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管理规范年修订

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管理规范年修订

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管理规范年修订————————————————————————————————作者:————————————————————————————————日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管理规范定西市安定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编二OO八年六月修订第一部分基层基础工作管理一、工作时间(一)计划生育工作年度:上年10月1日0时—――-当年9月30日24时。

(二)每月工作时间划分:1—3日村级月例会;4日乡镇月例会;5—8日变卡、更新WIS系统;9—11日报表;14—31日入户访视、摸底。

二、管理口径(一)农村计划生育依法依合同管理。

计划生育合同由甲(村委会)乙(农户和育龄夫妇)共同签定,鉴证单位为乡镇人民政府。

(二)发放生育证时必须索要查验原户籍不在本乡镇一方的计划生育证明。

生育证由女方户籍所在地政府计生部门发放(一孩由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计生办发放。

二(多)孩由女方户籍所在地县(区)计生局发放)。

(三)人口计划管理程序1、每年1月20日前,村委会(居委会)经孕检将初步确定的生育对象名单上报乡镇(街道),并张榜公布。

2、乡镇(街道)在2月份将初步确定的生育对象经政府会议审议批准,于3月20日前各行文上报县(区)计生局。

3、县(区)计生局于6月20日前行文给乡镇(街道)下达生育指标。

4、乡镇(街道)于6月25日前行文给村批复生育对象名单。

5、村于6月30日前将指标到人,并张榜公布。

6、次年1月5日前村委会(居委会)将经微调后的生育对象名单上报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在1月10日前将经微调后的生育对象行文上报县(区)计生局,县(区)计生局于1月20日前行文给乡镇(街道)下达生育指标,乡镇(街道)于1月25日前行文给村批复生育对象名单,村于1月30日前将指标到人,并张榜公布。

(四)暂不安排二孩指标的:1、一孩性别未经认定的;2、长年外出生育状况不清又无合法计划生育证明的;3、社会扶养费未缴清的。

(五)暂不办理独生子女证的:1、非法抱养的;2、持二孩准生证的;3、本人计划再生育的;4、已生二孩中的一个子女死亡未结扎的;5、外出多年生育状况不清、不及时参加环孕检的;6、社会扶养费未缴清的。

(六)省条例第23条规定: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注销生育登记,并收回《生育保健服务证》:1、胎儿发育正常却擅自施行终止妊娠术的;2、报称新生婴儿死亡却无合法死亡证明的;3、虐待、遗弃女婴或者非法送养婴、幼儿的。

(七)省条例第56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所在单位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当地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拒绝、阻碍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2、诽谤、侮辱、殴打、伤害执行计划生育公务的工作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的;3、扰乱计划生育工作秩序,毁坏公共或者他人财物的;4、藏匿、包庇违反计划生育的人员的;5、拒不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拒不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的;6、歧视、虐待实行计划生育的人员和生育女婴以及不生育的妇女的;7、歧视、虐待、遗弃、残害女婴的。

(七)奖励扶助对象的确认条件、奖励标准及确认程序:1、四个条件:①夫妇双方均为农业户口②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年满60周岁以上③1973年以来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生育④现存活子女为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

再婚夫妻一方各生育过一个子女的,若符合其它条件,则孩子性别不限。

2、奖励标准:每人每年600元。

3、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确认程序每年1月31日前个人申请→2月28日前村级审核公示→3月31日前乡级初审公示→4月30日前县级审查确认→5月31日前信息专网录入和变更→6月10日前报送信息→6月30日前中央拨款到省→7月31日前地方配套资金到位→8月31日前资金到户。

(八)特别扶助对象确认条件、奖励标准及确认程序:1、特别扶助对象条件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是:我省城镇和农村独生子女死亡或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

应当符合以下四个条件(1)夫妻均应在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女方须年满49周岁。

因丧偶或离婚的单亲家庭,男方或女方须满49周岁。

(2)只生育过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一个子女。

①只生育一个子女包括曾生育过一个以上子女但同时只存活一个子女(所生孩子不见面),以及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或收养且同时存活两个以上子女(所生孩子均为计划内),但以后只存活一个子女的情况。

②合法收养一个子女包括法律法规承认的事实收养子女的情况(以1992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为界限,之前承认事实收养,之后按收养法执行)。

③再婚夫妻再婚前后生育、收养的子女数应合并计算。

但再婚后未再生育或收养的子女分别计算,并根据女方或男方是否符合扶助条件,分别纳入扶助范围。

④由于婚姻变动形成的单亲家庭以其本人实际生育的子女数计算。

(3)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①对符合上述条件夫妻(指现存活一个子女),目前尚没有领取《独生子女父光荣证》的,应允许其按照有关规定补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补发时特别注明“特别扶助对象补证”,以表示与正常补证加以区别。

特别扶助对象所补发的《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只作为特别扶助制度的凭证,不与现行的独生子女奖励政策挂钩。

②对独生子女死亡的,可由其户籍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出具有关独生子女的证明材料。

(4)现无存活子女或独生子女被依法鉴定为残疾(伤病残达到三级以上)。

①现无存活子女的,需提供乡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安部门、或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出具的子女死亡证明材料。

