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朗和费和菲涅尔衍射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夫朗和费単缝和圆孔衍射图样
2、观察菲涅尔単缝和圆孔衍射图样
二、实验原理
衍射分类:观察光衍射的装置,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光源、衍射物(缝或孔等障碍物)、观察屏。
按三者相对位置的不同,可以把衍射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菲涅尔衍射,在菲涅尔衍射中,光源到障碍物,或障碍物到屏的距离为有限远,称为近场衍射,这类衍射的数学处理比较复杂。
另一类是夫朗和费衍射,此时光源到障碍物,以及障碍物到屏的距离都是无限远,称为远场衍射。
这时入射光和衍射光均可视为平行光。
在实验室中,常需用凸透镜来实现夫朗和费衍射。
1、夫朗和费单缝衍射
单缝夫朗和费衍射的实验光路如下图所示。
光源S 发出的光经凸透镜L’变成平行光,垂直照射到单缝上,单缝的衍射光由凸透镜L 会聚在屏H 上,屏上将出现与缝平行的衍射条纹。
根据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入射光的波阵面到达单缝,单缝中的波阵面上各点成为新的子波源,发射初相相同的子波。
这些子波沿不同的方向传播并由透镜会聚于屏上。
如图中沿θ方向传播的子波将会聚在屏上P 点。
θ角叫做衍射角,它也是考察点P 对于透镜中心的角位置。
沿θ角传播的各个子波到P 点的光程并不相同,它们之间有光程差,这些光程差将最终决定P 点叠加后的光强。
从上图中容易看出,单缝的两端A 和B 点发出的子波到P 点的光程差最大,在图中为线段AC 的长度,我们称它为缝端光程差(或最大光程差),等于: sin AC a θ=
①单缝夫琅和费衍射明纹、暗纹条件: sin (21)2a K λ
θ=±+ 明纹
sin a K θλ=± 暗纹
②中央明纹宽度:中央明纹的宽度为次级条纹的两倍。
在屏中心O 点,会聚在此点的所有子波光程相等,振动同相,叠加时相互加强,使O 点成为衍射条纹中最亮的中央明纹的中心。
③单缝衍射条纹的特征:
亮度分布:中央明纹最亮,各级明纹的亮度随着级数的增大而减弱,它在与狭缝垂直的方向上扩展开来,如果用狭缝平行的线光源,则在接收屏幕上将会看到一组平行于狭缝的衍射条纹。
条纹宽度:通常把相邻暗纹中心间的距离定义为明纹宽度。
则由衍射暗纹位置公式可知,各次级明条纹的线宽度为: f x a
λ∆=,而中央明纹线宽度为2x ∆。
条纹位置和宽度与缝宽和波长的关系
由前面条纹位置的特征。
单缝衍射各级条纹的位置和宽度都与缝宽成反比,与入射波波长成正比。
这表示缝愈窄,条纹位置离中心愈远,条纹排列愈疏,观察和测量愈清楚准确。
相反,缝愈宽衍射愈差。
当缝宽大到一定的程度,较高级次的条纹因亮度很小,明暗模糊不清,形成很暗的背景,其他级次较低的条纹完全并入衍射角很小的中央明纹附近,形成单一的明纹,这就是几何光学中所说的单缝的像。
这时衍射现象消失,成为直线传播的几何光学,这表明几何光学是波动光学的极限情况。
2、菲涅尔単缝衍射
菲涅尔単缝衍射实验光路如下图所示
由菲涅尔衍射原理:11(1)22
n n a a A +=+- 当观察屏不动时,改变缝宽,半波带的数目改变;当半波带的数目为奇数时,屏中央出现亮条纹,当半波带的数目为偶数时,屏中央出现暗条纹。
缝宽不变时,移动屏,当半波带的数目为奇数时,屏中央出现亮条纹,当半波带的数目为偶数时,屏中央出现暗条纹。
当缝宽改变到很小或屏较远时,菲涅尔衍射转化为夫朗和费衍射。
3、菲涅尔圆孔衍射 菲涅尔圆孔衍射实验光路如上图所示,由菲涅尔衍射原理:11(1)22
n n a a A +=+- 当改变圆孔的直径或改变观察距离时,屏中央发生明暗变化。
三、实验仪器:激光电源,激光器,钠灯,测微目镜,可调狭缝,白屏,f=6.2mm 扩束镜,小孔,调整架,底座。
四、实验步骤:(1) 夫郎和费单缝衍射实验的关键在于调节各器件的准直,小孔和单缝之间的距离必须保证满足远场条件,光源为钠灯。
将小孔放置在透镜的焦点上组成平行光,投射在狭缝上,使目镜内刻线和衍射条纹平行。
用测微目镜测出中央处最大宽度e 。
(2) 菲涅尔单缝衍射 激光器通过扩束镜(以不满足远场条件)投射到单缝上,可在屏幕上出现衍射条纹,缓慢地连续地将单缝由窄变宽,同时注意屏幕上的图样,即可观察到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
(3) 菲涅尔圆孔衍射 将衍射单缝换成1.5 mm 的衍射园孔,将屏幕逐渐远离园孔,将看到中心点由亮—暗—亮的衍射结果。
五、注意事项:圆孔、狭缝不能太大,观察屏与光轴垂直。
六、数据处理
画出看到的衍射图
七、讨论思考题
1、菲涅尔衍射条件?
2、夫琅和费衍射条件?
3、夫琅和费単缝衍射条纹变化规律?
4、夫琅和费圆孔衍射,圆孔直径变化时,衍射条纹如何变化?
5、分析缝宽、观察距离改变时菲涅尔衍射结果的改变?
6、菲涅尔圆孔衍射衍射条纹如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