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吸入麻醉优势及专家共识解读
1-吸入麻醉优势及专家共识解读
100
50
0
七氟醚呼气末 浓度%
0.7%
MAC清醒
2%
MAC
4.15%
MACBAR
呼气末分压
-可持续测定 - FA 或呼气末 %可判定为动脉分压,即效应部位分压 - 因此 FA 或呼气末 %与制动和催眠这两个临床相关的终点直接相关:
MAC 和 M制
MAC监测,准确可靠
七氟烷麻醉用于心脏手术患者预后更好
De Hert SG, et al. Anaesthesia, 2009, 64, 953–960
ACC/AHA推荐:在非心脏手术中,具有心肌梗死风险且血流动力学稳定 的患者在全身麻醉维持阶段使用吸入麻醉剂可获益(证据级别:B)
安全
七氟烷体内代谢率极低
挥发罐 人体吸入 肺部 多数以原型经呼吸 道排出体外
丙泊酚组(n=50)
喜保福宁前组(n=50) 喜保福宁后组(n=50) 喜保福宁全程组(n=50)
Stefan G. De Hert, et al. Anesthesiology 2004; 101:299–310
七氟烷麻醉缩短体外循环患者ICU 和总住院时间
De Hert SG, et al., Anesthesiology. 2004 Jul;101(1):9-20
TIVA/TCI = 繁琐费力
多个输注泵 丙泊酚= 包装x 3 术中报警迫使您更换注射器 静脉管线 (打开包装、折叠、圈结) 三通开关- 还是有包装 - 忘记打开 = 高压报警+ 无药物 - 打开开关 +推注瑞芬太尼 = 窒息 瑞芬太尼需要溶解 一旦脱开,就有无任何药物注入的风险, 冲洗时若未就近连接到导管端,会产生推注效应…
ICC培训课程 1
吸入麻醉优势
吸入麻醉优势
起效迅速,快进快出 麻醉气体浓度监测,可控性强
无术中知晓
使用方便,灵活 心脏保护作用 安全
起效迅速,快进快出
七氟烷起效和消除速度快
研究观察了7例健康男性吸入氧化亚氮、七氟烷、异氟烷、氟烷后,30分钟内麻 醉剂肺泡浓度/吸入浓度(FA/FI)、肺泡浓度/停止吸入时的肺泡浓度(FA/FAO) 的变化,结果显示七氟烷起效和消除速度都较快。
术中知晓专家共识:监测呼气末吸入麻醉药浓度,维持>0.7 MAC
Mashour GA, et al. Anesthesiology, 2011;114(5):1218-33. 2011年吸入麻醉临床操作规范专家共识 2007年术中知晓预防和脑功能监测专家共识
使用方便,灵活
七氟烷 = 方便
+
=
不能测定 % + 不良剂量/反应曲线 = 个体差异大
测得丙泊酚浓度
丙泊酚估计浓度(μg ml-1) 丙泊酚血浆测得浓度与估计浓度之间关系(μg ml-1) 虚线表示识别线,r=0.14,P=0.36
丙泊酚测得浓度(μg ml-1) 丙泊酚血浆测得浓度与脑电双频指数之间的关系(μg ml-1), r=0.56,P<0.001
• TCI期间所测得的和估计的丙泊酚血浆浓度相关性差 (r = 0.14, P= 0.36) • 丙泊酚 %和 BIS值之间的离散性++
Chen G, et al. Eur J Anaesthesiol 2009:26;928-35
吸入麻醉监测
必须监测吸入氧气浓度,重视低氧报警
监测呼吸回路中麻醉气体浓度 呼气端 吸气端 监测呼气末CO2浓度 长时间低流量麻醉和紧闭回路吸入麻醉者,建议设立有毒气体监测 (CO)
麻醉气体浓度监测,可控性强
MAC及MAC变形
• MAC :是指在一个大气压下,50%动物或人对伤害性激 不发生反应(动) 的最低肺泡药物浓度 • MACawake:意识恢复的浓度 • MACbar:阻断切皮时肾上腺素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的浓度。
遗忘
患者% ‘意识消失’
无体动
‘患者不动’
无自主神经反射 ‘心率, 血压’
备皮? 过期了吗? 单次使用…
七氟烷没有计算错误的担忧
心脏保护作用
相比丙泊酚诱导,七氟烷对平均动脉压的影响更小
心肌特异的抗原——肌钙蛋白Ⅰ
肌钙蛋白Ⅰ(tropninⅠ), 是心肌特异的抗原 ,具有优 越的心肌特异性。正逐步成 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金 标准”。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血液中检 测不到肌钙蛋白Ⅰ ,如果在 血液中检测到肌钙蛋白Ⅰ超 过2ng/ml (警戒线),表明 有心肌损伤,任何水平的心 肌损伤都有影响患者的临床 转归。
对平均动脉压的影响更小-平稳
。
Thwaites A, et al. Br J Anaesth.1997;78(4):356-361.
