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对中国之启迪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对中国之启迪


国 外 城 市 规 划 2 0 0 1 年第 1 期
到合适的表达方式和途径 因为他们倡 导的 现象的解释 他们认为 倡导式规划观 虽然认识到规划民主政治的一面 但没 有理解在民主的代表权力背后的两大阶 级冲突 没有说明为什么会产生社会不 平等 需要指出的是 虽然这一规划观 点盛行在70年代 但是即使是在现在的 背景下 不少人在解释城市问题和现象 时 仍然借鉴了他们的观点
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逐步引入了市场经 济机制 市场机制的引入 既给中国的城市发 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速度 同时也不可 避免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城市新问题 成为摆 在中国规划师面前的新课题 随着越来越多的 投资者介入城市开发 城市的发展过程变得日 益难以把握和控制 城市建设行为的利益多元 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城建开发从项目内容 选 址到最终建设的过程越来越受市场规律的左 右 由于我们尚不熟悉市场运行的规律 加上 对市场经济下的城市规划干预手段等认识不 足 在西方曾经 上演 过的市场机制的正反 两方面效应都开始在中国的城市中大量出现
作者 周岚 南京市规划局 高 级规划师
E-mail: zhoulan@jlonline.com
1 引言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城市规划的职能不同 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 计划经济下的城市规 划是国民经济计划在空间上的具体安排 其 主要任务是把国民经济计划确定的建设项目 和内容落实到蓝图上 通过综合平衡求得空 间的秩序 这一职能决定了中国城市规划的 传统是以物质规划为主 即便在今天 中国 的城市规划也并未脱离物质规划为主的传 统 大量的规划行为和实践活动表现为绘制 城市或地段设计蓝图 我们规划师的构成也 以建筑师 设计师 工程师为主
与 理性综合规划观 不同 渐进 主义者持价值多元化的观点 他们认为 不存在没有倾向的公众利益 不同的人 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相同的事物 而在 许多情况下 做出决策不是根据规划师 的分析而是根据规划过程中所有参与者 之间进行的协商和妥协 也就是说 政 策是政治过程和激烈争论的结果 仅靠 科学分析确定什么是公众利益是不够的 这里面还需要其他政治力量的参与
持这种规划观点的规划师 又被称 为 激进的规划政治家 他们尖锐地指 出 本应是科学 客观 中性的规划 实 际上在为掩盖资本主义社会中宝贵资源 的不平等分配并使之合理而服务 他们 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由冲突构成的 而 冲突和社会不平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必 然结果 因此社会需要彻底的变革 显 然 这一规划观在资本主义社会很难找
与这种意识形态相伴随的社会经济 变化是 全球经济开始出现一体化趋势 现代交通通讯的发展使企业的指挥和制 造功能可以分离 生产车间不再需要一 定布置在原料和市场产地 投资可以在 全球任意流动选择更为有利的环境 如 更低廉的劳动力等等 为了求得生存和
2.4 规划的政治经济观 7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西方经济衰
落 使国家干预经济和社会的许多政策 受到左翼的批评 事实证明 国家调整 收入 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成果非常有限 前面由于整个经济在增长掩盖了分配的 矛盾 而经济衰落 大批失业现象的出 现以及人均收入的下降 使资本主义潜 在的矛盾变得明显 理论家们重新发现 马克思主义 规划界再次出现马克思主 义热 政治经济学观点
在这样的社会需求和科学技术发展 背景下 城市规划开始向更广的范围拓 展 在借鉴社会科学的思维以及自然科 学的数学分析方法基础上 一种重要的 并影响至今的规划理论方法由此产生 这就是 理性综合规划观 Rational Comprehensive Planning Approach
2.1 理性综合规划观 理性综合规划观 由一系列理性
2.5 新自由主义规划观 进入80 年代 英国的撒切尔首相和
美国的里根总统相继执政 他们推行 新 自由主义 经济政策 试图重新借助自由 市场的力量摆脱经济危机 刺激经济增 长 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则进一步使 人们对 需要政府干预市场 的思想根基 产生了怀疑 因此 80 年代以后 强调市 场作用和个人自由的新自由主义观盛行 Neo-liberal 在他们看来 市场是最有 效的资源分配方式 可以满足每个人的 需求 而政府干预不利于发展 政府只有 在能够支持市场运作的情况下才被需要
未完全认识的复杂的城市社会现象 如 果无法获得庞大完整的信息 规划师又 怎能肯定自己的分析是全面而且精确的 呢 Lindblom指出 由于时间 财力 信 息的限制 人类的能力是无法清晰预测 未来的 鉴于此 与其完成一蹴而就的复 杂的综合规划 不如采用更现实的方法 用人类有限的知识 用渐进的思路 不断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一点点逐步改变现 实 因此 渐进式规划观 往往只界定 有限的目标 在比较现行的政策与建议 的方案基础上 提供有限的可选方案 通 过协商做出渐进式决策
发生在 20 30 年代的西方经济危机再次 证明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说明 了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来管理控制缺乏理性的 市场力 在这样的思潮下 城市规划被认为是 一种防止市场失效 促进经济发展的工具
