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然与人工熊胆粉的药效学实验研究

天然与人工熊胆粉的药效学实验研究

天然与人工熊胆粉的药效学实验研究
于淑贤1
,高 颖
2
(1.长春中医学院2002级硕士研究生,吉林长春130021; 2.长春中医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关键词:天然熊胆粉;人工熊胆粉;药效学;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699(2005)03-0055-02作者简介:于淑贤(1977~ ),女,吉林德惠人,医学硕士在读。

研究方向:药理学。

熊胆为熊科动物黑熊(selenarcto s thiberanus )或棕熊(Ur susarcros L .)的干燥胆囊,为我国稀有中药材之一。

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熊胆气味苦寒,无毒,入肝胆心经。

”熊胆具有清热、镇静、明目、杀虫之功效,用于治疗热黄、暑泻、小儿惊痫、疳疾、蛔虫痛、目翳、喉痹、鼻蚀疔痔恶疮等症[1]。

熊胆中熊去氧胆酸(U DCA)为熊科动物特有成分,加之与其它几十种成分的协同作用[2]
,使熊胆药材应用越来越广泛。

因此,有必要对人工熊胆和与天然熊胆的药效作一比较,以期待扩大熊胆资源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 ,雌雄各半,由长春高新医学动物研究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SCXK2002-2003;Wstar 大鼠,体重200~250g ,雌雄各半,由吉林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10-1023
1.2 药品及试剂 天然熊胆粉、人工熊胆粉均由天药公司药理中心提供,二甲苯由天津化学试剂二厂提供。

1.3 仪器 YLS-1A 多功能小鼠自主活动记录仪,山东科学设备站出品。

2 方法与结果
2.1 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采用YLS-1A 多功能小鼠自主活动程序记录仪记录。

选用小鼠51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天然熊胆粉4g /kg 组、天然熊胆粉2g /kg 组、人工熊胆粉4g /kg 组、人工熊胆粉2g/kg 组。

按剂量给药,每日1次,共5d 。

末次给药后1h 将5只小鼠逐个放入记录箱适应5min 后记录小鼠5min 的活动次数。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天然熊胆粉4g /kg 组、人工熊胆粉4g /kg 组均能明显抑制小鼠自主活动次数,见表1。

表1 天然与人工熊胆粉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x -±s )
组别n 剂量(g /k g )
自主活动次数抑制度(%)
对 照
9
——183.9±43.8——天然熊胆粉104137.3±33.8*25.3天然熊胆粉102177.9±48.5 3.3人工熊胆粉104147.9±28.3*19.6人工熊胆粉12
2
152.2±32.9
17.2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
2.2 对大鼠胆汁分泌的影响 雄性大鼠41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天然熊胆粉6g /kg 组、天然熊胆粉3g /kg 组、人工熊胆粉6g /kg 组、人工熊胆粉3g /kg 组。

实验前2h 禁食不禁水,实验时每只鼠用戊巴比妥钠60mg /kg 肌注麻醉,腹腔解剖找出胃幽门部,翻转十二指肠降部肠系膜找到总胆管,在其下穿2根丝线结扎乳头部,向肝脏方向做“V ”形切口插入引流管引流胆汁,待有黄绿色胆汁流出固定引流管,用烧杯收集[3]。

术后用止血钳闭
(下转第60页)
4 讨论
瘀本由淤水积滞的“淤”字转化而来。

因它属于病的范围,所以从病部,象征血液如淤浊之水,不能流行畅利。

此类病证与现代血液流动性方面的某些病变以及血管本身病变和血液凝固性增高的病变有关,主要涉及血栓形成性疾病或缺血性血管疾病。

本实验表明,麝鼠香对急性血瘀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有一定的降低作用,可改善血瘀模型大鼠
粘、浓、凝、聚的血液流变学异常,从而具有活血化瘀作用,有利于防止血栓性疾病。

参考文献:
[1]陈 奇.中药药理实验方法[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1993.554.
[2]毛腾敏.“血瘀”病理模型探索(一)[J].北京医科大
学学报,1985,17(4):246.
(收稿日期:2004-10-29) (责任编辑:史明忠)
55
吉林中医药 2005年3月 第25卷第3期
刘常世[8]自拟中药方加用门冬氨酸钾镁静点、鲁米那口服治疗淤胆型肝炎38例,对照组35例单用上述西药治疗。

