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本试卷共35小题 时间:150分钟 总分:120分)1、根据语境,给下列句中加点的汉字注上拼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①他一手拿着布,一手zuàn( )着钱,滞笨地转着身子。
---------(《老王》) ②哪知老境却如此颓.( )唐! ----------(《背影》) 2、请在下边的括号里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
(2分)①世外桃() 意思: ②桃()结义 意思: 3、莲,君子、高洁的代名词,是友谊的使者。
中国有着悠久的莲文化:李白号 ;我们常用 (填一成语)形容女子纤足;而又因其出污泥而不染,清洁无暇,常用 (填一4字词语)形容女子不加修饰的纯净美,它也被视为 (一宗教名)的主要象征。
(2分)4、花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中下联语序错乱,请你根据上联调整下联。
(2分)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宋阙? 错乱下联:树边红雨,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
5、我国古代有许多文明用语,因为汉字独特的表意功能,显得格外典雅而简洁,如今在社会交际中偶尔用到,仍然会平添一分书卷气息。
如中途先走说“失陪”,长期未见说“久违”,请人赴约说“赏光”。
请根据提示选择相应的文明用语。
(2分)A.劳驾B.贵庚C.高足D.赐教E.屈就F.敝友G.笑纳 ①请求接受赠品说: ②询问对方年龄说:③请人任职说: ④称别人的学生说:一、走进桃源,赏人间仙境。
(共4小题,计10分) 【材料1】小国寡民。
使有什佰之器①而不用,使民重死②而不远徙③。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④之。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注释】①什佰之器:即兵器。
②重死:以死为重,即不随便冒险而轻视生命。
③远徙:向远方迁移、迁居。
④陈:通“阵”,对阵作战。
【材料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①虽.有舟舆( ) ②选贤与.能( ) ③子.其子( ) ④女有归.( ) 7、读【材料1】,用自己的话理解下面句子。
(2分)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8、读【材料1】,给画线句子加上标点。
(2分)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9、积累链接:读【材料2】中画“ ”的句子,孟子也有相同思想,请写出原句。
(2分)二、流连陋室,寻刘郎情怀。
(共5小题,计10分)陋室吟①刘郎已远,陋室仍在。
和江淮间许多小县城里的遗迹一样:这个曾因《陋室铭》而闻名于世的地方,现在只剩下我和阿林两个游客,在青砖院内久久地盘桓。
这时我们听见了二胡声,低缓、滞涩、又略带沙哑的二胡声。
拉二胡的是这里的看门人,坐在空寂的院内,对着②于是在二胡声中,我们想起了永贞革新,想起了“二王八司马”,也想起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希望和一种豁达伟岸的人生境界。
当刘禹锡重游玄都观并写下“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时,历史就为“坚韧不屈,笑在最后”八个字作了一个完美的注解.....。
而这陋室也一如它的主人,在浮沉毁建之间一站就是千年。
③千年后的陋室已扩建成公园,用于纪念这位曾在和州做过两年刺史、“政擢贤良,学通经史”的地方长官。
瘦山细水、玲珑楼阁之间,那著名的《陋室铭》已被刻成了石碑。
在斗角勾檐、雕梁画柱的映衬下,这里惟一可以称“陋”的大概只有看门人那并不圆熟的二胡演奏了。
④断续而且低平的二胡声,拂过院内的青草,弥散在这中午淡淡的阳光下,将那一丝忧伤散尽。
忧伤散尽后,便凸现出了那一代“诗豪”二十三年不屈的贬谪生涯。
“二十三年弃置身”啊,少年白发,壮岁成梦。
刘禹锡已从人生的春天走到了暮秋时节。
可是他那许身报国、虽死不悔的豪情并未在秋风中凋谢,于是他高唱出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诗句,唱出了一种"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振奋。
这是怎样一种乐观和自信,这里面蕴含了多少坚毅和顽强!二胡声声,有如冰封下面被砥石撕裂的河水;但它却依旧坚定地流淌着,就像刘禹锡坚定地站在陋室的台阶上,以其旷达和坚韧对抗着整个朝廷对他不公正的待遇。
当刘禹锡终于又回到了长安,当玄都观里“桃花净尽菜花开”,我想他一定在会心地笑吧。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风云诡谲的历史在这二胡的演绎下变得简单又平静了。
但不管历史怎样简化,也简化不了那在挫折和压迫之中养成的不屈和坚强;简化不了那坚持操守、为理想而拼搏的信念。
⑤陋室的墙上挂着十几幅人物画,标示着刘禹锡的一生。
在其中一幅画的下面,有一段文字这样写道:"当昔日靠镇压永贞革新上台的权阉幸贵们终于一个个被时间的流水和政治斗争的漩涡无情地淹没时,刘禹锡成了笑在最后的胜利者。
"但这已不仅仅是刘禹锡个人的胜利了,这已成了一种精神的胜利,一种曾激荡过"巴山楚水凄凉地"、激荡过"淮水东边旧时月"的精神的胜利。
如今这种精神经过岁月的风霜已浓缩成了一颗不屈的雄心、一腔报国的热血和一种奋发向上、永不低头的形象,如长明灯一般闪耀在后人的心中。
青青树阴下,二胡依旧,但在那不绝如缕的音韵中,我们却听出了一丝不屈和倔强,听出了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呐喊。
⑥抚摸着陋室前那满是沧桑的石羊,漫步在青砖地面上,听二胡悠悠地响,我和阿林沉醉在对一种性格、一种精神的感悟中。
