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代动力学最新版
分布
❖ 同位素标记物的组织分布试验,应提供标记药物的放化 纯度、标记率(比活性)、标记位置、给药剂量等参数; 提供放射性测定所采用的详细方法,如分析仪器、本底 计数、计数效率、校正因子、样品制备过程等;提供采 用放射性示踪生物学试验的详细过程,以及在生物样品 测定时对放射性衰变所进行的校正方程等。尽可能提供 给药后不同时相的整体放射自显影图像。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采样点
➢ 给药前需要采血作为空白样品,观察血浆的基质效应; ➢ 为获得一个完整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采样时间点
的设计应兼顾药物的吸收相、平衡相(峰浓度附近) 和消除相。一般在吸收相至少需要 2-3 个采样点, 对于吸收快的血管外给药的药物,应尽量避免第一个 点是峰浓度(Cmax);在Cmax 附近至少需要 3 个采样点;消除相需要 4-6 个采样点;
➢ 各个(和各组)受试动物血药浓度达稳态后末次给药的 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和曲线,及其平均值、标准差和曲线;
➢ 比较首次与末次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和有关参数; ➢ 各个(和各组) 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及标准差。
吸收
➢ 对于经口给药的新药,应进行整体动物试验,尽可能 同时进行血管内给药的试验,提供绝对生物利用度。 如有必要,可进行在体或离体肠道吸收试验以阐述药 物吸收特性。
排泄
❖ 每个时间点至少有 5 只动物的试验数据。 ❖ 应采取给药前尿及粪样,并参考预试验的结果,设
计给药后收集样品的时间点,包括药物从尿或粪中 开始排泄、排泄高峰及排泄基本结束的全过程。
排泄
❖ 胆汁排泄:有的药物经胆汁排泄在肠中再次被吸收形成 肝肠循环,可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一般用大鼠在乙醚 麻醉下作胆管插管引流,待动物清醒后给药,并以合适 的时间间隔分段收集胆汁,进行药物测定。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采样点
➢ 整个采样时间至少应持续到 3-5 个半衰期,或持续到 血药浓度为 Cmax 的 1/10-1/20;
➢ 为保证最佳采样点,建议在正式试验前,选择 2-3 只 动物进行预试验,然后根据预试验的结果,审核并修 正原设计的采样点。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 口服给药:一般在给药前应禁食 12 小时以上,
药物选择
对于仿制药品申请,受试药品通常与可从市场 获得的参比药品相应的剂型比较。该药品已有多个上 市剂型时,如果能在市场上获得,推荐使用该药品最 初批准的剂型(它被用于临床药效学和安全性试验) 作为参比药品。
剂量选择
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应设置至少三个剂量组, 其高剂量最好接近最大耐受剂量,中、小剂量根据动 物有效剂量的上下限范围选取。主要考察在所试剂量 范围内,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是属于线性还是非线 性,以利于解释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中的发现,并为 新药的进一步开发和研究提供信息。
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研究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试验可采用多种方法,如 平衡透析法、超过滤法、分配平衡法、凝胶过滤法、光 谱法等。
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及试验室条件,可选择使用一种 方法进行至少 3 个浓度(包括有效浓度)的血浆蛋白结 合试验,每个浓度至少重复试验三次,以了解药物的血 浆蛋白结合率是否有浓度依赖性。
➢ 对于其他血管外给药的药物及某些改变剂型的药物, 应根据立题目的,尽可能提供绝对生物利用度。
分布
❖ 选用大鼠或小鼠做组织分布试验较为方便。选择一个剂量 (一般以有效剂量为宜)给药后,至少测定药物在心、肝、 脾、肺、肾、胃肠道、生殖腺、脑、体脂、骨骼肌等组织 的浓度,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主要分布组织。
生物样品的药物分析方法
生物样品的药物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放射性核素 标记法、免疫学和微生物学方法。应根据受试物的性质, 选择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测定方法。色谱法包括高效 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和色谱-质 谱联用法(如 LC-MS,LC-MS/MS,GC-MS,GCMS/MS 方法)。在需要同时测定生物样品中多种化合 物的情况下,LC-MS/MS 和 GC-MS/MS 联用法在特 异性、灵敏度和分析速度方面有更多的优点。
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和确证
❖ 准确度:在确定的分析条件下,测得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 精密度:在确定的分析条件下,相同介质中相同浓度样品的一系列
测量值的分散程度。 ❖ 特异性:分析方法测量和区分共存组分中分析物的能力。这些共存
组分可能包括代谢物、杂质、分解产物、介质组分等。 ❖ 灵敏度: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灵敏度通过标准曲线来表征,主要包
❖ 记录药物自粪、尿、胆汁排出的速度及总排出量(占总
给药量的百分比),提供物质平衡的数据。
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药物与蛋白的结合会明显影响药物分布与消除的动 力学过程,并降低药物在靶部位的作用强度。对蛋白结 合率高于 90%以上的药物,建议开展体外药物竞争结 合试验,即选择临床上有可能合并使用的高蛋白结合率 药物,考察对所研究药物蛋白结合率的影响。
试验动物
一般采用成年和健康的动物。常用动物有小鼠、大鼠、 兔、豚鼠、犬、小型猪和猴等。
动物选择的一般原则如下:
➢ 首选动物:尽可能与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一致; ➢ 尽量在清醒状态下试验,动力学研究最好从同一动物多次采样; ➢ 创新性的药物应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物,其中一种为啮齿
