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牧草栽培学复习重点

牧草栽培学复习重点

牧草栽培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牧草:广义:泛指能被家畜采食的一切草本植物,包括草本型、藤本型、小灌木、半灌木、灌木以及部分乔木的枝叶。

狭义:仅指被家畜采食的一切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

饲料作物:指用于栽培作为家畜饲用的作物。

牧草生长发育:从种子萌发到新的种子产生,要经历一系列形态结构和生理上的复杂变化,这个过程称为牧草的生长发育。

人工草地建植:人们有计划开垦一部分土地,采用翻耕、播种的方法,因地制宜的人工种植牧草或饲料作物、饲用灌木或半灌木,从而获得优质丰富的饲草以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牧草混播:在同一地块,同期混后种植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

草田轮作:以粮棉油为主要任务的轮作中加入多年生牧草的轮作方式。

多年生牧草保护播种:多年生牧草在一年生作物保护下进行播种的方式。

土壤耕作:是指在牧草生产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农机具的物理机械作用,调节土壤耕作层和表层状况,使土壤水分、空气和养分的关系得到改善,为牧草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二、各章重点
绪论
1、栽培种与野生种在适应性和外部性状方面存在哪些差异
1)株体及各器官变大
2)可利用部分营养成分含量变大
3)生育期和成熟期变得整齐集中
4)种子休眠性减弱或缩短
5)防护功能减弱
6)自行传播繁衍的功能减弱
7)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范围变窄
第一章
1、牧草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主要有哪些
一株完整的植物通常具有根、茎、叶、花、果、种子六大部分。

植株的各个部分称为器官,各个器官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如根纵横延伸,适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支撑植株,向其他器官输送养分和水分;叶平展,以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花色不同,其鲜艳程度也各异,以吸引昆虫传粉授粉,等等。

其中,根、茎、叶以吸收和合成自身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为主,被称为营养器官。

它们是植物产生花、果、种子的基础。

花、果、种子主要与繁衍后代有关,称为繁殖器官。

2、牧草根的主要生理功能
⏹固定和支撑的作用
⏹从土壤吸收大量水分和养分
⏹贮藏养分的作用
⏹合成氨基酸、细胞分裂素和植物生长素
3、牧草果实的主要生理功能
⏹保护种子
⏹传播种子
⏹提供营养
4、牧草生长发育的特点
⏹顺序性和周期性(从种子萌发至新的种子成熟称为一个生长周期。


⏹重叠性和阶段性
⏹生长发育曲线呈“S”形
5、牧草引种的工作程序
(1)制定引种目标
(2)收集引种材料
(3)引种试验
a. 同一地区内不同地方间的引种试验
b. 不同地域间的引种试验:第一步,小区观察试验;第二步,品种比较试验。

第二章
1、依据培育程度划分,人工草地分为哪几种类型
(1)半人工草地;改良草地;补播草地
(2)人工草地
(3)饲料草地
2、人工草地建植工作步骤和程序
•草种选择
•场地选择
•土壤耕作(苗床准备)
•播种材料及其准备
•牧草播种:播种时间;播种量;播种深度
•新建草地的管理
3、草种选择的依据
1)地区与气候
2)牧草的生物学特性
3)土壤条件
4)牧草利用方式
5)饲喂家畜的种类
4、优良播种材料应具备的条件
1)净度高:包括纯度与净度
2)籽粒饱满:指种子成熟的发育程度和整齐性
3)生活力强:指种子的发芽力
4)无病虫害:对保障人工草地的有效建植至关重要
5)含水量低:一般要求豆科牧草种子含水量为12%;禾本科为11%--12%
5、待播材料检验的基本环节
1)纯净度测定:称重法;
2)发芽势、发芽率测定:实验室发芽法
3)种用价值的计算:种用价值=纯净度×发芽率×100%
6、播前的种子处理有哪些
1)豆科牧草的硬实处理
方法:机械法;化学法;寄种播种;紫外线、超声波照射;变温法
2)禾本科牧草的去芒处理;机械处理
3)破除休眠:通常对禾本科牧草而言方法:晒种;热温处理;沙藏处理
4)包衣拌种概念:指将根瘤菌、肥料、灭菌剂、灭虫剂等有效物,利用黏合剂和干燥剂涂黏在种子表面的丸衣化技术。

包衣材料:黏合剂;干燥剂和有效剂
7、根瘤菌接种条件及注意事项
接种条件:适宜的土壤湿度;通气性好;酸碱度适宜;适当施用微肥
注意事项:避光;忌化学物;忌化肥
8、表土耕作措施有哪些
⏹浅耕灭茬
⏹耙地
⏹耱地
⏹镇压
⏹开沟、做畦和起垄
⏹中耕
9、多年生牧草保护播种
(1)概念:多年生牧草在一年生作物保护下进行播种的方式。

