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十章 《新闻学概论》 马工程
第十章 《新闻学概论》 马工程
销毁盗版音像制品
新闻法治的法律依据:地方性法规
• 在我国,地方性法规对建立和完善现有的新闻法治框架具 有探索性作用。
• 200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 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政府信息公开行为的地方性法规, 它在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有着重要的开创意义。
新闻法治的法律依据:行政规章
充实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闻法制内容
• 我国的新闻事业和新闻传播活动已逐步纳入法治轨道,实 行了新闻法制管理。
• 我国社会主义新闻法制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还有 很多艰巨的工作有待完成。
第十章 新闻法治
本章框架结构
新闻法治的内涵
新闻法治
新闻传播活动主体 的权利与义务
依法规范新闻传播行为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新闻法制建设
新闻法治的定义
新闻法治的法律依据
公民、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 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权利
公民、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 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义务
规范新闻管理者的管理行为
保护被报道者及受众的合法权益
• 公民和法人享有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 义务。
• 依法规范新闻传播行为,包括规范新闻管理者的管理行为、 保护被报道者及受众的合法权益。
•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法制建设。
第一节 新闻法治的内涵
新闻法治
• 在新闻法制建设的基础上,对公民和法人依法享有的新闻 传播活动的权利与义务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
山西“封口费”事件
2008年9月20日,山西霍宝干河煤矿发生矿难,1人死亡。 事故发生后矿方瞒报,引发“封口费”事件。据调查, 矿难发生后,到霍宝干河煤矿的人员多、成分复杂。其 中持有新闻出版总署新闻记者证的仅有2人,而多数“记 者”是假记者。被曝光收取费用的6家“媒体”中,中国 教育电视台一栏目收取1.9万余元。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 刊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对管理不严、甚至鼓励记者搞 “有偿新闻”的单位进行整顿。
• 新闻工作者的采访权是实现公民知情权的手段 • 采访权是言论自由的应有之义 • 采访权是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权利
新闻媒体的报道权
与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
• 新闻媒体的报道权也叫发表权、表达权或传播权。 • 它是指新闻工作者在符合社会规范和媒体宗旨的前提下,
通过采访获得新闻素材后,其新闻作品享有在媒体上发表 的权利。
新闻作品的著作权
• 新闻作品是否都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呢? • 实际上,除了时事新闻之外,其他所有的新闻作品都享有
著作权 。 • 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
公民、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 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义务
(一)新闻报道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 • 禁止危害国家安全 • 禁止泄露国家秘密
公民、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 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义务
• 这些“侮辱性”言论被北京市第二中院在二审中判定构成 名誉侵权,判令王洪赔偿9万元。
新闻侵害采访对象的隐私权
• 隐私包括自然人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不与他人共享的私 人活动信息的全部内容。
• 隐私权是自然人依法享有的、自由支配与社会公共利益无 关的私人活动信息的权利。
新闻媒体侵害采访对象隐私权的 主要表现
• 5.对他人的婚外情、婚外性关系的不当公开等。
协调公民的隐私权与 公众的知情权之间的关系
• 划清一般公民与政治人物的界限 • 划清普通公民与社会知名人士的界限 • 划清普通人在正常与特殊两种不同情况下的不同的隐私范
围
新闻侵害采访对象的肖像权
• 肖像权是自然人和法人依法享有的个人或法人各种形象不 受侵害的权利。
许霆案与媒介审判
新闻媒体的舆论放大功能,往往使媒 体成为法庭外的社会力量,它对案件 的报道可能营造出某种对法官产生巨 大压力的舆论氛围,使得司法人员无 法做到冷静判断和公正裁决。
“开胸验肺”沉重的身体维权
两年的维权求医却仍然得不到明确的职业病诊断, 为求病情真相,他不惜开胸验肺,当张海超的惊世 举动引起媒体关注,才有随后的公正仲裁。中国的 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和权利救济机制遭到质疑。
•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 • 一般来说,法治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没有法制作为基础,
法治也不可能建立和继续存在。
新闻法治概念的界定
• 新闻法状态与手段。
• 第一,新闻法治首先要保障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 表达权、监督权。
新闻法治的法律依据:宪法
• 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了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 • 第三十五条规定了我国公民言论自由的基本权利 • 第四十一条规定了公民的监督权利 • 第三十八条 、第五十三条规定了主体基本义务
新闻法治的法律依据:法律
• 在我国的法律中,有很多条款都从不同角度对新闻传播活 动中可能涉及的新闻媒体以及公民个人的权利义务问题予 以明确规范。
