病医疗机构排放标 准要求,监测、记录
谢谢
安全 健康 快乐
手消毒方法 快速手消毒剂揉搓 消毒液浸泡
锐器防护
在进行抽血、注射、清洁伤口、处 理污物等工作可能会接触到血液或 体液时 ,若自己手上有伤口 (包括皮 肤损伤 ),则要戴上手套
带血的一次性用品 (如输液器、注射 器、针头等 )集中放在专门的污物袋 (针头放锐器盒)中, 待销毁。处置 完毕要认真洗手。
传染病预检分诊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
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突法事件收治点医院感染管理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第一条:规范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 诊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 止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 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 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制定本办 法
医院感染管理
对病人和家属开展健康教育。 给病人家属准备洗手消毒水,要求
饭前便后手消毒。 病区室内外环境、物表消毒。 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先消毒再进入
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餐具消毒。
的衣服经消毒后才能带出病区
医院感染管理
穿戴防护用品顺序
步骤1:戴口罩,一只手托着口罩,扣于 面部适当的部位,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戴 在合适的部位,压紧鼻夹,紧贴于鼻梁 处。在此过程中,双手不接触面部任何 部位。
步骤2:戴帽子,戴帽子时注意双手不接 触面部。
穿戴防护用品顺序
步骤3:穿防护服。 步骤4:戴上防护眼镜,注意双手不
接触面部。 步骤5:穿上鞋套或胶鞋。 步骤6:戴上手套,将手套套在防护
的正确处理 洗手
职业安全防护 手 套
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 诊疗和护理操作时戴手套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 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 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手套一但被污染、刺破、损坏应立 即更换
手套不要反复使用或戴着手套洗手
职业安全防护 隔离衣
可能发生大面积飞溅、喷射医疗 过程中要穿具有: 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
标准预防 按疾病传播途径防护
空气传播预防 沫传播预防 接触传播预防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飞沫传播 空气传播 日常媒介物传播 病媒传播
标准预防
特点
要防止血(非)源性疾病的传播, 强调双向防护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 相应的隔离措施
适用于
医院内的任何已知或未知的传染 源
职业安全防护 口罩、防护镜、面部防护罩
可能发生飞溅、喷射医疗过程中使 用防护镜、面部防护罩、口罩
动脉穿刺要戴面罩 接触经空气、
飞沫传播的疾病要戴口罩
职业安全防护 洗手
洗手 *接触病人前后 *进行无菌操作前后 *进入重点科室时 *带口罩穿脱隔离衣前后 *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后 *脱手套后
洗手液 无水洗手 液(以酒 精为主)
在治病救人时 ,要采取适当的预防措 施,遵守有关规范 ,加强职业防护
预防和杜绝HBV、HCV、HIV的医院 内传播的途径
职业暴露的预防原则:
在医疗活动中严格遵守和实施医 疗安全操作和防护指南。
加强传染病传播途径及自我防护 的宣传及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 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落实好各项职业暴露的安全操作 和个人防护措施。
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4、严格执行洗手和手制度消毒。 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
吸道与粘膜的防护
二级防护
适用于隔离观察室和专门病区医务人员 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标本、 处理起分泌物、排泄物、用后物品和死亡 病人尸体的各种人员、 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级防护
3、戴防护口罩,每4小时或潮湿时更换, 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手套
4、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洗手和手消毒。 5、对病人进行近距离操作时,戴防护
眼罩 6、注意呼吸道与粘膜的防护 7、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
三级防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 器官插管和器官切开的医务人员
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加戴全面型呼吸 防护器
防护用品
使用的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有关标
防护服:一次性使用的防护服应该 符合《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GB19082-2003。
防护口罩:应该符合《医用防护口 罩技术要求》GB19083-2003。
防护用品
防护眼镜:视野宽阔、透明度高、 有较好的防溅性能,弹力带佩带。
手套:医用一次性乳胶或橡胶手套。 医用工作服。 医用工作帽。 鞋套:防水防污染鞋套。 消毒用品
护锐器防护
安全处置锐利器具 不要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
套接头套 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 不要把锐利废弃物同其他废弃物混
合在一起。
感染性疾病科
发热门急诊、预检、分诊 工作人员防护要求
一级防护
适用于发热门急诊、预检、分诊工作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
抗菌皂液
普通皂液
洗手方法
组成
作用
应用
70%酒精 杀死、降低 直接擦洗、 +(洗必泰+ 皮肤上的菌 不需要流 护肤剂) 落,无去污 动水冲洗
作用
清洁剂+ 清洁去污、 +流动水+ 皮肤消毒 皮肤消毒 干燥 剂
肥皂、清 清洁去污 +流动水+
洁剂
干燥
手消毒
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 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前后 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 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 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 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传染病预检分诊
第五条 特殊传染病病人 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
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隔 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 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 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 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原则
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 体液污染的物品(包括羊水、心包 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 液、阴道分泌物等人体物质) 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
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措施
戴手套 穿隔离衣:透气、不渗水、合身 带口罩帽子、眼罩 锐器的正确处理 被感染性物质污染后的医疗器具
传染病预检分诊
第六条
转诊
医疗机构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 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 力的医疗机构诊疗,
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 疗机构。
传染病预检分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