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黄山市作为徽文化的发祥地,文化资源极其丰厚。

为推进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进程,近年来,人民银行黄山中心支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在黄山市文化产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徽州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相继获评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景区;以“徽韵”为代表的演艺业,获选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和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以翰林堂、竹艺轩等生产型文化企业形成文化产业园,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这样背景之下,记者就金融怎样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问题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黄山市中心支行行长王林。

记者:徽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黄山又是闻名中外的名山,地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的交汇点,黄山市是如何发挥金融的有效支撑作用,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成文化产业优势的?
王林: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在金融支持徽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人民银行黄山市中心支行努力将政策引导与平台搭建相结合,为徽文化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近年来,人行黄山市中支相继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黄山市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优化授信模式,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大发展。

人民银行黄山中心支行多次联合市金融办、市文化委召开文化产业银企座谈会和专项资金对接会,加强银企对接,培育和扶持优质文化企业成长。

引导和鼓励银行信贷支持与地方文化产业产品创新相结合,扶持徽文化企业做大做强。

截至2013年6月末,全市文化产业贷款余额24.7万元,比年初增长23.7%,贷款重点用于支持徽州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影视演艺类企业、文化产业园区和生产型文化企业发展。

记者: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古建筑群保护,以及“徽韵”等文化品牌颇受瞩目。

您能具体介绍一下有关的支持措施吗?
王林:徽州大地遗存大量的古城、古村落等徽派建筑,这既是徽文化传承,也是旅游新热点。

为推进黄山市美好乡村建设和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人民银行黄山中心支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大力开展信贷业务创新。

农发行黄山分行采用“应收财政补贴账户质押+担保”相结合的方式解决承贷主体有效抵押物不足的困难,发放1.2亿元贷款支持徽州府衙重建,目前该项目已经完工并开始接待游客。

农行黄山市分行、工行黄山市分行以宏村景区经营权做质押,累计向黟县京黟旅游公司发放近10亿元贷款,用于景区环境整治和硬件设施改造,该景区相继获得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景区。

农行黄山市分行采用“收费权质押+抵押”相结合的方式向歙县牌坊群·鲍家花园发放贷款1.29亿元,用于景区改扩建。

为彰显徽文化的无穷魅力,打造文化旅游新业态,近几年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徽韵”、宏村阿菊、花山谜窟“激光秀”等多部有影响力的精品演艺节目创新。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为破解贷款抵押难,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创新,以演艺门票收益权做质押,结合企业可供抵押的资产,为这3个项目贷款3.3亿元,使3台大戏成为文化旅游的新看点。

“秀里影视村”是黄山“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的代表工程,项目建设初期遭遇资金困难,黟县农商行主动提供金融咨询服务、设计融资方案,并牵头发放银团贷款3200万元,项目完成后,先后承接《苏
乞儿》、《武林外传》、《党的女儿》等电影的拍摄置景工作,开创了黄山市文化影视基地建设的成功范例。

为推动文化企业集聚发展,加快徽州文化艺术长廊和徽文化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银行积极跟进做好金融服务。

翰林堂是一家生产工艺美术品的文化企业,生产经营和销售都看好,但是企业资金严重缺乏,市建行、工行积极与市经济开发区合作,以市经济开发区中小企业助保金、政府风险补偿金增信和担保公司担保分别发放贷款2000万元和2500万元,解决了企业生产性资金需求困难。

徽州竹艺轩是黄山市竹木工艺品龙头企业,是“徽州三雕”技艺传承基地,企业有效抵押物严重不足,市中行和市徽商银行积极与担保公司合作,并由公司股东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为企业提供1750万元贷款。

黄山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6项、非遗传承人20人。

为支持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行黄山市分行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贷”,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万安罗盘”传承人——吴鲁衡罗经老店提供100万元贷款;同时还开办了“手艺保”、“徽艺贷”等个人循环贷款,重点支持歙砚、徽墨、徽州三雕的生产和经营。

黟县农合行开办个体工商户、法人综合授信业务,支持黟县金星工艺有限公司、黄山市民间工艺厂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企业发展。

为拓宽融资渠道、扩大文化企业融资总量,我市金融机构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委托贷款等方式进行表外融资,多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需求。

