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3月15日)同志们:这次全县财税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全市财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经验,研究部署2010年财税工作任务。
这对于大家认清形势、明确目标、落实任务,从早抓起、从头抓紧,把今年的财税工作做得更好,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财税部门的同志相互交流、增进友谊。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做好财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年初确定的财税工作目标任务,克服金融危机影响、政策性增支因素增多等不利影响,坚持发展生财、以税聚财、创新理财,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财税工作任务。
一是圆满完成财税收入任务。
2009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36630万元,同比增长35.37%,增收9570万元。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6820万元,同比增长37.26%,增收7281万元。
国税部门完成组织收入9749万元(剔除退库增值税4378万元),同比增长49.96%;地税部门组织收入14342万元,同比增长16.55%;财政部门组织收入12539万元,同比增长51.91%。
二是重点支出保障有力。
着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先吃饭、后建设”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重点工程、农业、教育等重点支出的需要。
将新增财力重点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民生工程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
保证了干部职工工资的正常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的基本需求,保证了民生支出以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难点支出。
2009年,一般预算支出完成80843万元,同比增长43.47%。
并消化了上年结余及政府债务11325万元,主要包括2008年未拨付抄告金额2624万元、上级追加指标金额5312万元、上年预算结余379万元、偿还政府债务3010万元。
三是培植财源成效明显。
工业园区建成面积扩大1300亩、达4000亩,落户企业增加28户、达8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0户、达52户,增加值达7.7亿元,增长21.3%;工业用电4700万度、增长66.2%;实现工业税收7302万元、增长60.2%,其中纳税超500万元的净增3户、达4户。
2009年全县汽运公司达22家,车辆总数1483辆,全年纳税总额达2637.3万元。
建筑房地产地产税收入累计入库达721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31%。
四是财政改革不断深化。
积极探索预算编制方法,深化了部门预算改革,全县财政拨款单位全部按规定编制了部门预算,编制面达到了100%。
推进政府采购,扩大了政府采购规模。
在完善工资代发、改革优抚资金发放形式的基础上,加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共办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800多笔,拒付不合理开支共42笔,拒付金额12.4万元,8个试点单位国库集中支付资金827.1万元,实现了国库资金无在途、无单位沉淀、无中间环节。
加快推进“金财”工程建设,保证了局域网和财政纵向广域网的畅通。
大力开展乡财县管乡用改革。
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监管,不断拓展监管范围。
五是财税干部队伍建设成果显著。
全县财税部门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积极打造“效率·温馨”特色文化,努力践行各项服务承诺,切实优化政务环境,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2009年,地税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抚州市第四届文明行业”称号,被市局授予“全市地税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财税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明显提高,有力促进了财税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税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房地产市场低迷,部分企业不景气,财税增收难度加大。
一是财税收入结构不优。
全县工业经济总量不大,骨干工业企业不多,税收收入比重仍然过低,财政收入增长过度依赖交通运输业(物流业)和建筑房地产业,收入质量和增长后劲问题仍然突出,真正可用财力不多。
二是财政保障能力不足。
尽管近几年来全县财税收入增长较快,但收入质量仍然不高,可用财力增长缓慢,特别是今年“三农”、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将大幅增加,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支出较大,财政保障能力脆弱的现状仍将存在。
三是再生资源、金属加工企业税收比重过高。
去年该行业入库税收8645万元,剔除财政退税4195万元,实际完成4450万元,占县政府下达国税收入任务的45.64%,同比提高了30个百分点。
对再生资源企业税收的严重依赖,是我县国税收入重要的阶段性特征。
而且据有关部门预计,今年金属加工再生资源行业税收将大幅减收,形势不容乐观。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全国的财税工作依然困难,但由于我县还是欠发达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程度不高,外向出口型企业不多,全球金融危机不仅对我县的影响有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县财税工作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一是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将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将直接反应到财税增收上来。
二是国家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投入,我们可以积极争取项目,到时不仅可以直接形成税收,而且项目建设和大量的外来施工人员将对我县交通运输、餐饮、房屋租赁、石油、民爆、卷烟、金融、保险、电力、通信等相关产业产生强大的拉动效应,形成大量的间接税收。