10、“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请用上文中相关词句解说“德馨”的内涵。
(2分)11、第②段中,加点的“完美的注解”具体指什么内容?(2分)12、“并不圆熟”的二胡声自始至终都在文中“悠悠地响”,请揣摩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
(2分)13、面对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涯,刘禹锡高唱“我言秋日胜春朝”、“为霞尚满天”,中国历史上不乏这样的豪杰之士,请列举一个这样的人物,结合他的事迹或名句作简要分析。
(2分)14、积累链接:在第①段横线上填上描写陋室环境的语句。
(2分)三、漫步春天,觅杨柳神意。
(共5小题,计10分)柳赞①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
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
②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
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它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它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③花木大都如此。
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④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
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
⑤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
好象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
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⑥自古以来,诗人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
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
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原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
这种姿态的特点,便是“下垂”。
而别的树木都凭仗了东君的势力而拚命向上,一味好高,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
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柳。
(因命题需要,原文有删减)15、第③段说花木“真是可恶而又可怜......”,分别指出其“可恶”与“可怜”之处。
(2分)16、联系上下文,第④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17、第⑥段中说“诗人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为什么?原文作答。
(2分)18、纵观全文,“春的精神”指什么?用文中句子作答。
(2分)19、积累链接:第②段中“出墙”的典故出自哪一联诗?请默写出。
(2分)四、聚焦课堂,描美丽容妆。
(共8小题,计16分)①就像平静的湖面落下一枚硬币,突然的响声,惹得教室的花朵突然晃动起来。
②靠窗那排坐在最后的同学,弄碎了一块小镜子。
③这是上午的第二节课,老师的讲述已停下来,同学们正在进行课堂练习。
有初冬的阳光从窗外()进来,()在摊开的课本上的字里行间。
在教室的课桌间来回走动,看长长短短的秀发下亮晶晶的112粒“黑葡萄”,捕捉沙沙的写字声合成的音乐,男老师感觉到自己好像是一位农民在田间小憩..,擦汗的同时聆听着庄稼的拔节之声。
④一个小姑娘把心爱的镜子摔坏了。
教室里低低有了议论:“臭美,扮什么酷.呀!”“上课怎么能照镜子啊?”“活该受批评了。
”“看老师怎么办?”⑤老师没有言语,他有意无意地听着同学们的每一句议论。
这些女孩子呀,全是十五六岁的年龄,作为旅游职校的新生,脸蛋身材口齿都是经过挑选的,一笑甜爽爽的,开了口有如一巢出窝的小鸟,三五分钟是静不下来,男老师的心里笑着,他知道她们在等他的反应。
⑥其实,开始练习不久,老师就看见那位同学悄悄地拿出了小镜子,他看见她将镜子偷偷压在作业本下,写几下作业就照一照。
借着阳光,一只蝴蝶形的淡黄色发卡舞动在她的前额,花季的年龄真是漂亮。
⑦男老师想提醒她,但一时没想好合适的话,现在经同学一催化,他忽然有了一种灵感。
他微笑着先开口问了一个物理问题:“请说说平面镜的作用。
”⑧“。
”这很简单,全班56个同学几乎一口同声地回答。
⑨“是啊,”老师说,“同学们,几分钟前,我们教室里有56位同学变成了57朵花,有一位同学借镜子反射出一朵。
但是,镜子里的花是虚的,镜子只能反射美丽,并不能增加美丽。
要增加美丽或者让美丽面对岁月雨雪风霜的一笔笔减数,还是保持总数不变,我们唯一的办法是从另一面给它再一笔笔地添上加数。
这加数是指,我们一次次地做进步的努力,一次次地为自己的目标不轻言放弃,或者一次次向我们周围伸出自己的手……而此刻,对坐在教室里的你来说,帮助你增加美丽的是你桌上的书本。
”⑩再也没有任何声音,一池吹皱了的春水再度平静。
当天晚自习时,照镜子的小女孩在日记中写下了这么一句话——给美丽做道加法。
20、根据上文,在下面句子中的括号处填入最恰当的词语。
(2分)有初冬的阳光从窗外(漏、挤、涌)进来,(流淌、洒满、普照)在摊开的课本上的字里行间。
21、根据上下文语境解释下面词语。
(2分)①小憩: 。
②酷: 。
22、根据上下文,你能猜出同学们说的是什么吗?请在第⑧段的横线上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