②独生子女被依法鉴定为残疾(伤病残达到三级以上),是指被地方各级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认定、审核的符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三级以上(包括三级)残疾标准,并持有统一制发的等级为三级以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另外注意:一是这次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的审核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不包括再婚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对象),扶助对象必须同时具备以上四个条件。

二是扶助对象已经达到49周岁的,以该制度开始执行时的实际年龄为起点发放扶助金。

如果扶助对象后来发生再生育、再收养子女或独生子女康复的,应当自其再生育、再收养子女或独生子女康复时起,终止发放扶助金。

三是与奖励扶助制度衔接。

励扶助的对象是农村独生子女和二女户家庭,夫妻两人分别审核,年龄必须达到60周岁。

“特别扶助”的对象,包括城镇和农村的独生子女户当中子女死亡或伤、病残家庭,审核要求是以家庭为单位,且女方的年龄必须达到49岁。

“特别扶助”制度涉及到的“奖励扶助”对象,应按“特别扶助”对象标准发放奖励金,不再重复享受“奖励扶助”金。

四是与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救助制度衔接。

2005年省政府出台的《甘肃省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办法》(甘政发44号),这是我们省自已实施的一项救助制度,它救助的对象是:独生子和二女户子女、父母死亡或伤病残家庭,救助主要是一次性的。

而国家“特别扶助”制度的对象只是独生子女户当中子女死亡或伤、病残家庭,救助特点是长期的。

两项制度在救助的对象、程序、标准和方式都不完全一样,但对象的交叉点比较小,影响面不大。

因此,在试点过程中,两制度同时实施,互为补充。

2、奖励标准:独生子女伤残家庭人均每月80元,独生子女死亡家庭人均每月100元。

3、确认程序:每年1月15日前,个人申报→2月15日前,村级评议。

→3月15日前,乡级初审。

→3月31日前,县级审批。

→4月30日前,信息录入和变更。

→5月10日前,报送信息。

地、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向上级人口计生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报送《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人数测算汇总表》→5月15日前,省级上报国家。

→6月30日前,中央财政资金下达到相关省份。

→7月31日前,地方财政负担的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专项资金应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8月31日前,人口计生部门应向代理发放机构提供当年《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花名册》并督促代理发放及时将专项资金一次性划拨到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个人储蓄账户→12月31日前人口计生部门应与代理发放机构核对奖励扶助金发放情况→1月31日前,县级及以上人口计生部门分别向上一级人口计生部门、同级财政部门上报和反馈上年度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专项资金发放情况。

(九)社会扶养费征收应征金额按省《条例》第47条规定,计算方法如下:计划外一孩的社会抚养费应征金额=该乡上年人均纯收入×2人×3.5年×20%;或=该乡上年人均纯收入×1.4。

计划外二孩的社会抚养费应征金额=该乡上年人均纯收入×2人×7年×30%;或=该乡上年人均纯收入×4.2。

计划外三孩的社会抚养费应征金额=该乡上年人均纯收入×2人×14年×40%;或=该乡上年人均纯收入×11.2。

计划外四孩的社会抚养费应征金额=该乡上年人均纯收入×2人×14年×50%;或=该乡上年人均纯收入×14。

其他高孩次的社会抚养费应征金额的计算依次类推。

(十)奖励救助对象的确认条件及奖励标准:1、奖励救助对象即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

对象确认的四个条件:(1)独生子女领证户子女死亡的。

(2)农村按规定生育两个女孩的家庭,夫妻一方自愿结扎后,一个子女死亡,不再生育也不收养子女的。

(3)独生子女领证户和农村按规定生育两个女孩的家庭,夫妻一方自愿结扎后,夫妻双方或者一方死亡,其子女未满18周岁的。

(4)独生子女领证户和农村按规定生育两个女孩的家庭,夫妻一方结扎后,夫妻一方或其子女因意外伤残或者患特殊疾病的。

2、救助标准:(1)独生子女死亡的,一次性发给不低于4000元的救助金;夫妻不再生育也未收养子女的,自年满60周岁起,享受奖励扶助政策。

(2)农村按规定生育两个女孩的家庭,夫妻一方结扎后,一个子女死亡的,一次性发给不低于2000元的救助金;夫妻不再生育也不收养子女,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再一次性发给不低于1000元的救助金,自年满60周岁起,享受奖励扶助政策。

(3)独生子女领证户和农村按规定生育两个女孩的家庭,夫妻一方结扎后,夫妻一方死亡,其子女未满18周岁的,一次性发给不低于2000元的救助金;夫妻双方均死亡,其子女未满18周岁的,按家庭每年发给不低于2000元的救助金,至其年幼的子女年满18周岁止。

(4)独生子女领证户和农村按规定生育两个女孩的家庭,夫妻一方结扎后,夫妻或者其子女有意外伤残或者患特殊疾病的,一次性发给不低于1000元的救助金。

(十一)当前农村“两户”主要的优惠政策1、惠农政策按人均落实资金或项目时,独生子女领证户按照两个子女数对待,农村二女结扎户按照3个子女数对待;按户落实资金或项目时,农村“两户”在户均基础上提高30%以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