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说课稿
上奉中小张荣丽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的认识》。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与学法、教学准备、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分析。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及其所处的位置与作用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是几何初步知识内容,既是一节起始课,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半径、直径
的关系、掌握画圆的方法
⑵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
能力,促进空间观念的建立。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
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教学重点:圆的特征,圆的半径、直径及其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圆的正确画法
二、说学生
六年级学生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能独立观察思考,发现事物的特征,有小组探究、交流、学习的能力,我抓住这些特点,尽力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课堂,形成一个互动有序、收放自如、活而不乱的课堂秩序。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着让“学生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一课改目标,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的演示功能,引导生通过实验操作、合作交流、
分析归纳等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在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首先我会让学生举举生活中的例子。
“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学生可能会说出:硬币、光碟、钟面、车轮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的。
让学生初步感知圆,从而导入新课——圆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在画中感受“圆”,认识半径和直径
在画圆的过程中,我会放手让同学们大胆的动脑,动手探索不同的画圆方法。
学生可能会想到借助圆形物体画圆,用圆规画圆等等。
最后我会试着让学生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圆,并要求一边画,一边想画圆的步骤有哪些。
最后课件展示用圆规画圆步骤: 把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点间距离;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
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
(2)认识半径、直径
课件演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通过课件演示,加深了学生对半径和直径的认识。
(3)探讨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在这里,我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出示课件: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让学生通过讨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能画无数条,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也能画无数条,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
(4)、认识圆心、半径作用
接着,让同学想一想: 圆的大小由( )决定, 圆的位置是由( )决定.最后,我会示范一次画圆的方法,强调画好后要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三)练习中深化认识圆
1、判断:
(1)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 )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
(3)画圆时,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 )
(4)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小。
( )
2、看图填空
d =______
d =______ r =______
(这几道题的设计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圆的认识,并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
(四)知识小结,运用圆设计图案
我们从周围的事物中发现了圆,了解、掌握了圆的特点,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圆。
而且还可以利用圆来设计图案,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五)、作业布置
作业:第58页,做一做。
第60页练习十三,第5题、第10题。
六、说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同一个圆内: d=2r或r=d/2
这样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布局合理,体现形式美和简洁美。
把知识的重点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加深学生的印象。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和做法,如果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评委和老师们多多指教,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