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的企业文化与借鉴【摘要】:管理是一门艺术,然而文化又是管理艺术中的精华,是管理中不可或缺的软实力。
不同的文化造成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特征,并进而在管理领域内形成不同的管理模式。
在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下,对人的管理以及结果则完全不同。
战后日本经济的成功,是由于企业的崛起和蓬勃发展。
而日本企业充满活力,不断发展,就是因为拥有着独特的日本企业文化,这其中包括了日本一些传统的企业家文化和日本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这是由于日本的这种典型的企业文化促使得许多日本大企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世界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通过对日本企业文化的探究,从而借鉴日本企业文化的成功经验,然后对我国的企业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关键词】:日本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借鉴1.日本的企业文化及特征1.1日本的企业文化的根“合和”文化日本文化是由中国的儒学、源自印度的佛教和日本民族原有的神道融合而成的复合文化。
儒学、佛学和神道被称为日本文化的三种基本颜色。
二战以后,西方文化才较多地传人日本。
中国的儒学,包括孔子、孟子等人所提倡的礼教和为人哲学,对日本文化影响最深。
年长和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常常以孔孟之道作为“座右铭”;而许多公司的经营理念仍具有相当浓厚的儒学色彩,例如,丰田汽车公司以“天地人知仁勇”为其座右铭,它的来源却是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及孔子的“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的思想。
日本的著名企业家这样总结了中国文化在日本的影响: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度是根据孔子的“礼”的思想并结合日本的具体情况提出的;日本的企业工会制是根据“和为贵”的思想提出的;日本企业与职工的全面关系(不仅仅是工作关系)是儒家思想“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具体体现。
正是日本企业紧紧地把握了“合和”文化,使得日本企业员工们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及其企业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员工们始终把企业当成是自己温暖的家,一心一意地为这个企业效力,最终为企业创造出许多丰富的利润,最终使得很多家日本企业高速地腾飞,最终成为了世界上知名的企业。
1.2提倡“以人为本”的团体主义日本民族的团体主义精神由三个组成部分,一是由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中的忠于国家构成,由忠于国家到忠于企业、忠于自己所属的团体;二是由植根于日本国民内心深处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而形成的团结合作、一致对外的思想构成,在任何时候都以群体发展为基础,以整体优势为动力;三是将中国文化“和为贵”的思想融入其中,日本人认为“和为贵”是企业领导者和职工双方的需要,领导者始终相信:职工的干劲和士气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比财、物更重要;同时职工也需要一个和谐的、有归属感的、能相互帮助的集体。
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实际上是团体在经济上形成的命运共同体,大家同舟共济,在大海中航行,不团结就要翻船。
所以日本的企业非常重视对职工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在企业内部形成巨大的整合力、形成巨大的战斗力。
这是因为如此,日本的企业依靠着强大的团体主义,使得员工们心连心,企业之间互相帮助,最终使得日本的企业渡过了战后重建最困难时期以及后来的经济危机,使得日本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最终使得日本经济腾飞了,使得日本成为了发达国家。
1.3根深蒂固自强不息的民族生存危机意识日本国民教育的宗旨之一是要使每一个日本人都有危机意识。
从小学开始每一个孩子就必须懂得:日本是一个国土窄小、自然资源贫乏、但人口并不少的岛国;日本人不能“守株待兔”,不能固守本土而生存;日本必须得到世界各国的资源支持;必须学习外国的文化,包括科技和管理等等。
民族的忧患意识促使日本人勤奋学习外来文化,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在科学技术、政治、经济、教育体制等方面都尽量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并尽可能地使之与本民族原有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这就使得日本的文化能博采各家之长,形成优秀的文化,从而为日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强有力的基础,日本战后的企业飞速发展正说明了这一点。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末考试论文专用课程名称: 企业文化班号:10070911 学号:1007090119 姓名:邓帅成绩:2.日本的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代表了当今企业管理领域正在兴起的一种新理念。
日本企业注重社会责任,关注员工利益,形成独特的感恩伦理,但同时存在过于以本企业为中心,对企业绝对忠诚而忽视了企业对社会其它利益集团的关注,使企业漠视消费者的利益与需求。
日本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启示我国企业、社会和政府都应当积极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2.1日本企业社会责任的特点在日本企业发展的几十年中,日本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得到了迅速发展,通过对这些成功经验的总结,我们发现日本的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有七大特点:①向社会提供有用的财富和服务;②努力实现职工的精神与物质两方面的富裕;③在注意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开展企业活动;④通过各种活动积极为社会做贡献;⑤通过各项事业活动,努力提高所在地区的社会福利水平;⑥不参与破坏社会秩序及安全的活动;⑦努力使企业的行动原则与社会常识一致。
2.2关注员工利益,提倡“以人为本”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活动从社会责任实践看,日本企业关注员工利益,提倡“以人为本”。
日本企业大多注重社会责任,着力把企业变成员工的大家庭,不会轻易辞退员工,企业维护职工个人的利益并努力满足员工的需要,只要是员工合理的要求,在能力范围之内都应予以满足,同时企业在实现其目标,即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要将对员工的责任作为企业的根本目标加以追求。