建行黄山市分行创新开展股权投资顾问型理财产品,以企业股权作为质押,以景区门票和经营收入作为还款来源,为徽州区呈坎八卦村旅游公司融资0.8亿元,通过委托贷款为京黟旅游公司融资3000万元。

市工行通过北金所委托债权理财产品为企业融资1亿元,及时解决了企业流动资金需求。

记者:金融行业在支持徽文化产业方面有什么困难吗?
王林:困难是有的,比如,有效抵质押担保物不足就是其一。

文化企业一般都是轻资产类企业,普遍存在不动产、有形资产少的特点,企业一般很难找到价值足够大又能长期保值的抵质押物。

目前黄山市文化企业贷款主要以景点经营权、门票收费权质押以及担保公司担保为主,通过固定资产抵押的贷款相对较少,在企业初创阶段担保物不足银行很难满足企业贷款需求。

再有,由于文化产业涉及的行业众多,加之银行熟悉文化企业运作模式和盈利模式的人才短缺,银行很难对文化企业经营效益作出准确预测。

同时,文化类项目前期投入大、周期长、回收慢,风险控制难。

如,我市博物馆、徽文化长廊、激光秀等项目营业以来,现金流较少,实际收入明显低于预期,势必会影响银行贷款如期偿还。

另外,黄山市以古村落为代表的景区开发存在明显的同质化竞争现象,演艺类项目受季节性影响明显,现金流呈现季节性波动,增加了信贷资金还本付息压力。

同时多数旅游文化企业规模小,还存在家族式管理方式,经营和财务管理不规范,信用等级难以达到信贷准入的基本要求。

文化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占比高,如黄山市“徽韵”演艺已经具有较高的品牌价值,“竹艺轩”的竹木雕产品多次在国际国内博览会上获大奖,非遗传承人拥有核心技艺。

但缺乏有针对无形资产的评估、登记、质押等专业中介组织,无形资产价值难以科学评估和利用。

记者:黄山市金融业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成效显著,收获颇多。

你们的经验、体会和感受可与金融同行分享啊。

王林:说说这方面的感受吧。

首先,文化企业融资需要建立支持机制。

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需要政策大力支持。

一是探索建立文化产业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机制,增强文化企业承贷能力和分散银行信贷风险。

二是发挥具有财政背景的融资担保公司的担保功能,为文化企业增信,有效缓解文化企业抵押物不足的困难。

三是搭建文化企业信息交流平台,提供重点支持的文化企业名录以便银行跟踪做好服务。

四是督促商业银行对文化企业评级、授信、贷款利率、期限等制定差异化信贷管理制度,并列入人行对商业银行执行央行政策评价内容。

同时建议银监部门提高文化企业贷款容忍度,税务部门将贷款核销税前列支。

第二,文化企业融资需要继续大力开展信贷创新。

文化企业有形资产不足,无形资产丰富,这就需要银行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化企业特点,积极探索开发合适的信贷产品。

对于处于成熟期、经营模式稳定、经济效益好的生产型文化企业,开展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融资;对于具有相对稳定物流和现金流的文化产业,发放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贷款;对演艺、会展、出版等企业,探索发放融资租赁贷款;对于具有优质商标权、专利权、文化品牌的企业,发放权利质押贷款;对于融资规模较大的文化企业,鼓励商业银行以银团贷款等方式提供信贷支持。

第三,文化企业融资需要进一步拓宽渠道。

一是在有效防控风险前提下,扩大信托理财产品、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表外融资。

二是支持建立文化投资基金,鼓励投资基金与银行合作开展“投贷结合”,着力支持处于初创期有潜力、有前景、有市场的文化创意企业发展。

三是大力支持成熟期文化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通过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区域绩优票据等融资工具筹集资金。

四是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发行企业债以及上市融资。

五是鼓励民间资金投资入股文化企业。

第四,文化企业融资需要建立要素市场。

无形资产是文化企业的核心价值所在,但无形资产价值评估难度较大,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银行难以根据文化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提供授信。

建议建立要素市场,对文化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登记、转让和托管等提供专业化服务,为文化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