(2)适用范围:水肥条件不成为限制因子时才可进行保护播种
(3)保护作物的选择:分蘖少;成熟早;生长初期发育慢
(4)实施方法:
播种方法:以间行条播常见。

优点:易于田间管理
播种时间:多采用同期播种
播种量:牧草的播种量同单播一样,而保护作物一般相当单播量的75%-50%
田间管理:保护作物在生长季结束前一个月收获完毕,并及时及时除去地上部秸秆及残差(5)注意事项:及时收割;加强管理
10、杂草防除的农艺方法
农艺方法:指通过采取农田耕作和其他人工方法达到消灭杂草的农艺技术措施。

(1)预防措施
(2)种植技术:合理安排和运用种植制度
(3)耕作手段:采用合理的土壤耕作措施
11、施肥的原则
(1)根据饲草的种类和生育时期施肥
(2)根据收获的对象决定施肥
(3)根据土壤状况合理施肥
(4)根据土壤水分状况等施肥
(5)根据肥料的种类和特性施肥
(6)施肥与农业技术配合
12、更新复壮技术
1)变更利用方式
2)重耙疏伐
3)补播
13、旱地种草技术
1)牧草抗旱播种技术
(1)抢墒播种(2)引墒播种(3)寻墒播种(4)干寄播种
(5)添墒播种(6)宽窄行播种(7)浸种催芽(8)育苗移栽
2)播前抗旱处理技术
(1)干燥脱水法(2)无机药剂浸种法(3)有机酸、维生素类溶液浸种法
3)施肥抗旱技术
4)化学物理抗旱技术
(1)抗蒸腾剂应用技术:薄膜法;干湿调节法
(2)保水剂应用技术:种类;使用方法;使用量
5)田间管理抗旱技术
14、坡地种草技术
1)种草前的整地
2)种植技术(1)带状种植(2)水平阶种植(3)陶体种植
3)播种方式
第三章
1、混播原理
1)形态学互补原理2)生长发育特性3)营养互补原理4)生态学原理2、混播牧草的选择原则
1)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混播
2)根据牧草的生态适应性
3)根据混播草地利用年限
4)根据混播草地利用方式
5)根据混播成员间的协调性
6)根据家畜种类、饲养方式
3、混播牧草播种量的确定方法
(1)按单播量计算混播牧草的播种量
K=HT/X
K——每一混播成员的播种量(kg/hm2)
H——该种牧草种子利用价值为100%时的单播量(kg/hm2)
T——该种牧草在混播种的比例
X——该种牧草种子的实际利用价值(种用价值)
(2)根据营养面积计算混播牧草的播种量
X=100000×P×K/M×X×D
X——混播牧草中某一种牧草的播种量(kg/hm2)
P——该种牧草种子的千粒重(g)
K——该种牧草在混播中所占比例(%)
M——该种牧草每粒种子所需的营养面积
D——种子的种用价值
4、混播牧草的播种方法
(1)同行条播(2)间行条播(3)撒播(4)撒播与条播结合
第四章
1、轮作的类型
1)大田轮作
2)草料轮作:
(1)近场草料轮作:完全舍饲方式下的近场轮作;半舍饲方式下面近场轮作(2)远场草料轮作
3)蔬菜轮作
2、草田轮作计划的编制方法步骤
1)查询资料,收集素材,深入研究
2)合理安排,科学布局
3)划分轮作区,确定轮作次序
第一步,确定出轮作类型,轮作区数及轮作区大小
第二步,确定出各种作用在轮作中的比重
第三步,确定出轮作的次序,列出轮作周期表
第四步,编写轮作计划设计书
第五章
1、苜蓿的经济价值
1)饲用价值极高
2)改良土壤,提高肥力
3)重要的水土保持植物
4)重要的密源植物
2、苜蓿的利用
1)青饲
2)调制成干草
3)制成草粉
4)制成草颗粒
5)生产叶蛋白
3、红豆草的生长习性
1)喜干燥、抗旱、返青早,但耐寒力弱。

2)对土壤要求不严
3)对N肥很敏感,对P肥不敏感
4、白花草木樨和黄花草木樨形态上的差异
1)前者高于后者;
2)前者旗瓣较翼瓣稍长;
3)后者旗瓣和翼瓣等长;
4)前者开花期较后者约迟二周。

5、草木樨的利用
1)饲用2)荒山治理3)燃料
6、沙打旺的生长习性及栽培要点
习性:1)抗旱、耐寒、耐盐碱、抗风沙2)适应性强3)对土壤要求不严栽培技术:1)硬实处理2)粗细整地3)田间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