企业尊重员工对自身价值的占有,反对异化劳动,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关注员工成长,提倡“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日本企业家信守“社会责任为中心”的经营哲学的结果,更多地强调“以人为本”观念。
具体的表现着有三大方面,具体如下:2.2.1企业是人的集合体众所周知,人是认识客观,也是改造、变革客观事物的主体,主体的素质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变革客观事物的深度、广度的效果。
日本企业家认为企业经营应以人任课教师:曹希绅、韩丽红日期:2012年04月25 日为本,把人的因素放在中心位置,时刻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主导地位。
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人类的潜能是巨大的。
实践证明,一个人只要处于自由、轻松的状态,工作学习的效果就特别好,创造性就会得到空前的发挥。
一个企业要开发人的智力潜能,就应使企业员工经常处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劳动者是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谁能充分发挥这种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谁就会取得企业经营的成功,日本的一些企业恰恰做到了这一点。
2.2.2企业应满足人的需要日本大多数企业认为:办企业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不是单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是为了尽可能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使企业中的员工得到全面发展,不是把员工仅仅作为机器体系的一部分,要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
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点。
在“企业为人”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对立统一的关系方面,日本企业在保证生存的条件下强调企业的终极价值不仅仅在于维持生存发展,而在于发挥企业真正的价值。
日本松下公司经过多年的经营实践,形成了这样一个价值观:企业的价值,就在于促进社会的繁荣,得到社会和全体员工的认同。
2.2.3企业靠员工发展日本企业的“以人为本”的理论认为,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主体是全体员工,办企业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实行“全员经营”有利于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保证经营的正确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日本在战后一段时间进行民主改革运动中产生了日本员工主权制度,确定以核心员工为中心的员工基本上就是企业的主权者与管理者,从而赋予员工主权。
在企业内部倡导的是“人性尊重”,把自由作为每个人的人性本能,在此基础上凝聚起亲密无间、相互依赖的尊重人性的组织。
在企业与人的关系上,日本式团队是在“家庭”和“效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企业依靠员工的主要手段是对其成员终身雇佣,并随年龄增长给予相应的地位和待遇,允许并鼓励成员积极参与企业事务。
这样,企业充分考虑了员工的利益需求,使其认识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不断为员工的工作及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3. 日本企业文化对我国企业的借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末考试论文专用课程名称: 企业文化班号:10070911 学号:1007090119 姓名:邓帅成绩:3.1企业重视员工利益,关注员工成长日本企业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实行终身雇佣制及年功序列制,企业成为员工的大家庭,企业主在情感、道义和责任上都不会轻易辞退员工,反而想尽办法去提升员工价值,而社会也给辞退员工的企业以一种文化的压力,使得这类企业形象不佳,经营难以成功,这样劳资双方形成稳定的雇佣关系,不再是只关系到员工的一次工作机会,而是与员工的事业发展,甚至是家庭生计息息相关。
我们中国的企业应该向日本企业积极学习,特别是要对员工负有社会责任,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员工也会努力工作,企业没有必要担心员工的工作态度。
员工与企业之间形成的这种稳定的关系,与企业家这种“以社会责任为中心”的经营哲学是分不开的。
所以,我们中国通过这样可以使得员工和企业的心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得员工能够死心塌地的为企业的发展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从而推动中国的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3.2树立类似日本家族企业的“大家族”观念日本文化具有“欧、汉、和”文化相结合的特点,与中国文化具有相当的同质性。
日本家族企业广泛吸收了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但在“家”文化上又和中国不同。
日本人的“家”通常不是指生理基础上的家庭,而比较像是家庭成员共同使用的家庭财产的信托机构。
与日本家族企业的“大家族”观念不同的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家族观念仍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所形成的。
从企业人力资本的搜寻和获取角度上看,中国民营企业的这种狭义的家族观念,使得家族企业难以真正突破以血缘关系为背景的人力资本选择的局限。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在家族成员中选择管理人才的结果,就是选择空间会变得越来越狭小,可用的人才会越来越少。
同时,长期的家长制管理,也会使家族企业的领导者变得刚愎自负,减少了优秀人才加盟的机会和可能性。
因此,中国的家族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将不得不借鉴日本的经验,树立类似日本的“大家族”观念,拓展企业管理人才选择的空间。
3.3培育健全的社会责任意识任课教师:曹希绅、韩丽红日期:2012年04月25 日通过对《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的学习,组织是社会的一分子, 它要在社会中生存并显示其存在价值, 至少肩负着三个方面的使命: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 为生产者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生产或服务过程合乎法律和伦理。
这就是说,组织的管理行为不仅要为组织成员谋求利益, 还必须承担与其享受权利相称的责任和义务, 在管理行为中贯彻合理的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