七氟烷与地氟烷相比心血管稳定性更
11 2
观察吸入麻醉药使用后,患者的心血管稳定性。
Ebert T J, et al. Anesth Analg. 1995;81:S11-22.
% 患者
100
入睡
制动
50
0 MAC苏醒 MAC
% 药物
制动却仍有意识的患者不存在 !
% 患者
入睡
制动
100
50
0
MAC苏醒 MAC
% 药物
七氟烷®的术中知晓风险低
预防知晓核查表:至少给予 0.5~0.7 MAC的吸入麻醉剂
吸入麻醉专家共识:呼气末吸入麻醉药物浓度不能低于0.6 MAC,以避免发 生术中知晓
维持麻醉深度
吸入麻醉药选择:
手术类型 患者实际情况 维持麻醉深度: BIS:40-60之间
Narcotrend指数:D1-E2
单纯吸入维持时,呼气末吸入气体浓度一般维持在1.3MAC以上 以吸入麻醉药复合麻醉性镇痛药和肌松药来满足手术条件时,
一般采用中流量麻醉(2L/min),吸入浓度设定为1.0-1.5MAC
全程应用七氟烷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丙泊酚组(n=50)
喜保福宁前组(n=50)
喜保福宁后组(n=50)
喜保福宁全程组(n=50)
Stefan G. De Hert, et al. Anesthesiology 2004; 101:299–310
七氟烷全程组术后肌钙蛋白Ⅰ浓度 明显低于丙泊酚组
囊内充满高浓度的七氟烷。
常用诱导方式 —— 潮气量法
七氟烷蒸发器起始刻度为8%
患者平静呼吸,也可深呼吸,意识消失后改为辅助呼吸 当达到足够的麻醉深度时可调节吸入浓度,避免体内吸入麻醉药物浓度
过高导致的循环抑制
麻醉诱导开始前做回路预充,加快吸入诱导的速度 诱导速度快,过程平稳,是吸入诱导最常用的方法
对呼吸的影响更少
Thwaites A, et al. Br J Anaesth.1997;78(4):356-361
对呼吸的影响更少
Thwaites A, et al. Br J Anaesth.1997;78(4):356-361
总 结
吸入麻醉优势 起效迅速,快进快出 麻醉气体浓度监测,可控性强 无术中知晓 使用方便,灵活 心脏保护作用 安全
3-5%在肝脏代 谢
七氟烷进入体内后,大多以原型经呼吸道排出体外 七氟烷在体内既不经还原代谢生产自由基中间产物,也不经氧化代 谢产生酰化产物,故几乎无肝毒性2
1. Delgado-Herrera L, et al. CNS Drug Reviews, 2001, 7(1): 48–120. 2. 俞卫锋. 上海医学, 2010, 33(2): 111-115.
Nickalls & Mapleson, BJA, 2003, 91: 170
七氟烷吸入麻醉深度可测
1. Katoh T, et al. Anesthesiology, 1998; 88: 642-650. 2. Chen G, et al. Eur J Anesthesiol, 2009;26:928-935.
Yasuda N, et al. Anesth Analg, 1991;72:316-324.
8%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时间短——起效快
1.Philip BK, et al. Anesth Analg, 1999;89:623-627 2.Liao R, et al. Eur J Anaesthesiol, 2010; 27: 930-934.
七氟烷可被快速的洗脱
丙泊酚
七氟烷
静脉
肺
七氟烷吸入麻醉,恢复优于丙泊酚
Dajun S, Firish J and Paul W. Anjesth Analg 1998; 86:267-73
吸入麻醉快速诱导重要事项? 预先呼吸回路填充
预先呼吸回路填充麻醉气体能够加快诱导速度。
方法:排空手控呼吸囊,打开逸气阀,将蒸发器调至8%,新 鲜气流量6-8L/min,然后放开呼吸囊,并持续60秒,使呼吸
常用诱导方式—肺活量法(高浓度快诱导法)
预先作呼吸回路的填充 患者(通常大于6岁)在呼出肺内残余气体后,做一次肺活量吸入8%的
七氟烷(氧流量6L/min),并且屏气,患者在20-40秒内意识消失
随后降低七氟烷浓度至3.5%-4.5%,辅助呼吸,在使用阿片类药和肌松 药后可行气管插管术
诱导速度最快,也很平稳。需要患者的合作
呼气末吸入麻醉药物浓度≥0.6 MAC,以避免发生术中知晓
无术中知晓
• 未体动、未用肌松药患者接受强效吸入麻醉药 知晓风险为零
Domino KB. Anesthesiology. 1999; 90:1053-61
% 患者
100
无清醒
无体动
50
0
清醒
体动
% 药物
未用肌松药患者极不可能出现知晓: 甚至在那些极其不肯丧失意识,并且极 容易制动的患者,他(她)在受到伤害性刺激后仍能靠挣扎来显示其仍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