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试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试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现有教职工3200余人,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543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名、长江学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教育部科技创新人才、131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多名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培养的研究生有两名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12年,150万用于订购纸本资源,68万用于购买和更新电子资源,15万用于采购更新硬件设备;
2013年,150万用于订购纸本资源,345万用于购买和更新电子资源,80万用于采购更新硬件设备。
3.查新机构概况
拟申请查新机构类别
综合类□理工类□农学类医学类□其它:(升级、增类)
查新机构建
设发展历程
我校图书馆2008年开始科技查新实践活动,目前建立了科技查新章程、工作细则、工作流程、管理制度、人员岗位职责、质量控制等完善的规章制度,已有6人获得教育部查新员资格证书,1人取得教育部查新审核员资格证书。目前我校的查新工作主要有科技查新和论文的收录引用检索,服务对象主要是本校和附属医院,具体流程是由我校先进行相关查新检索,查新检索报告提交南开大学查新站审核,并由该查新站出具正式查新检索报告。截止2014年5月,我校已完成经南开大学审核的查新报告164项,收录引用报告206项,校内检索证明123项。
学校目前已发展成为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教育的高等中医药学府。设有中医学院、中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护理学院、管理学院、体育健康学院、语言文化学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公教部、社科部、实验教学部、临床实训教学部、网络中心、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医学工程研究所等。
学校是国家批准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和招收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生的院校。建有中医学、中药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8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2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8个本科专业。
学校以“进德修业,继承创新”为校训,以重点学科建设和中医药对外教育为特色,以科学研究为优势,以中医药学为主,医、理、文、管多学科协调发展。坚持“传承与创新协同,科研与服务并举,以质量求内涵,全面协调发展”方针,建设高层次、外向型、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
1-2.学科专业特色
天津中医药大学是建国后最早建立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目前拥有中医内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分别由张伯礼院士、石学敏院士、刘昌孝院士做为学术带头人。我校拥有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979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中医、中药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等18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发展成为以中医药学为主,医、理、文、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中医药高等学府。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和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的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完整教育体系。是一所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高等院校。
学校拥有6所附属医院,其中第一附属医院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全国针灸专科医疗中心、全国中医儿科专科医疗中心、全国中医急症专科医疗中心、全国中医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和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第二附属医院拥有教育部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国家中管局重点家药监局药品临床试验基地。
1-3.如申请升级或增类,请说明理由
正常申报。
2.查新机构依托部门概况
查新机构依托部门名称
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隶属单位名称
天津中医药大学
部门近3年经费投入数额来源及主要投向
我馆经费全部由学校专项拨款,近3年主要投向如下:
2011年,150万用于订购纸本资源,58万用于购买和更新电子资源,10万用于采购更新硬件设备;
1-1.基本情况
天津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5所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加挂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学院校牌,是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挂靠单位。2006年经教育部和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正式更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校占地面积300亩,在建新校区位于天津健康产业园区,占地面积2600亩。
学校目前拥有针灸推拿学、中医内科学、中药学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校建有科技部、天津市政府和意大利卫生部共建的中意中医药联合实验室、教育部省部共建方剂学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现代中药发现与制剂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科技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天津)——现代中药研究中心、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针灸学实验中心,天津市组分中药工程技术中心等重点科研和教育机构。
学校学术氛围浓厚,科研工作深入扎实。张伯礼院士带领团队在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中药现代化基础研究以及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均居国内领先水平,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和“石氏中风单元”疗法,闻名全国,为针灸治疗中风病开辟了新途径。“十一五”期间我校共承担国家级项目85项。其中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4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3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64项。截止2014年5月,学校发表学术论文240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00余篇,仅2013年发表论文3000余篇,SCI收录论文185篇。
4.文献资源(简要说明情况,详细资料请以附件形式提交,下同)
4-1.文献情况
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书62万册(含系部资料室及附属医院图书馆14万册),其中中文图书41万余册,中医古籍2万册,社科古籍8000余册,专业参考书5000多册;中、外文现刊1450余种,其中中文1052种,外文398种;图书馆可用电子图书1009737册;目前馆藏中医古籍20367册,近1700种,其中珍善本239部;社科古籍8156册,950种;馆藏民国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中医平装专业参考书5253册,2430种;馆藏纸质外文图书3019册;共有可访问的数据库118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