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丑小鸭》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
我是02中本的胡萍,能参加这次的教师技能大赛,对于我来说,既是一次
锻炼,又是一种提高。
所以,请允许我代表所有的参赛选手,向支持这次大赛的学院各级
领导、在座的评委老师以及我们的指导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
今天我说课的题
目是《丑小鸭》,它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下面,我从教材、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教学思路。
一、教材:
《丑小鸭》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诗两首》《伤仲永》同
属于第一单元。
这个单元的文章都以“成长”为主题,有的记录了作者成长的足迹,有的
展示了他人成长的历程,都能给学生以有益的启迪。
《丑小鸭》这篇童话记录了一只丑小鸭的成长历程。
它原来处处受嘲讽,处处受排挤,但是它不自卑,不气馁,经过他自己的努力、奋斗,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白天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保持心中那份恒久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终会有成功的那
一天。
初二的学生积累了初一和初二已学的散文知识,也具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
我引导学生凭借这些知识经验。
欣赏文学作品在逐步的情感体验中,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
的体验。
这样教学才符合新教学纲要的要求。
二、目标:
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学生阅读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
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
结合本课的自身特点,我制
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
生物世界。
诗人张锋以一首科学诗《化石吟》,饱含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引领我们去遨游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
在自然面前,生命是何等的脆弱;在科学面前,
生命又是何等的神奇!同学们,愿这首诗不仅给你们带来文学的享受,也给你们带来探索
科学世界的动力。
(1)了解丑小鸭的遭遇,复述课文大意。
本册书第四单元是以游记为主的散文单元。
《故乡情》这篇散文文质兼美,抒情性强。
既具有记游散文必要的“行踪”这条明线,还有一条对故乡深情热爱的情感暗线。
而本堂
课的重点正是要让学生能理解认同作者的这份“故乡情”;将现实的故乡与梦中的故乡巧
妙穿插融合在一起,这是学习的难点。
对此难点实际操作时可轻轻点破。
事实上,如果机
械地让教师去分析课文中的情,既不能体现略读原则,最主要的是恐怕学生很难真正投入
和理解,很难与作者达成“共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
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在纵览全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放飞思维,放手让学生
从课文中找出支撑自己观点的材料依据,培养学生的自主、自能、自立的研究性学习精神。
(2)品味、积累精彩语句。
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记叙,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分析课文结构,
然后师生交流,把课文分成以下三大段理解: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让学生初步学习运用语言艺术来描述听觉的手法,课后就自己喜欢的一段音乐用形象
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文体,字数不限。
(3)把握丑小鸭这一典型形象,联想自己,写下体会。
教师点名朗读或学生自荐,要求其余学生注意体会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
比如用较慢的语速读出开篇的忧愁,欢快的节奏读出归家喜悦。
重点:新课标还指出学生阅读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
”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出发,我把“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作为教学重点。
难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要珍视学生独特
的阅读感受,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思维水平的有限,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设定为“丑
小鸭给你的启示” 。
三、教学方法:
教法: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
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为此,我选择了导读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来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充分体会丑小鸭的遭遇,引导他们学习面对困
难不屈不挠、执著追求的态度。
学法:新课标提出学生要“能复述叙述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
语言,并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
”结合本课情节曲折,寓意深刻的特点。
我在这节课的学
习过程中指导学生用阅读法、复述法、讨论法来把握文本。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煅
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设计:
本着教重启发、学重思维感知的教学原则,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完成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
本课我打算安排导入新课、感知教材、讨论质疑、写作练习4个教学环节:
第一步:导入新课。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
”文学大师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
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因此,课的开始我利用多媒体显示图片,
把丑小鸭和白天鹅形成视觉上的强烈对比,并提出问题:“丑小鸭是怎样变成白天鹅的?” 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引出课文《丑小鸭》,激起他们阅读文本的兴趣。
第二步:感知教材。
本着“读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的阅读原则,指导学生
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例如“嫉妒”、“脖颈”,理解某些词语的含义,比
如“讪笑”和“嘲笑”有什么不同,并和学生一起搜集精彩语句。
在通读的基础上,引导
学生抓住“丑小鸭”的主要经历:因为丑陋而被讪笑、被排挤;逃离家庭后还是被嘲笑、
被侮辱;独自在冬天的湖面上拼命地游,最后累昏了,与冰冻结在一起;在春天苏醒后发觉
自己变成了一只美天鹅。
进行条理清楚,感情充沛的复述。
并结合安徒生的成长经历,指
导学生明确丑小鸭就是他的真实写照。
第三步:讨论质疑。
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会对“丑小鸭本来就是一只白天鹅,还
是后来变成了一只白天鹅”产生疑问。
新课标要求学生对课文“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讨论质疑”这
个教学环节,结合课文中“那不再是一只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鸭子。
”
和“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和学生一起讨论、解
决问题。
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地向问题的深度、广度挖掘。
在讨论质疑中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四步:写作练习。
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个片段作文《丑小鸭和我》,要求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并运用文章中的精彩语句。
五、板书设计:
⑤描述船头三人的神情态度。
分别由学生朗读描述苏拭、鲁直(黄庭坚)和佛印神态
的句子,说说雕刻者是要竭力渲染他们此时此地的什么样的心态?
板书是教师备课过程中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
可以帮助学生
明确知识结构,正确把握知识内部的各种联系。
我设计的这个板书具有童话特点,用生动、形象的图片结合简洁的文字,直观表达出文本的感情和内涵。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