类动物;另一种为非啮齿类动物(如犬、小型猪或猴等)。其 他药物,可选用一种动物,建议首选非啮齿类动物 ; ➢ 经口给药不宜选用兔等食草类动物。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多次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
当药物在临床上将连续多次应用时,需明确多次 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根据研究目的,应考察药物 多次给药后的稳态浓度(Css),药物谷、峰浓度的 波动系数(DF),是否存在药物蓄积作用和/或药酶 的诱导作用。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单次给药
➢ 各个(和各组)受试动物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及曲 线和其平均值、标准差及曲线;
➢ 各个(和各组)受试动物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平 均值、标准差;
➢ 对受试物单次给药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的规律和特点进 行讨论和评价。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多次给药
➢ 各个(和各组)受试动物首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时间数 据及曲线和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
➢ 各个(和各组)受试动物的 3 次稳态谷浓度数据及平均 值、标准差;
给药途径
所用的给药途径和方式,应尽可能与临床用药一 致。常用的给药途径有经口给药(口服、灌胃)、皮 下注射、腹腔注射和静脉注射。另外还有脑内给药、 直肠内给药、经皮肤给药等给药方法。
研究项目
❖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 吸收 ❖ 分布 ❖ 排泄 ❖ 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 生物转化 ❖ 对药物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受试动物数:
➢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每个采样点不少于 5 个数据,最 好从同一动物个体多次取样。
➢ 如由多只动物的数据共同构成一条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应相应增加动物数,以反映个体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 建议受试动物采用雌雄各半,如发现动力学存在明显的 性别差异,应增加动物数以便认识受试物的药代动力学 的性别差异。对于单一性别用药,可选择与临床用药一 致的性别。
分布
分布
Hale Waihona Puke 排泄❖ 尿和粪的药物排泄:一般采用小鼠或大鼠,将动物放入 代谢笼内,选定一个有效剂量给药后,按一定的时间间 隔分段收集尿或粪的全部样品,测定药物浓度。粪样品 凉干后称重(不同动物粪便干湿不同),按一定比例制 成匀浆,记录总体积,取部分样品进行药物含量测定。 计算药物经此途径排泄的速率及排泄量,直至收集到的 样品测定不到药物为止。
❖ 介质效应:由于样品中存在干扰物质,对响应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 影响。
❖ 分析批:包括待测样品、适当数目的标准样品和质控样品的完整系 列。一天内可以完成几个分析批,一个分析批也可以持续几天完成。
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和确证
❖ 标准样品:在生物介质中加入已知量分析物配制的样品,用于建 立标准曲线,计算质控样品和未知样品中分析物浓度。
药代动力学
PPT内容
药物选择
受试物:应提供受试物的名称、剂型、批号、 来源、纯度、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使用的受试物 及剂型应尽量与药效学或毒理学研究的一致,并附 研制单位的质检报告。
参比物:必须引用参比药品的资料,该药品已经 在中国获得上市授权,具有全面的资料。申请者应 该对参比药品的选择说明理由。
❖ 质控样品:即 QC 样品,系指在生物介质中加入已知量分析物 配制的样品,用于监测生物分析方法的重复性和评价每一分析批 中未知样品分析结果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和确证
由于生物样品取样量少、药物浓度低、内源性物质 (如无机盐、脂质、蛋白质、代谢物)及个体差异等多 种因素影响生物样品测定,所以必根据待测物的结构、 生物介质和预期的浓度范围,建立适宜的生物样品析方 法,并对方法进行确证。
括定量下限和浓度-响应函数。 ❖ 重现性:不同试验室间测定结果的分散程度,以及相同条件下分析
方法在间隔一段短时间后测定结果的分散程度。 ❖ 稳定性:一种分析物在确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在给定介质中的化
学稳定性。
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和确证
❖ 标准曲线:试验响应值与分析物浓度间的关系。应采用适当的加 权和统计检验,用简单的数学模型来最适当地描述。标准曲线应 是连续的和可重现的,应以回归计算结果的百分偏差最小为基础。
以排除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另外在试验中应注意 根据具体情况统一给药后禁食时间,以避免由此带来 的数据波动及食物的影响,一般可以在口服给药3-4 小时后就可以给水给粮。 ➢ 注射给药:饮食饮水对血液中药物影响不大。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药代动力学参数
根据试验中测得的各受试动物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求 得受试物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静脉注射给药,应提供 t 1/2(消除半衰期)、Vd(表观分布容积)、AUC(血 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CL(清除率)等参数值;血 管外给药, 除提供上述参数外, 尚应提供Cmax和Tmax (达峰时间)等参数,以反映药物吸收的规律。另外,提 供统计矩参数,如: MRT(平均滞留时间)、AUC (0-t) 和AUC (0-∞)等,对于描述药物药代动力学特征也是有意 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