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和俄罗斯服务业发展情况比较分析

中国和俄罗斯服务业发展情况比较分析

中国和俄罗斯服务业发展情况比较分析
李曙光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转轨国家,其经济发展情况一直备受世人关注。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保持了三十多年的强劲经济增长,GD。

年平均增长率接近10%,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至2012年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

而俄罗斯在经历了经济转轨后持续的经济衰退后,自1999年起进入恢复增长阶段,至2007年保持了年均7%的快速经济增长。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GD。

增幅降至5.6%,而2009年,则是出现7.9%的负增长。

但2010年俄罗斯重新以5.4%的增幅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那么,服务业发展在两国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如何呢?一、中国和俄罗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分析1.产值占比。

中国服务业产值占比呈阶段性上升状态,自1978年的23.9%,到2009年达最高点43.4%。

其中1978-1983年、1992-1996年、2002-2008年为平缓期,甚至出现下降年份,其余年份内则持续上升。

转轨初期,俄罗斯服务业产值占比大幅度上升,由1991年的28%到1998年已达47.9%,上升将近二十个百分点。

此后除1999-2001年期间出现短暂降低,基本保持接近50%的比例并保持稳定,至2009年已达51.8%。

2.就业占比。

由表1可见,中国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比例自改革
开放以来呈稳步上升趋势,从1980年的13.1%,到2009年达34.1%;俄罗斯服务业就业人口占比在转轨初期上升迅速,1992至1998年即从45.1%上升至55.7%,6年时间上升了10个多百分点,年均增长1.77个百分点。

1999年后仍保持上升趋势,但增速大大减缓,年均增长0.6个百分点,仅为转轨初期的1/3。

二、中国和俄罗斯服务业的内部构成1.中国服务业的内部构成。

从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构成来看。

批发零售业占据了最大比重。

改革开放初期,批发零售业占比波动较大,低至14.7%(1982年),高到32.2%(1988年),至1991年后趋于稳定后呈缓慢下降趋势,至2005年为18.6%,近年略有上升。

2010年为20.7%。

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占比呈下降趋势。

由1978年的20.9%,至2010年为11%。

金融业增加值占比1978年为7.8%,此后呈上升趋势,至1989年为17.7%。

此后又出现下降趋势,到2005年降至8.1%,近年有所上升,2010年为12.1%。

房地产业增加值占比呈温和上升趋势。

1978年为9.2%,至2010年为12.9%。

2004年前,邮电通信业,社会服务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均呈现上升趋势。

其中邮电通信业和社会服务业上升幅度较大,科研和综合技术服
务业增长幅度较小。

2004年后,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增加值占比逐年略有上升,而教育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出现下降迹象。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在2004年前增加值占比未见明显变化。

2004年后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加值占比出现下降。

2.俄罗斯服务业的内部构成。

俄罗斯服务业内部地位最重要的是批发零售贸易行业。

转轨初期,贸易增加值呈上升趋势,贸易与公共饮食行业增加值占比在1999和2000年一度超过42%,此后略有下降并保持稳定。

交通和通讯行业在转轨初期增加值占比超过23%,从1998年起迅速下降至16%左右,此后除个别年份有所提高,基本保持稳定。

房地产行业转轨初期增加值占比较小,1995年仅为2.7%,此后稳步上升,至2001年已达7.1%,如果加上租赁和相关配套服务收入,至2008年增加值占比已超过交通和通讯行业,达到18.9%。

金融业增加值在转轨初期有较大波动,自1999年起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008年达7.3%。

教育、卫生事业增加值占比均表现出1997年前后较高,而后有所降低并保持稳定的现象。

三、中国和俄罗斯服务业的比较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的产值在GD。

中的比重和就业人口比重都逐渐上升,说明服务业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同俄罗斯相比。

除产值占比仍有7个百分点左右的差距外,就业人口的差距更为巨大。

中国第三产业所吸纳的就业人口还不足1/3,就业人口占比几乎仅为俄的一半,也远低于国际水平。

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在三次产业增加值中的占比仅为40%左右,而俄罗斯接近60%,这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实。

俄罗斯服务业的产值占比和就业人口占比持续上升,尤其在转轨初期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迅速上升,似乎发生了符合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优化”。

程伟和殷红认为,转轨初期,俄工业生产出现大幅度下降,其腾出的GD。

占比空间,迅速地被原来发展落后的服务业所填充。

俄服务业的迅速起步和发展,是短缺经济的大背景和激进的转轨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经济衰退条件下的特殊产物,是真实的“经济恶化”背景下出现的虚假的“结构优化”。

但是,1999年经济进入增长期以来。

俄服务业的产值占比和就业人口占比仍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只是就业人口比重上升的速度较之前大为下降,服务业增加值占总增加值的比重也持续上升,已经接近60%的水平,这说明,俄罗斯可能已
经出现了经济增长背景下真实的结构优化。

从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看,两国都表现出批发零售贸易、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传统服务业为主导,现代物流、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仍偏低的特征。

近年来,两国传统服务业比重有所萎缩,金融、房地产、社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出现增长势头。

两国比较起来,中国的教育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加值占比出现下降趋势,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也少见增长,对中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分析也可得出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结论。

参考文献:
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和俄罗斯联邦统计局。

本文以下凡未注明出处的数据均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和俄罗斯联邦统计局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俄罗斯统计年鉴》。

2004年起,中国采用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统计口径发生变化。

程伟,殷红.俄罗斯产业结构演变研究.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9(1)33实证分析
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