城市规划的真正成熟是在二战以后 二 战后的欧洲面临着战后重建和发展问题 凯 恩斯主义所主张的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思 想 成为二战后许多西方政府制定经济政策 的指南 而当时社会政策的制定也同样信奉 社会干预 这样的社会环境为城市规划的发 展创造了良好的土壤 英国1947年城乡规划 法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它将制 定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两种职能集于城市规 划当局一身 强调严格的规划许可制度 并 通过财政资助和授权使地方当局拥有强有力 的土地征用能力和干预城市建设的能力 需 要指出的是 英国1947年城乡规划法影响甚 广 超出了英国及其殖民地范围 成为西方 城市规划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倡导式规划观 的出现不是偶然 的 它同当时美国的两种引人瞩目的运动
35
相关 一是市民权利运动 Civil-right Movement 包括黑人的选举权问题等 二是妇女运动 Women Movement 这些 过去被忽略的团组纷纷组织起来 要求他 们应该拥有的权力 美国的这一运动在世 界许多地方都产生了回声 以英国为例 因为以前规划的失效和不恰当 规划师代 表社会公正的立场受到质疑 在此情况 下 呼吁规划充分反映各界声音的 倡导 式规划观 格外受到重视 随后与之密切 相关的 公众参与 理念和方法在世界各 地的规划中得到了逐步推广应用
当世界被自由主义思潮所主导时 市场理性和经济效率是第一位的 社会公 平似乎被淡忘 安迪.索恩利归结撒切尔 政策的重要特征是 市场原则 权力分 散 反对官僚主义 规划作为 官僚 政治 的一部分 被认为是市场经济的对 立面 相应地 其各种措施反映出来的就 是删改 回避或者更换城市规划体系[1]
需要指出的是 新自由主义观一度被 许多世界性的组织和机构所倡导 在这种 思潮影响下 许多国家的政府都进行了所 谓的结构调整 政府削减公共开支 许多 原有的公共机构调整为私营 规划作为政 府职能的一部分 自然也不得不相应地进 行调整和缩减 规划变得强调促进经济效 益 规划的首要职能变为让市场发挥作用
国 外 城 市 规 划 2 0 0 1 年第 1 期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对中国之启迪
周 岚
摘要 变革中的中国城市规划 面临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 设过程中出现的城市新问题 本 文从借鉴西方城市规划干预市场 的经验角度 探讨中国城市规划 从西方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到的启 迪 从而为未来中国城市规划的 发展提供思路和线索 关键词 西方 市场经济 城市规划理论
新马克思主义者 如大卫 . 哈维等 人 将物质环境与背后的政治经济联系 起来 他们认为建筑空间在社会再生产 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它既是一种固定 资产投资 也是劳动力消费的一种形式 有利于资本的积聚 城市规划作为国家 行为的一部分 为资本投资提供稳定的 环境 用于保证现有的社会生产关系的 再生产以及资本积累的顺利进行 政府 的目的是维持政权 解决冲突 规划作 为政府职能的一部分 是被资本主义利 益所影响和决定的 政府只有在有利于 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下 才会支持穷人 比如政府规划建设公房给穷人是为了达 到社会再生产 解决社会冲突
二战以后的科学技术方面的发展变化 是 随着系统分析 政策科学和社会物理等 学科的发展 科学规划和技术推理成了进步
规 划 研 究 P l a n n i n g R e v i e w
和发展的同义词 发达国家把国家的繁 荣归因于科学技术知识在经济和社会活 动中的运用 新独立的国家也相信学习 西方科技会将自己的国家引上社会繁荣 经济发展的道路 人们普遍认为科学技 术不受价值观的限制并且适用于任何国 家和地区
上述两种规划思想体现了两种不同 的意识形态 理性综合规划观 是基于 人类的理想 而 渐进式规划观 提倡的 则是现实主义的决策 需要指出的是 虽 然两者的思维出发点不完全相同 但他们 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 纯技术 的途径
在他们的眼中 政府和规划的角色是 一致的 都是旨在促进社会公平与进步
2.3 倡导式规划观 由于60年代西方的社会问题不断激
化 传统规划理论中所隐含的关于政府 是社会公正代表的假设开始遭到了怀疑 在这样的背景下 倡导式规划观 Advo- cacy Planning Approach 在美国出现 倡 导式规划理论家如保罗 . 达维多夫 Davidoff,1965 提倡 多种形式的规 划 他主张规划知识和技术不仅仅为政 府服务 对规划师来说重要的是代表并 服务于各种不同的社会群体 特别是无 权无势的人和少数的弱势人群 因为在 过去的政府决策和规划过程中 这部分 人的政治利益未被很好的表达
西方的城市规划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中国的国情虽然不同于西方 中国的城市规 划模式不可能也不应该照抄西方 但这并不 妨碍我们借鉴有丰富的处理市场经济经验的 西方国家的经验和教训 他们经过近百年的 实践 积累了不少有关城市规划干预市场经 济 典型的如土地空间资源分配 的经验和教 训 因此有可供我们借鉴之处 正是从这样的 角度出发 本文回顾了西方近百年尤其是二 战以后的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历程 并将西方 城市规划理论的演进同其社会经济背景的变 化联系在一起分析 在此基础上点出了中国 城市规划工作者可以从中获得的启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