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地缘环境最复杂的国家之一,陆地与15个国家相邻,陆地国界线长达22800多公里;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
复杂的地缘关系,决定了我国的战略方向具有多元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得到了很大改善,特别是冷战结束后,我国与巴基斯坦、朝鲜等传统友好国家的关系得到巩固和加强,与俄罗斯、韩国、蒙古、中亚5国等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关系有了较快发展,我周边安全环境趋于稳定。
但由于历史、地缘和战略利益冲突等原因,中国周边的多个国家都与我存在着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多个方向都隐藏着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隐患,尤其是当前亚太地区安全格局仍然处于调整时期,美国加大介入亚太事务的力度,使中国周边事态日趋复杂化。
从表面上看,这些国家大都与中国保持着"太平"状态,但"太平"背后并不太平,有些国家已构成了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威胁。
大致表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已基本形成。
在东亚和东南亚,过去的环太平洋对华遏制链得到进一步巩固。
美日军事同盟关系进一步强化,美日澳三方军事合作迈出实质步伐,美国军事介入东南亚的行动不断增多。
在南亚,美国采取了印巴并重的战略,通过反恐加大了对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工作力度,加强了对该地区的战略影响。
在中亚地区,美国加紧投兵布阵,谋求地缘优势,借反恐扩大了在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建立了多个军事基地。
美国的对华战略包围圈正在从东南西三边对我国构成合围的态势,虽然其着眼点并非全部针对中国,但这种事实上的地缘包围圈已对我国安全构成长远而潜在的威胁。
其二,一些周边国家借反恐和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机会,加快扩军备战的步伐。
日本冲破重重限制,在军事大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9·11"事件后,日本以支援美军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为由,在法律程序上实现了向海外派兵的突破。
伊拉克战争后,日本打着反恐和支持美国的旗号,借船出海,向战后伊拉克派遣了部队。
东南亚以及南亚的一些国家,都在持续增加军费投入,掀起军备采购的新高潮。
其三,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也在增加。
这些不稳定因素主要表现为有些国家政局与社会不稳定,国家关系复杂多变。
我国周边地区最值得关注的朝核问题,虽经多次三方和六方会谈,但依然没有走出僵局,一旦猝发变故,将对我国家安全造成直接冲击。
其四,我国与一些国家的领土争端及海洋权益争端还没有完全得到妥善解决,对我主权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在我国的东海方向,日本不仅占据着我国的钓鱼岛,还在东海油气资源开发上与我发生争端。
在东南亚方向,嫉妒已久的小国如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今天,一次次狮子大张口,放肆、毫无顾忌地侵吞、蚕食中国南部海域和部分岛屿,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从中东地区的石油运输,更掠夺了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
近年来,虽然我国以极大的诚意与相关国家通过外交交涉缓和了局势,但解决南海问题任务繁重,困难极大。
总体上讲,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态势是:南紧北缓,东重西轻,总体趋稳,变数较多。
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统筹好主要战略方向与其他战略方向建设,随时做好防变、止变和应变准备。