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教学目标
1、理解“格物致知”的内在含义以及普遍的现实意义。

2、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

3、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重难点
1、理解“格物致知”的内在含义以及普遍的现实意义。

2、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分析、讨论、归纳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预习课文整体感知
1、掌握字词
肇(zhào)事格物致知彷徨(páng huáng) 不知所措
一帆风顺袖手旁观
2、解释下列词语
格物致知正心修身齐家袖手旁观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
3、请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给全文划分层次
并归纳意思。

4、什么叫“格物”和“致知”?课文中作了解释,请找出来。

三、研讨课文
1、本文主要探讨什么问题?
2、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3、“格物致知”出自哪里?
4、作者说: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

“四书”是什么
书?
5、《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
6、讨论: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是为什么呢?
7、讨论: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么?
8、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举了王阳明的例子。

我们探讨一下:王阳明
“格”竹子为什么失败?
9、讨论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10、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11、实验精神(“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很重要?应该怎样进行实验?
12、怎样实验?
13、讨论:按照现代科学的方法,竹子应当怎样“格”?
14、讨论: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15、既然实验精神如此重要,当今的中国学生是否很重视它了呢?为什么?
16、作者认为中国学生“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
了”。

作者认为造成这个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应怎么该?
17、讨论: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
18、、11、12段告诉我们传统教育有什么弊端?
19、格物致知精神仅仅应用于自然科学研究吗?
20、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21、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精神?
22、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培养格物致知的精神?
四、课堂作业
课文说:“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
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想一下,这是不是符合实际?如果是,应该怎样改进?提出建议和方法,并把你的看法写成片断作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