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新幼儿园管理条例篇一: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管理,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招收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对其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幼儿园。
第三条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应当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
第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制订幼儿园的发展规划。
第五条幼儿园的管理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
第二章举办幼儿园的基本条件和审批程序第六条举办幼儿园必须将幼儿园设置在安全区域内。
第七条举办幼儿园必须具有与保育、教育的要求相适应的园舍和设施。
第八条举办幼儿园应当具有符合条件的保育、幼儿教育、医务和其他工作人员。
第九条举办幼儿园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具有进行保育、教育、改建幼儿园的经费来源。
第十条国家实行幼儿园登记注册制度。
第十一条城市幼儿园的举办、停办、由所在区行政部门登记注册。
第三章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第十二条幼儿园应当贯彻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十三条幼儿园的招生、编班应当符合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
第十四条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招收少数民族为主的幼儿园,可以使用本民族通用的语言。
第十五条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
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
第十六条幼儿园应当建立卫生保健制度,防止发生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流行。
第十八条幼儿园应当建立安全防护制度,严禁在幼儿园内设置威胁幼儿安全的危险建筑物和设施,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教具、玩具。
第十九条幼儿园发生食物中毒、传染病流行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并上报。
第二十条幼儿园的园舍和设施有可能发生危险时,应当采取措施,排除险情,防止事故发生。
第四章幼儿园的行政事务第二十一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负责监督、评估和指导幼儿园的保育、教育工作,并制定幼儿园园舍、设施的标准。
第二十二条幼儿园园长负责幼儿园的工作。
第二十三条幼儿园依据人民政府制定的收费标准,向幼儿家长收取保育费、教育费。
第二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幼儿园园舍和设施,不得在幼儿园周围设置有危险、有污染或影响幼儿园采光的建筑和设施,不得干扰幼儿园正常的工作秩序。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第三条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幼儿园适龄幼儿为3周岁至6周岁(或7周岁)。
第五条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
第六条尊重、爱护幼儿。
严禁虐待、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
第七条幼儿园可分为全日制、半日制、定时制、季节制和寄宿制。
第二章幼儿入园和编班第八条幼儿园每年秋季招生、平时如有缺额,可随时补招。
第九条幼儿入园前。
须按照卫生部门制定的卫生保健制度进行体格检查,合格者可入园。
第十条幼儿园规模以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便于管理为原则,不宜过大。
第三章幼儿园的卫生保健第十一条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
第十二条幼儿园应制定合理的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
第十三条幼儿园应建立幼儿健康检查制度和幼儿健康卡或档案。
第十四条幼儿园应建立卫生消毒,病儿隔离制度,认真做好计划免疫和疾病防治工作。
第十五条幼儿园应建立房屋设备、消防、交通等安全防护和检查制度。
第十六条供给膳食的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合理膳食,编制营养平衡的幼儿食谱。
第十七条幼儿园应保证供给幼儿饮水,为幼儿饮水提供便利条件。
第十八条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一小时。
第十九条幼儿园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第四章幼儿园的教育第二十条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体、智、德、美诸方面有机结合。
第二十一条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应动静交替,保证幼儿愉快的自由活动。
第二十二条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第二十三条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第二十四条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第二十五条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
第二十六条幼儿园应在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第二十七条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第二十八条幼儿园和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相互衔接。
第五章幼儿园的园舍、设备篇二:最新版幼儿园管理制度汇编幼儿园分类管理制度大全幼儿园管理制度汇编最新版目录第一部分幼儿园园务管理一、教职工大会制度二、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三、教师行为规范四、幼儿行为规范五、家长工作制度六、家长在园行为规范七、考勤制度第二部分幼儿园保教管理一、保教工作制度二、保教常规工作制度三、保教研究制度四、一日生活制度及教师工作细则五、保育员工作职责第三部分幼儿园卫生保健一、卫生保健制度二、卫生保健工作要求细则三、班级教室卫生评比量化表第四部分幼儿园后勤管理一、食堂财务管理制度二、幼儿饮食管理制度第五部分幼儿园安全管理一、安全制度二、幼儿接送制度三、门卫管理制度四、门卫人员工作职责第一部分幼儿园园务管理一、幼儿园教职工大会制度1、教职工大会要尊重和支持园长行使职权,维护园长的指挥权威。
园长要尊重和支持教职工参与管理幼儿园工作的民主权利,定期向教职工大会报告工作,为教职工大会正常活动提供条件,自觉接受教职工大会的民主监督。
2、每学期召开2次教职工大会,加强管理和监督。
3、园长应代表广大教职工的利益,倾听广大教职工的建议,接受教职工对其工作的监督。
4、园长在期初应向教职工大会提出幼儿园的工作计划,征求广大教职工的建议,期末按园务计划执行情况向教职工大会作工作报告。
5、全体教职工要听取园长的工作报告,对幼儿园重大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讨论和审计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规章制度、奖惩考核方案,支持园长工作。
二、幼儿园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1、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和文化水平,提升个人专业素养。
2、树立全心全意为家长、为幼儿服务的思想,努力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3、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热爱、尊重、了解、教育幼儿,既面向全体,又注重个体差异,使每个孩子得到发展与提高。
4、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做到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仪表整洁大方,符合幼儿教师要求。
5、关心集体,团结友爱,爱护公物,勤俭节约,公私分明,爱园如家,服从工作安排,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搞好本职工作。
6、对家长、同事、热情虚心,能听取意见,不断改进工作,不通过家长谋取私利。
篇三:幼儿园管理条例为什么要修订《幼儿园工作规程》?答《幼儿园工作规程》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幼儿园内部管理的规章,也是基础教育领域比较早的一部管理规章,下发20多年来对加强各级各类幼儿园的规范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大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后,学前教育事业规模不断扩大,普及程度大幅提高,全国幼儿园数量已从20XX年的13.8万所,增加到20XX年的21万所,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了70.5%。
在推进学前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下,修订《规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修订《规程》是新形势下加强学前教育规范管理的需要。
《规程》是基于当时幼儿园主要由企事业单位、部队、街道和农村集体举办,幼儿园的人财物管理由举办单位负责,教育部门主要是提供业务指导的实际而制定的。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推进,幼儿园的办园体制已从过去单一的以公办为主转为多元化办园的格局,民办幼儿园数量激增,占比已超过幼儿园总数的2/3。
教育部门对幼儿园的规范管理已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业务指导转向办园资质审批和全面监管,需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管理。
第二,修订《规程》是推进幼儿园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需要。
由于长期资源不足,目前一些幼儿园在办园条件、安全卫生、教育教学、教职工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行为,亟待通过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规范管理,引导幼儿园依法依规办园。
第三,修订《规程》是落实依法治教的需要。
近年来,有关部门出台了很多涉及幼儿园规范管理的新规定,《规程》作为一部重要的学前教育规章,需要根据新形势新要求进行修订和调整,进一步完善幼儿园管理制度,不断推进学前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这次修订《规程》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答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规范幼儿园管理,我们在修订《规程》时主要做了以下3个方面工作:一是深入基层调研。
组织专家深入东、中、西部不同经济水平地区的幼儿园,全面总结了《规程》实施20年来的经验,梳理了当前幼儿园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北京等8个省(市、区)召开16场专题座谈会,并通过问卷、访谈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了学前教育战线、基层幼儿园园长和一线教师的意见。
二是国际比较研究。
组织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关幼儿园管理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比较研究,梳理了有关政策条款,学习借鉴相关经验。
三是多种形式征求意见。
初稿完成后,通过座谈会的形式,听取了有关专家、幼教干部、教研人员和园长、教师的意见。
以函件形式书面征求了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部属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