三是县委、县政府近年来坚持不懈地推进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一批工业生产项目进入受益期,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加快形成,全县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后劲明显增强,财政增收的基础更加稳固。
四是随着国家惠农强农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扩大消费各项政策措施的全面落实,全社会购买能力不断提高,消费需求的增长为财税增收蓄聚了能量。
五是多年来,广大财税干部面对困难,开拓创新,克难奋进,努力工作,磨练了意志,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加之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我们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提供了坚强保证。
对此,全县财税部门一定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强做好今年财税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咬定目标,迎难而上,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财税工作任务。
二、瞄准目标,克难求进,扎扎实实做好今年财税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下达我县计划要求,县委、县政府已下文,把今年的财政总收入确保数定为4.56亿元。
按征管部门分,国税1.28亿元,净增3051元;地税1.89亿元,净增4558万元;财政1.39亿元,净增1361万元。
按县乡级次分,县本级33013万元,净增5614万元;乡镇12587万元,净增3356万元。
把今年的财政总收入力争数定为5亿元。
按征管部门分,国税1.41亿元,净增4351万元;地税2.07亿元,净增6358万元;财政1.52亿元,净增2661万元。
按县乡级次分,县本级36397万元,净增8998万元;乡镇13603万元,净增4372万元。
实现这个目标,任务很繁重,难度不小。
我们必须抓住一切有利时机,继续发扬过去的优良传统,再接再厉,开拓创新,确保各项财税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一)强化征收,努力做大财政收入“蛋糕”。
大力组织财政收入是财税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职责,也是增强财力、保障支出、促进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和基础。
要继续贯彻“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方针,严格执法,依法征管,进一步完善征管制度,规范征管程序,提高征管质量,把该收的钱收上来,做到依法征管,应收尽收。
要严格执行税收政策法规,维护税法的统一性、权威性和严肃性。
注意不收过头税,确保收入真实可靠,切实增强可用财力。
要加强非税收入监管,规范非税收入政策和收缴管理制度,确保非税收入及时入库。
同时,作为组织收入综合协调部门,县财政局要定期加强组织收入调度,及时解决组织收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财政收入均衡入库。
(二)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财税收入增长极。
财税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唯有发展经济、壮大县域经济总量,才能实现财税可持续增长。
为此,要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力推进招商引资。
要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引进更多的工业项目落户,培育壮大食品、医药、化工、电子等产业,使之成为我县工业经济的增长极。
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重点实施好一批重点工程项目。
要加快培育物流业等新兴财源,不折不扣落实物流业优惠政策,有效增加物流货运量,力争今年汽运物流业创税突破4500万元以上,形成以重点企业纳税为支撑的财税收入格局,从根本上改变税基弱、征收难的问题。
(三)以优化支出为重点,切实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做好财税工作,既要确保收入的较快增长,更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把支出关口,否则,收入增长再快,也难以满足支出的需要。
一是要强化预算约束。
要严格按照人代会通过的预算安排支出,加强预算编制和管理,严格按政策规定编制完全的部门预算。
各乡镇各部门也要坚持以收定支,加强预算刚性约束,做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切实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性。
二是要优化支出结构。
要按照“有保有压有控”的原则,科学调度财政资金,大力优化支出结构。
要正确处理“吃饭”与发展的关系,坚持把“吃饭”钱与发展钱分开使用,在“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前提下,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发展。
要大力压缩财政供养范围,严格定岗、定编、定员管理,减少供养人员,降低供养系数,减轻财政负担。
要严格控制公用经费支出,重点加强对人、车、会、话、吃、住、行等方面的管理,从严控制大宗专控商品购置审批,精减各类会议,压缩达标检查活动,确保公用经费支出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减少,确保法定支出、重点支出和机关的正常运转。
三是要优先保障民生。
要按照“以民为本、民生优先,把新增财力的大部分用于改善民生”的要求,合理调配资金,科学安排好社会支出,重点向民生倾斜。
要继续坚持把保发工资作为财政支出的重中之重来抓,将预算内、预算外和转移支付三块资金统筹调度,合理安排,以保障工资发放的需要。
(四)深化财税改革,力争在提高理财水平上实现新突破。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是增强财税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公正性必然要求。
要继续围绕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目标,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
一是继续完善公共支出制度改革。
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抓好部门预算执行,完善部门预算各项管理制度。
要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扩展单位和资金覆盖范围,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推进公务卡改革和完善“一卡通”支付方式改革,扩大支付范围,规范操作流程,确保各项涉农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
二是要加强财税监管。
要进一步健全财税监督机制,实行追踪问效、效益评估等措施,逐步将所有财税性资金统一纳入政府分配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