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3章玻璃的形成规律,熔体和玻璃相变分解

第2-3章玻璃的形成规律,熔体和玻璃相变分解


2、非熔融法 与传统冷却法相比,冷却速度(105~109 K/s) 有很大突破,同时丰富了玻璃的种类。
由非熔融法形成玻璃的物质
原始物质 固体 (结晶) 形成原因 剪切应力 放射线照射 形成络合物 获得方法 冲击波 磨 碎 高速中子线 a 粒子线 金属醇盐 水解 真空蒸发 沉积 气 升 华 阴极飞溅和 氧化反应 气相反应 气相反应 体 电 解 辉光放电 实 例
2、Uhlmann观点: 判断一种物质能否形成玻璃,首选确定玻璃 中可检测到的晶体的最小体积,然后再考虑熔体 究竟需要多快冷却速率才能防止这一结晶量的产 生,从而获得检测上合格的玻璃。
实践中,玻璃中可以检测到的晶体的最小体 积分数(Vβ/V =10-6 )
根据相变动力学理论,对均匀成核,在时间t内单
液体
阴极法
二、玻璃形成的热力学观点
熔融体随着温度降低,根据释放能量大小不同,可 以有三种冷却途径:
1)结晶化:有序度不断增加,释放全部多余能量。 2)玻璃化:在转变温度Tg硬化为固态玻璃的过程,释放部 分能量。 3)分相:熔体形成互不混溶的组成不同的两个玻璃相。也 释放部分能量。
2.2 玻璃形成的热力学条件
第2章
玻璃的形成规律
一、玻璃态物质形成方法简介 二、玻璃形成的热力学观点 三、形成玻璃的动力学手段 四、玻璃形成的结晶化学条件
一、玻璃形成的方法
1、 熔融法(传统的熔体冷却法)
工业上:冷却速度为40~60K/h
熔融冷却法
实验室:冷却速度为1~10K/s
由熔融法形成玻璃的物质
种 类 元 素 氧化物 硫化物 硒化物 碲化物 卤化物 硝酸盐 碳酸盐 硫酸盐 硅酸盐 硼酸盐 磷酸盐 有 机 化合物 水溶液 金 属 物 O、S、Se、P


建立新界面所 许多科学家从各种热力学数据研究玻璃形成规 晶核长大所需的质点 需的界面能 扩散激活能 律,结果都是失败的! 从热力学角度,玻璃态具有较大的内能,属于亚 稳态; ΔH –
ΔG =
TΔS

然而由于玻璃与晶体的内能相差不大,析晶动力 较小。而且,析晶需要克服一定的位垒,因此玻 璃可长时间保留亚稳态; 同一组成的玻璃与晶体的内能相差越大,玻璃越 容易析晶;内能相差越小,越容易形成玻璃。
三、 玻璃形成的动力学条件

热力学考虑的是反应的可能性以及平衡态的问题,但玻 璃的形成实际是非平衡过程。 动力学因素是玻璃长期保持介稳状态的主要原因。 从动力学观点来看:生成玻璃的关键是熔体的冷却速度。 晶体线生长速度的倒数、临界冷却速度、3T图



三、 玻璃形成的动力学观点
1、塔曼 Tamman观点

几种硅酸盐晶体与玻璃体的生成热
组 成 状 态 -△H (kJ/mol) 1309 1294 860 854 858 848 1528 1507
Pb2SiO4
晶态 玻璃态 β -石英 β -鳞石英 β -方石英 玻璃态 晶态 玻璃态
SiO2
Na2SiO3
从热力学观点出发,玻璃态物质总有降低内能向晶 态转变的趋势,当玻璃化和分相后与晶体的内能差值不大时, 则析晶动力较小,从而能保持长时间的稳定。
位体积的晶体体积分数Vβ/V 为:
V V = 1-exp(

3
IV u 3t 4 )
当体积分数很小( 10-6 )时,上式u 3t 4 f (T )t 4
三T曲线的绘制:
三T即:Time-Temperature-Transformation
1、选择一个特定的最小晶体分数10-6; 2、在一系列温度下计算成核速率IV 、生长速率u ; 3、把计算所得IV 、u代入晶体体积分数公式;
石英、长石等晶体,通过爆炸的冲击波而非晶化 晶体通过磨碎,粒子表面层逐渐非晶化 石英晶体经高速中子线或 a 粒子线的照射后转变为非晶 体石英 Si、B、P、Al、Na、K 等醇盐酒精溶液加水分解得到胶 体,加热形成单组分或多组分氧化物玻璃 在低温基板上用蒸发沉积形成非晶质薄膜,如 Bi、Si、 Ge、B、MgO、Al2O3、TiO2、SiC 等化合物 在低压氧化气氛中,把金属或合金做成阴极,飞溅在基 极上形成非晶态氧化物薄膜,有 SiO2、PbO-TeO2、Pb -SiO2 系统薄膜等 SiCl4 水解或 SiH4 氧化形成 SiO2 玻璃。在真空中加热 B(OC2H3)3 到 700℃~900℃形成 B2O3 玻璃 利用辉光放电形成原子态氧和低压中金属有机化合物 分解,在基极上形成非晶态氧化物薄膜,如 Si(OC2H5)4 →SiO2 及其它例子 利用电介质溶液的电解反应, 在阴极上析出非晶质氧化 物,如 Ta2O3、Al2O3、ZrO2、Nb2O 3 等
P2O5 、B2O3、 As2O3、 SiO2 、GeO2 、Sb2O3 、In2O3 、Te2O3 、SnO2、 PbO 、SeO B、Ga、In、TI、Ge、Sn、N、P、As、Sb、Bi、O、Sc 的硫化物:As2S3、Sb2 S3、CS2 等

Tl、Si、Sn、Pb、P、As 、Sb、Bi、O、S、Te 的硒化物 Tl、Sn、Pb、Sb、Bi、O、Se、As 、Ge 的碲化物 BeF2 、AlF3 、ZnCl2 、Ag (Cl、Br、I)、Pb(Cl2 、Br2 、I2 )和多组分混合物 R1 NO3 -R2 (NO3 )2 , 其中 R1 =碱金属离子,R2 =碱土金属离子 K2 CO3 -MgCO3 TI2 SO4 、KHSO4 等 例子很多 非聚合物:甲苯、乙醚、甲醇、乙醇、甘油、葡萄糖等 聚合物:聚乙烯等,种类很多 酸、碱、氧化物、硝酸盐、磷酸盐、硅酸盐等,种类很多 Au4 Si、Pd4 Si、Tex-Cu2.5 -Au5 及其它用特殊急冷法获得
影响析晶因素:成核速率Iv和晶体生长速率u
二者都与过冷 度 △T有关
△T=Tm-T
成核、生长速率与过冷度的关系:
晶体生长的 最大速度 晶核生成的 最大速度
亚稳区
析晶区
重叠区越大,越 容易析晶
由上图可知: 1)在析晶区,IV和 u都有一个较大的数值,既有利 成核,又有利生长。 2)如果 IV和 u的极大值所处的温度很靠近,熔体易 析晶而不易形成玻璃。 3)要使熔体形成玻璃,必须快速越过析晶区,使熔体 来不及析晶而玻璃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