治疗组总有效率92.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

何汶忠等[9]以强的松30m g日1次口服,并静点门冬氨酸钾镁、维生素K1、强力宁等药物,配合口服中药汤剂,结果显示血清胆红素恢复时间(4-10周)较本病黄疸自然过程(8-16周)明显缩短(P <0.05)。

李朝宏等[10]以凉血活血之中药配合门冬氨酸钾镁静点治疗淤胆型肝炎3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上述中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7%,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9%,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

4 体会与展望
淤胆型肝炎发生肝内胆汁淤积的机理已大致明了,但甚为详细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更好的指导临床。

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时对西药的用药时机及剂量要严格把握,尤其是激素,要十分谨慎。

中药应进一步筛选并进行剂型改革,从而拓宽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思路,增强疗效。

目前临床研究一般样本数量少,不随机,无双盲,随访时间短或不随访,这些都有待于今后的研究中不断改进,从而为治疗本病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汪承柏,贺江平.胆红素结合与排泄障碍的长期高黄疸肝
病治验[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5,5(2):1.
[2]李 民,等.退高黄汤治疗淤胆型肝炎35例疗效观察[J]
.国医论坛,2003,18(6):19~20.
[3]刘正宽,周春梅.自拟茵陈化瘀汤治疗淤胆型肝炎35例
[J].四川中医,2002,20(4):450.
[4]冯振友.赤芍退黄汤治疗急性淤胆型肝炎疗效观察[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1(3):173~174.
[5]张笑双,刘占海.熊去氧胆酸治疗淤胆型肝炎42例[J].
医药导报,2001,20(2):109~110.
[6]翟建民.古拉定、前列腺素E1联合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
疗效观察[J].中原医刊,2004,31(5):33.
[7]潘 玉.思美泰治疗急性淤胆型肝炎临订疗效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43~44.
[8]刘常世.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38例[J].新中医,
1999,31(12):36.
[9]何汶忠.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36例[J].实用中医
内科杂志,2003,17(5):401.
[10]李朝宏,刘中明.凉血活血中药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淤
胆型肝炎30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2,12(4): 247.(收稿日期:2004-11-29)
(上接第55页)
合腹壁,用盐水纱布覆盖。

待稳定20min后先收集30m in胆汁,然后分别由十二指肠一次给药,给药剂量如表2所示。

给药后30min、60min、90m in各收集一次胆汁,记录胆汁分泌量,求出各组均数。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天然熊胆粉6g/kg组、天然熊胆粉3g/kg 组、人工熊胆粉6g/kg组、人工熊胆粉3g/kg组给药后均能明显增加大鼠胆汁分泌量。

表2 天然熊胆粉与人工熊胆粉对大鼠胆汁分泌影响(x-±s)
组 别n剂量
(g/kg)给药前胆汁分泌量
(ml)
给药后30min
胆汁分泌量(ml)
给药后60min
胆汁分泌量(ml)
给药后90min
胆汁分泌量(ml)
对 照8——0.176±0.010.179±0.010.164±0.020.165±0.02天然熊胆粉960.182±0.020.228±0.04**0.202±0.04*0.206±0.04*天然熊胆粉830.174±0.010.209±0.03*0.193±0.03*0.171±0.03人工熊胆粉860.176±0.020.215±0.04*0.191±0.02*0.181±0.02人工熊胆粉830.165±0.020.189±0.030.184±0.02*0.163±0.0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3 讨论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所用的人工熊胆粉镇静、利胆方面的作用已经接近或达到天然熊胆粉。

熊胆以其活性强、疗效显著、副作用小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熊胆临床需求量激增。

但是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提高,传统的杀熊取胆的做法及熊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已经得到了根本遏制,这就迫使我们寻找开发熊胆资源的新途径,而采用人工合成、生物合成、化学合成等方法或用其他动物胆汁替代品就可以解决此问题。

相信随着科学研究系统深入的进行,熊胆资源的利用必将不断扩大,其药用价值也会得到空前提高。

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词典(下册)[M].上海:上海科技
出版社,1975.2584~2586.
[2]丁安伟,等.现代中药临床手册[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
社,2000.84.
[3]陈 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444.(收稿日期:2004-11-23)
60
吉林中医药 2005年3月 第25卷第3期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