的不当报道与评论方面。 • 对新闻媒体进行必要的限制有助于保护司法独立行使审判
权。
• 对新闻媒体进行适当的限制也是国际通行的惯例。
杭州飙车案 舆论监督权VS公权力
关于肇事者胡斌应该是以交通肇事罪起诉还 是应该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起诉,在民众和法律界 也产生了争论。一些媒体认为该事件的核心问题 是公权力能否受到社会舆论的监督与制约。
保护被报道者及受众的合法权益
• 保护被报道者及受众的合法权益,主要指新闻媒体不得侵 害当事人的人格权以及债权等其他权利,如果给当事人造 成损害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新闻媒体侵害人格权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侵害采访对象的 名誉权、隐私权和肖像权。
新闻侵害采访对象的名誉权
• 名誉权是指公民和法人对其自身名誉所享 有并受法律保护的不受他人侵害的权利。
。
采访权
新闻工作者的采访权,指记者获取 新闻信息的权利,记者搜集信息的过 程就是其行使上述权利的过程。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新闻记 者位居十大危险行业的第三名, 仅次于矿工和警察。
知情权
公民的知情权,是公众获取政府决策信息和社会公共 信息的权利,受到宪法的保护。
新闻工作者的采访权与公民的知情权
• 如《刑法》、《民法通则》、《保守国家秘密法》、《著 作权法》、《广告法》等。
新闻法治的法律依据:行政法规
• 行政法规从管理的角度,对新闻媒体的设立条件、传播行 为以及相应的行政责任等问题予以规范。
• 如《出版管理条例》、 《报纸管理条例》、 《期刊管理 条例》、 《印刷业管理条例》、 《音像制品管理条例》、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互联网管理条例》,以及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8年)和《外国常驻新闻机构 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2008年)等。
•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 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
• 国际条约 • 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命令、重要文件等
第二节 新闻传播活动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新闻传播活动的主体
• 新闻传播活动的主体包括公民和法人。 • 新闻媒体属于事业法人范畴。 • 公民、新闻媒体及新闻工作者构成了新闻传播活动的主体
• 行政规章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两种。 • 部门规章是指国务院所属部委,在本部门权限内制定的各
种行政法律规范文件。比如,为做好新闻管理工作,新闻 出版总署制定的《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 《报纸出版 管理规定》等。 • 地方政府规章,是指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人民政府所制 定的区域性规则章程。
新闻法治的法律依据:其他法律依据
• 第二,新闻法治的法律基础是宪法指导下建立的法律法规 体系,这些法律法规应得到很好的执行。
• 第三,新闻法治的实现是国家权力机关通过对各类新闻主 体权利、义务的具体调整而形成的。
新闻法治的法律依据
• 新闻法治的法律依据,是指调整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根据 与来源。
• 作为法治国家,我国以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立 法、行政规章、司法解释等作为法律依据,对新闻媒体实 施法治化管理。
• 1.未经采访对象同意,公开当事人(如刑事案件受害人) 的姓名、照片和住宅地址,使他人足以辨认出当事人。
• 2.不恰当地公开采访对象的财产状况、生理缺陷、家族病 史等私人信息。
• 3.未经采访对象或当事人同意,在媒体上公开其已成为 历史的犯罪行为或不光彩的行为。 • 4.对社会名流的婚恋信息,未经本人同意而进行渲染。
• 新闻侵害肖像权行为的主要表现有: • 一是未经本人同意,拍摄与新闻报道无关、不具有新闻价
值的照片和录像,即侵害他人肖像制作专有权; • 二是未经本人同意,在新闻媒体中使用与新闻内容无关的
肖像;
• 三是未经本人同意,使用他人肖像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
赵本山状告新浪索赔205万元
赵本山起诉北京新浪互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星潮在线 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侵犯肖像权,要求其赔礼道歉,并赔偿经 济损失205万元。原告诉称,新浪和星潮两家公司通过四川 卫视、安徽卫视等全国多家卫星电视台发布斗地主、麻将等 手机游戏下载的广告,在该广告中,未经许可擅自将赵本山 在小品中的表演篡改为动画形象,该动画形象的使用贯穿广 告始终,并配之以与赵本山相类似的方言口音,对手机游戏 下载和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二)新闻报道不得危害社会公共利益 • 新闻媒体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主要表现 • 强化法律意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是我
国新闻法治的重要内容
公民、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 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义务
(三)新闻报道不得妨害司法公正和司法秩序 • 新闻媒体对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侵害,主要体现在媒体
• 逐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法治,提高公民和法人的 新闻传播法律意识,对违反新闻法治规定的行为实施法律 规范,从而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法治与法制
• 法治与法制是两个具有不同范畴的概念,两者既有区别又 有联系。
• 法治是“人治”的对应概念,其基本含义是指依法治理国 家和管理社会的状态和手段。它主要包括社会具有普遍遵 守的法和保证法得以正确运用与遵守的国家权力机关与司 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